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实现人防警报鸣响的方法,包括步骤:配置多个警报控制服务端;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获取一定范围内通信基站的权限;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通过移动网络向区域内的所有移动智能终端发送唤醒广播;激活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内置的人防警报程序;将所述移动智能终端与警报控制服务端建立常连接稳定通信通道;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采用XMPP协议向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发送人防警报;通过所述移动智能终端播放所述人防警报,实现人防警报鸣响。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现有的电信、联通和移动的基站,移动智能终端成为警报鸣响终端,通过移动网络向移动智能终端推送人防警报,实现所有民众都可及时接收到警报信息并听到警报鸣响、真正实现全民覆盖。
The method of using mobile intelligent terminal to realize the alarm of civil air defen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实现人防警报鸣响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实现人防警报鸣响的方法。
技术介绍
防空警报是城市人民防空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用于抗灾救灾和突发重大事故情况下的灾情预报、紧急报知,重大纪念活动鸣响,战时用于人民防空,是各级人民政府实施人民防空管控,组织群众疏散的基本手段,是在城市受到空袭威胁时提醒人们防空的警报。目前的防空警报系统存在以下问题:1、警报器的安装位置受建筑层高、安装地点限制,其鸣响范围有限,在偏远地方和地下空间常不能收到警报声响。普通的警报设备都设置在城市的建筑物楼顶,由人防部门,社区物业或街道、企事业单位的保卫部门管理。由于普通的警报器设备生产安装和维护成本较高,,安装的警报数量也受到限制,不能保证大部分地区在发放警报鸣响的时候都能听到。2、由于存在误报扰民的因素影响。平常警报器并不加电,在突发警情来时,及时鸣响的效果并不好。3、警报器安装维护耗费人力物力资源多,由于维护成本高效果不稳定。4、警报鸣响时,不能做到全民覆盖。5、警报器建设、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实现人防警报鸣响的方法,以真正实现全民覆盖和智能提醒警报种类,便于正确引导市民作出相应行动。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实现人防警报鸣响的方法,包括步骤:配置多个警报控制服务端;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获取一定范围内通信基站的权限;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通过移动网络向区域内的所有移动智能终端发送唤醒广播;激活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内置的人防警报程序;将所述移动智能终端与警报控制服务端建立常连接稳定通信通道;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采用XMPP协议向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发送人防警报;通过所述移动智能终端播放所述人防警报,实现人防警报鸣响。优选地,所述多个警报控制服务端为分布式部署,且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的数量与所述移动智能终端的数量相匹配。优选地,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通过移动网络向区域内的所有移动智能终端发送唤醒广播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步骤:向该区域内的所有移动智能终端发送SMS警报信息。优选地,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通过移动网络向所有移动智能终端发送唤醒广播的步骤具体包括:验证用户身份;用于判断是否获得授权;将移动智能终端与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建立对话式持久连接;监听移动智能终端的当前网络状态,用于判断其是否需要与警报控制服务端重连;采用XMPP协议推送唤醒广播,并将所述唤醒广播显示在移动智能终端的状态栏上。优选地,所述将移动智能终端与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建立对话式持久连接的步骤进一步包括:人防警报程序接收所述唤醒广播,或拦截SMS警报信息激活后通过所述人防警报程序建立与警报控制服务端的对话式持久连接。优选地,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基于Mina架构,且使用XmpploHandler接收信息,使用Connection类发送信息。优选地,所述人防警报程序向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发送Packet消息后,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将所述Packet消息解析成不同类型的消息包,并调用Connection类分别将不同类型的所述消息包发送出去。优选地,所述移动通信基站包括电信、联通和移动基站,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被配置为根据行政区域内的电信、联通和移动的基站数量,分别配置对应数量的警报控制服务端。优选地,所述验证用户身份;用于判断是否获得授权的步骤具体包括:创建Packet对象,随机指定一个ID、用户名和密码发送到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添加监听进程,用于当连接对象为相同的ID时回调此监听,并保存在一个集合中,当接收到消息时,通过PacketReader读取流读取,遍历该集合后,将消息转发出去。优选地,所述将消息转发出去的步骤进一步包括:配置用于发送消息的PacketWriter类和用于读取消息的PacketReader类,当需要发送消息时,将所述Packet对象放到queue队列中,通过notify队列一个一个读取所述Packet对象并转换成XML,然后调用所述PacketWriter类将消息发送出去;若所述queue队列中没有Packet对象,则继续等待,直至收到新的消息。