【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振动强化的电池热管理以及热安全防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热安全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振动强化的电池热管理以及热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行业节能减排、缓解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动力电池的热敏感性以及热安全问题严重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温度过高以及温度分布不均匀会降低动力电池的循环寿命、续航能力以及动力性能;另一方面,温度过高是热失控的重要诱因,单体热失控或局部热失控后能释放很大的能量,造成热量迅速蔓延,导致整车起火、爆炸,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开发出能够有效控制动力电池的温升、温度均匀性,并且能够有效防止热失控蔓延的热安全防护系统,对于促进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防止动力电池热量聚集方面,空气冷却、单相液体冷却、相变材料冷却以及气液相变冷却等热管理方式受到广泛关注。空气冷却热管理系统虽然造价低、结构简单,但是空气与电池的对流换热能力较低,冷却效果不理想。液冷系统的传热性能很好,但是系统复杂,占用体积大,存在漏液风险,需要定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振动强化的电池热管理以及热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池模组(1),由若干个电池单体(11)串联并封装在密封壳(12)中组成,所述密封壳(12)顶部设有夹层(14),所述夹层(14)内封装高导热、高潜热的升华材料;/n电池下箱体(2),底部设置毛细泵(3),所述毛细泵(3)上表面设有定位凹台(31),所述定位凹台(31)三条边抵接在所述电池下箱体(2)的侧壁上,所述电池模组(1)固定在所述定位凹台(31)内;所述电池下箱体(2)内具有不导电的液态工质,所述液态工质将所述电池模组(1)浸没;/n上盖板(4),设置在所述电池下箱体(2)的顶端;以及/n冷凝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振动强化的电池热管理以及热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模组(1),由若干个电池单体(11)串联并封装在密封壳(12)中组成,所述密封壳(12)顶部设有夹层(14),所述夹层(14)内封装高导热、高潜热的升华材料;
电池下箱体(2),底部设置毛细泵(3),所述毛细泵(3)上表面设有定位凹台(31),所述定位凹台(31)三条边抵接在所述电池下箱体(2)的侧壁上,所述电池模组(1)固定在所述定位凹台(31)内;所述电池下箱体(2)内具有不导电的液态工质,所述液态工质将所述电池模组(1)浸没;
上盖板(4),设置在所述电池下箱体(2)的顶端;以及
冷凝器(5),所述冷凝器(5)的相对两外侧壁设置振动放大器(6),所述冷凝器(5)通过导气管(7)以及回液管(8)与所述电池下箱体(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振动强化的电池热管理以及热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工质的沸点为40℃至55℃,所述升华材料的相变温度高于所述液态工质的沸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振动强化的电池热管理以及热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壳(12)为金属材料,所述密封壳(12)外表面设有小型针肋阵列结构(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振动强化的电池热管理以及热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肋为方形、圆形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振动强化的电池热管理以及热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下箱体(2)的侧壁上设置第一上接口(21)以及第一下接口(22),所述第一上接口(21)位于所述电池下箱体(2)的上部,两个所述第一下接口(22)相对设置于所述电池下箱体(2)的下部;所述冷凝器(5)包括第二上接口(51)以及第二下接口(52),所述第二上接口(51)位于所述冷凝器(5)的顶部,所述第二下接口(52)位于所述冷凝器(5)的底部;所述第一上接口(21)通过导气管(7)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佳腾,吴晨辉,饶中浩,周寿斌,姜庆海,吴战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华富江苏锂电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