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煤堆自燃监测方法及防控系统
本专利技术煤堆自燃监测方法及防控系统,涉及煤堆实时监测并综合判断进行及时控制,属于煤堆自燃探测防控领域。
技术介绍
港口等大型储煤基地通常为露天煤场,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时间的积累,露天存放的煤堆内温度会逐渐升高,甚至引发自燃。因此,煤堆自燃的早期预测预报和火源探测技术是煤炭储存管理、储煤基地防灾灭火的关键技术。目前煤炭自燃的探测技术主要采用的是红外探测技术、指标气体探测技术、光纤测温技术等方法,但主要都是利用单一某种技术判断煤堆自燃情况,存在一定的误差和延迟性,无法准确确定煤堆内部自燃的位置。针对露天煤堆的监测目前并没有一套综合系统可以结合多种探测技术进行实时监测,并综合分析多个指标共同判断煤堆内部自燃情况,根据煤堆自燃的不同情况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煤堆自燃监测方法及防控系统,实现对煤堆的实时监测、综合判断和及时处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一种煤堆自燃监测及防控的系统,包括:抽气测温联合装置,与数据处理装置相连,用以抽采煤堆内部指标气体,采集周围煤温数据;感烟探测巡检装置,用以采集煤堆表面烟雾浓度,并实时向信号接收装置发射采集到的烟雾浓度信息;测氡装置,用以采集煤堆惰性气体氡,并定时向信号接收装置发射采集到的惰性气体氡的浓度;红外探测装置,由红外热像仪和高速摄像机组成,通过信号接收装置接收与数据处理装置相连,用以采集煤堆红外图像和现场检测视频;信号接收装置,与数据处理装置相连,用以接收感烟探测巡检装置 ...
【技术保护点】
1.煤堆自燃监测方法及防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抽气测温联合装置,与数据处理装置相连,用以抽采煤堆内部指标气体,采集周围煤温数据。/n感烟探测巡检装置,用以采集煤堆表面烟雾浓度,并实时向信号接收装置发射采集到的烟雾浓度信息。/n测氡装置,用以采集煤堆惰性气体氡,并定时向信号接收装置发射采集到的惰性气体氡的浓度。/n红外探测装置,由红外热像仪和高速摄像机组成,通过信号接收装置接收与数据处理装置相连,用以采集煤堆红外图像和现场检测视频。/n信号接收装置,与数据处理装置相连,用以接收感烟探测巡检装置、测氡装置以及红外探测装置采集的信号。/n数据处理装置,与抽气测温联合装置和信号接收装置相连,用以分析处理指标气体浓度、烟雾浓度、惰性气体氡浓度和温度的动态变化并进行综合判断。/n灭火控制系统,根据数据处理装置判断得出的煤堆内部的着火情况执行不同方式的灭火控制措施。/n
【技术特征摘要】
1.煤堆自燃监测方法及防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抽气测温联合装置,与数据处理装置相连,用以抽采煤堆内部指标气体,采集周围煤温数据。
感烟探测巡检装置,用以采集煤堆表面烟雾浓度,并实时向信号接收装置发射采集到的烟雾浓度信息。
测氡装置,用以采集煤堆惰性气体氡,并定时向信号接收装置发射采集到的惰性气体氡的浓度。
红外探测装置,由红外热像仪和高速摄像机组成,通过信号接收装置接收与数据处理装置相连,用以采集煤堆红外图像和现场检测视频。
信号接收装置,与数据处理装置相连,用以接收感烟探测巡检装置、测氡装置以及红外探测装置采集的信号。
数据处理装置,与抽气测温联合装置和信号接收装置相连,用以分析处理指标气体浓度、烟雾浓度、惰性气体氡浓度和温度的动态变化并进行综合判断。
灭火控制系统,根据数据处理装置判断得出的煤堆内部的着火情况执行不同方式的灭火控制措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测温联合装置,包括气体抽采束管、铠装测温光纤和套管、支架,所述套管和所述支架具有伸缩性,并且所述套管圆周方向上有位置相对的两个凹槽,圆周方向的其他地方开设有圆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是由多个直径不同的圆管连接相套组成,相邻两个圆管的直径之比为0.80~0.9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上所述的凹槽的深度为10~20mm,所述凹槽上下装有多个卡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由具有伸缩性的底端连接物和与所述连接物相连接的支撑物构成,所述连接物的伸长距离可达原来长度的2~5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抽采束管最前端是封闭的,在所述气体抽采束管的前端圆周方向上开设有通气孔,开孔面积可达0.2~0.7。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中的气体采样器的分布位置的距离不相同,随着与煤堆中心的距离的减小相邻两个所述气体采样器的距离越大,即相邻的两个所述气体采样器的距离成等比数列,公比为1.1~1.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氡装置包括用以采集煤堆惰性气体氡的探测杯和定时发射探测杯中惰性气体氡浓度的无线信号发射装置,所述无线信号传输装置位于所述探测杯上。
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新晓,刘梦华,王成岩,史国钰,幸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