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442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柔性基板、缓冲层、薄膜晶体管层、平坦化层、第一电极、像素限定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折叠显示区的薄膜晶体管结构以及无机膜层移出,填充了有机材料形成一第一有机层,当显示面板弯折的时候,不会对折叠显示区的膜层造成断裂;并且将主显示区靠近所述折叠显示区的薄膜晶体管作为驱动折叠显示区的画面显示的器件,而并不影响折叠显示区画面的显示,在所述主显示区,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相邻的所述薄膜晶体管,即连接的对应关系朝外围延伸。

Display pa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是一种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随著显示器工艺不断演进,柔性显示屏比起传统刚性显示屏幕具有轻、薄造型多变性等优点,因此市场占比率逐年提升。折叠显示器是其中一种柔性屏幕的应用模式。为了尽量减少摺叠显示器的厚度,屏幕折叠区的弯折半径越小越具竞争优势。无论液晶显示器或是主动式有机发光显示器都需要薄膜电晶体作为驱动器件,传统使用的薄膜电晶体结构包含多层利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制备的无机薄膜,一般材料为SiO2、SiON或是SiNx等,这些无机薄膜属于脆性材料,当显示屏幕弯折半径逐渐缩小时很容易造成裂缝,而导致薄膜电晶体失效或是造成金属导线断裂,进而会影响显示面板的性能。因此,急需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用以减小显示面板折叠时断裂,提高了显示面板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通过将折叠显示区的薄膜晶体管结构以及无机膜层移出,填充有机材料形成一有机层,当显示面板弯折的时候,不会对折叠显示区的膜层造成断裂,提高了显示面板的稳定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基板,具有主显示区以及折叠显示区;缓冲层,设于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薄膜晶体管层,设于所述缓冲层远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具有多个设于所述主显示区的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层具有一对应所述折叠显示区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中设有一第一有机层;平坦化层,设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层远离所述缓冲层的一侧;多个第一电极,设于所述平坦化层远离所述薄膜晶体管层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薄膜晶体管。进一步地,在所述折叠显示区,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主显示区靠近所述折叠显示区的薄膜晶体管;在所述主显示区,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相邻的所述薄膜晶体管。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薄膜晶体管层以及所述缓冲层直至所述柔性基板的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有机层的材料包括压克力系或聚酰亚胺的高分子材料。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撑层,设于所述柔性基板远离所述缓冲层的一侧;像素限定层,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平坦化层上,具有一开槽,所述第一电极显露于所述开槽中;有机功能层,设于所述像素限定层上,以及设于所述开槽中的所述第一电极上;第二电极,设于所述有机功能层远离所述平坦化层的一侧;至少一封装层,设于所述第二电极远离所述有机功能层的一侧。进一步地,还包括:所述支撑层具有一对应所述折叠显示区的第二通孔。进一步地,所述封装层包括:第一无机层;第二有机层,设于所述第一无机层的一侧;第二无机层,所述第二有机层远离所述第一无机层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薄膜晶体管层包括:有源层,设于所述缓冲层远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栅极绝缘层,设于所述有源层远离所述缓冲层的一侧;栅极层,设于所述栅极绝缘层远离所述有源层的一侧;层间绝缘层,设于所述缓冲层、所述有源层以及所述栅极层上;源漏极金属层,设于所述层间绝缘层上;钝化层,设于所述源漏极金属层以及所述层间绝缘层上。进一步地,所述有源层的材料包括多晶硅或金属氧化物。进一步地,所述源漏极金属层连接所述第一电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通过将折叠显示区的薄膜晶体管结构以及无机膜层移出,填充了有机材料形成一第一有机层,当显示面板弯折的时候,不会对折叠显示区的膜层造成断裂;并且将显示区靠近所述折叠显示区的薄膜晶体管作为驱动折叠显示区的画面显示的器件,而并不影响折叠显示区画面的显示,在所述主显示区,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相邻的所述薄膜晶体管,即连接的对应关系朝外围延伸。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主显示区与折叠显示区的布局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电路布局图;显示面板100;主显示区110;折叠显示区120;支撑层101;柔性基板102;缓冲层103;薄膜晶体管层104;平坦化层105;第一电极106;像素限定层107;有机功能层108;第二电极109;第一通孔112;有源层1041;栅极绝缘层1042;栅极层1043;层间绝缘层1044;源漏极金属层1045;钝化层1046;开槽1071;第二通孔1011;第一有机层111;薄膜晶体管11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和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以下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专利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柔性基板、缓冲层、薄膜晶体管层、平坦化层以及第一电极。所述柔性基板具有主显示区以及折叠显示区;所述缓冲层设于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所述薄膜晶体管层设于所述缓冲层远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具有多个设于所述主显示区的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层具有一对应所述折叠显示区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中设有一第一有机层;所述平坦化层设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层远离所述缓冲层的一侧;多个第一电极设于所述平坦化层远离所述薄膜晶体管层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薄膜晶体管。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支撑层101、柔性基板102、缓冲层103、薄膜晶体管层104、平坦化层105、第一电极106、像素限定层107、有机功能层108、第二电极109以及封装层。所述柔性基板102设于所述支撑层101上,具有主显示区110以及折叠显示区120;所述缓冲层103设于所述柔性基板102的一侧。所述显示面板100可以折叠显示,也可以平展开进行画面显示,而在折叠的时候会具有一弯折区(即本专利技术的折叠显示区120),本专利技术也主要对折叠显示区120的结构进行优化。本专利技术的折叠显示区120根据不同尺寸的显示面板100而定,其主要取决于显示面板100可以实现几次折叠。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100可以折叠2次,即折叠显示区120设于显示面板100中间,因此由图1所表现的显示面板100仅展示其一半结构,另一半结构大致与图1表现的结构类似,故图1未全部示出显示面板100的所有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100还可以被折叠3次或更多次。所述薄膜晶体管层104,设于所述缓冲层103远离所述柔性基板102的一侧,具有多个设于所述主显示区110的薄膜晶体管113,所述薄膜晶体管层104具有一对应所述折叠显示区120的第一通孔112。所述第一通孔112贯穿所述薄膜晶体管层104以及所述缓冲层103直至所述柔性基板102的表面。所述第一通孔112中设有一第一有机层111;所述第一有机层111的材料包括:压克力系或是聚酰亚胺的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柔性基板,具有主显示区以及折叠显示区;/n缓冲层,设于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n薄膜晶体管层,设于所述缓冲层远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具有多个设于所述主显示区的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层具有一对应所述折叠显示区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中设有一第一有机层;/n平坦化层,设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层远离所述缓冲层的一侧;/n多个第一电极,设于所述平坦化层远离所述薄膜晶体管层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薄膜晶体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基板,具有主显示区以及折叠显示区;
缓冲层,设于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
薄膜晶体管层,设于所述缓冲层远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具有多个设于所述主显示区的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层具有一对应所述折叠显示区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中设有一第一有机层;
平坦化层,设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层远离所述缓冲层的一侧;
多个第一电极,设于所述平坦化层远离所述薄膜晶体管层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薄膜晶体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折叠显示区,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主显示区靠近所述折叠显示区的薄膜晶体管;
在所述主显示区,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相邻的所述薄膜晶体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薄膜晶体管层以及所述缓冲层直至所述柔性基板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有机层的材料包括压克力系或聚酰亚胺的高分子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层,设于所述柔性基板远离所述缓冲层的一侧;
像素限定层,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平坦化层上,具有一开槽,所述第一电极显露于所述开槽中;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俊雄吴元均吕伯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