本专利技术利用现有的电信、联通和移动的基站,通过移动网络向移动智能终端推送人防警报,由移动智能终端展示和播放人防警报的内容和音频,实现所有民众都可及时接收到警报信息并听到警报鸣响,真正实现全民覆盖和智能提醒警报种类,便于正确引导市民作出相应行动。并且,由于将移动智能终端代替了警报器,因此,可以省去警报器的安装和维护费用,因此,还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和劳动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中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实现人防警报鸣响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实现人防警报鸣响的方法的网络拓扑图;图3为本实施例的运用场景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实现警报鸣响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S1:配置多个警报控制服务端;S2: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获取一定范围内通信基站的权限;S3: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通过移动网络向区域内的所有移动智能终端发送唤醒广播;S4:激活所述移动智能终端;S5:所述移动智能终端与警报控制服务端建立常连接稳定通信通道;S6: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采用XMPP协议向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发送人防警报;S7:通过所述移动智能终端播放所述人防警报,实现人防警报鸣响。其中,该多个警报控制服务端为分布式部署,且警报控制服务端的数量与所述移动智能终端的数量相匹配,以通过负载均衡实现人防警报有效快速地发送,减小各警报控制服务端的负荷。上述移动网络为2G、3G、4G或5G。此外,上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S8:向该区域内的所有移动智能终端发送SMS警报信息。。人防警报的种类包括:预先警报、空袭警报或灾情警报、解除警报。其中,灾情警报的形式由各地自行规定。本实施例将警报鸣响终端设置为移动智能终端,如手机、平板等。可使移动智能终端出厂时在系统中内置系统级人防警报程序,现有手机和平板如没有安装人防警报程序的可通过应用中心或政府公开网站安全下载并安装。上述警报控制服务端是一种简单高效、安全可靠、处理能力可弹性伸缩的计算服务系统,利用警报控制服务端部署警报鸣响的统一控制服务。警报控制服务端功能包括:统一登录、人防警报程序下载、警报鸣响反馈、警报鸣响反馈统计、唤醒警报器、发放预先警报、发放空袭警报、发放解除警报、发放停止警报等质量。警报控制服务端控制警报指令的发放时间和发放类型。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智能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实现人防警报鸣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n配置多个警报控制服务端;/n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获取一定范围内通信基站的权限;/n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通过移动网络向区域内的所有移动智能终端发送唤醒广播;/n激活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内置的人防警报程序;/n将所述移动智能终端与警报控制服务端建立常连接稳定通信通道;/n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采用XMPP协议向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发送人防警报;/n通过所述移动智能终端播放所述人防警报,实现人防警报鸣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实现人防警报鸣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配置多个警报控制服务端;
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获取一定范围内通信基站的权限;
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通过移动网络向区域内的所有移动智能终端发送唤醒广播;
激活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内置的人防警报程序;
将所述移动智能终端与警报控制服务端建立常连接稳定通信通道;
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采用XMPP协议向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发送人防警报;
通过所述移动智能终端播放所述人防警报,实现人防警报鸣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警报控制服务端为分布式部署,且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的数量与所述移动智能终端的数量相匹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通过移动网络向区域内的所有移动智能终端发送唤醒广播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步骤:
向该区域内的所有移动智能终端发送SMS警报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通过移动网络向所有移动智能终端发送唤醒广播的步骤具体包括:
验证用户身份;用于判断是否获得授权;
将移动智能终端与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建立对话式持久连接;
监听移动智能终端的当前网络状态,用于判断其是否需要与警报控制服务端重连;
采用XMPP协议推送唤醒广播,并将所述唤醒广播显示在移动智能终端的状态栏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移动智能终端与所述警报控制服务端建立对话式持久连接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人防警报程序接收所述唤醒广播,或拦截SMS警报信息激活后通过所述人防警报程序建立与警报控制服务端的对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其,卢青,王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海力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