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叠体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554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46
一种堆叠体框架,配置于车辆的前侧,且搭载电池堆叠体。堆叠体框架具备主体部和碰撞吸能盒。主体部具备沿着接合线相互接合的多个构件。多个构件彼此之间的接合线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碰撞吸能盒配置于主体部的前侧。碰撞吸能盒的侧壁面从接合线的延长线偏离。

Stackable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堆叠体框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堆叠体框架(英文:stackframe),尤其涉及将多个构件彼此接合而形成的堆叠体框架。
技术介绍
在日本特开2017-144859中公开了一种收容电池堆叠体的堆叠体框架。堆叠体框架在收容有电池堆叠体的状态下搭载于在车辆的前侧配置的发动机舱。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等关于上述的技术发现了以下的课题。存在将多个构件接合而形成堆叠体框架的方法的接合部具有与该多个构件的主体相比冲击耐久度低的倾向。因而,在车辆碰撞而受到了大的冲击的情况下,接合部可能会损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冲击耐久性优异的堆叠体框架。本专利技术的堆叠体框架配置于车辆的前侧,且搭载电池堆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叠体框架具备主体部和碰撞吸能盒,所述主体部具备沿着接合线相互接合的多个构件,所述多个构件彼此之间的接合线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所述碰撞吸能盒配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前侧,所述碰撞吸能盒的侧壁面从所述接合线的延长线偏离。根据这样的构成,在配置有堆叠体框架的车辆的前侧发生碰撞而碰撞吸能盒压扁后,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堆叠体框架,配置于车辆的前侧,且搭载电池堆叠体,其特征在于,/n所述堆叠体框架具备主体部和碰撞吸能盒,所述主体部具备沿着接合线相互接合的多个构件,所述多个构件彼此之间的接合线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所述碰撞吸能盒配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前侧,所述碰撞吸能盒的侧壁面从所述接合线的延长线偏离。/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11 JP 2018-2316511.一种堆叠体框架,配置于车辆的前侧,且搭载电池堆叠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堆叠体框架具备主体部和碰撞吸能盒,所述主体部具备沿着接合线相互接合的多个构件,所述多个构件彼此之间的接合线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所述碰撞吸能盒配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前侧,所述碰撞吸能盒的侧壁面从所述接合线的延长线偏离。


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川大祐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