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板冷弯成型系统及其成型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79389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0:51
本专利申请涉及型材的加工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薄板冷弯成型及其成型方法。成型系统包括用于薄板成型的冷弯部,冷弯部包括第一冷弯部和第二冷弯部,第一冷弯部和第二冷弯部之间穿设有待成型的薄板;第一冷弯部与第二冷弯部侧端设置阻挡部,阻挡部与第一冷弯部和第二冷弯部同步运动。成型方法包括将薄板传输至薄板冷弯成型系统,通过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的挤压实现成型。

Cold bending forming system of sheet metal and its form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板冷弯成型系统及其成型方法
本专利申请涉及型材的加工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薄板冷弯成型及其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冷弯成型是通过顺序配置的多道次成型轧辊,把卷材、带材等金属板带不断地进行横向弯曲,以制成特定断面型材的塑性加工工艺,是一种节材、节能、高效的金属板料成型新工艺、新技术,现有的檩条成型装置主要包括装料、进板、校平、冲孔、切断、滚压成型六步工序的相应设备。在现有技术中,冷弯成型机广泛应用在高速护栏,立体停车,仓储货架,轻钢别墅,汽车型材,轨道交通等领域,目前冷弯成型过程中型材R角处容易拉伸变薄及型材长度拉伸,对于要求较高的型材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薄板冷弯成型及其成型方法,能够实现减少冷弯成型过程中材料R角拉伸量优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薄板冷弯成型系统,包括用于薄板成型的冷弯部,冷弯部包括第一冷弯部和第二冷弯部,第一冷弯部和第二冷弯部之间穿设有待成型的薄板;第一冷弯部与第二冷弯部侧端设置阻挡部,阻挡部与第一冷弯部和第二冷弯部同步运动。进一步的,第一冷弯部和第二冷弯部包括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进一步的,阻挡部包括封边辊,封边辊设置于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的侧端,封边辊与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同轴运动。进一步的,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为筒状结构。进一步的,第一压辊和的第二压辊为分别设置有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和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凸台和第二凹槽对应设置,第二凸台和第二凹槽对应设置。进一步的,第一凸台与第二凹槽之间的距离,第二凸台与第一凹槽之间的距离相同,且大于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其他位置的间距。进一步的,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为分别设置有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和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凸台和第二凹槽对应设置,第二凸台和第一凹槽对应设置,第一凸台、第二凹槽、第二凸台、第一凹槽的导角设置为圆角。一种薄板冷弯成型方法,将薄板传输至上述任一项的薄板冷弯成型系统,通过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的挤压实现成型。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第一轮辊和第二轮辊的同侧设置有同轴转动的封边辊。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增加除变形R角处以外的辊轮间隙。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异形薄板的凸台和凹槽的导角处设置有圆角。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优点1:通过设置有封边辊轮,能够增加材料在成型过程中向内的横向流动性,使变形R角处的材料增加。优点2:通过增加除变形R角处以外的辊轮间隙,能够增加材料在成型过程中向内的横向流动性,使变形R角处的材料增加。优点3:通过在R角变形处上下辊轮都用圆角过渡,且圆角处间隙略大于材料厚度,使变形处R角更接近R角理论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100-薄板;210-第一压辊;220-第二压辊;300-封边辊;410-第一压辊;420-第二压辊;412-第一凸台;411-第一凹槽;421-第二凸台;422-第二凹槽;500-圆角;510-第一压辊;520-第二压辊;512-第一凸台;511-第一凹槽;521-第二凸台;522-第二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薄板冷弯成型系统,用于对薄板形成通过冷压成型,系统包括用于薄板成型的冷弯部,冷弯部包括第一冷弯部和第二冷弯部,第一冷弯部和第二冷弯部之间穿设有待成型的薄板100,第一冷弯部与第二冷弯部侧端设置阻挡部,阻挡部与第一冷弯部和第二冷弯部同步运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冷弯部和第二冷弯部包括第一压辊210和第二压辊220,第一压辊210和第二压辊220之间穿设有薄板100,薄板100通过第一压辊210和第二压辊220的挤压成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辊210和第二压辊220沿一定的轴向进行转动,实现薄板的挤压和传输。在本实施例中,阻挡部包括封边辊300,封边辊300设置于第一压辊210和第二压辊220的侧端,封边辊300与第一压辊210和第二压辊220同轴运动。封边辊300与第一压辊210和第二压辊220同轴同速转动,封边辊300的直径可以与第一压辊210和第二压辊220整体直径相同,还可以小于二者整体的直径,也可以小于第一压辊210的直径或第二压辊220的直径,但封边辊300同时与第一压辊210和第二压辊220接触。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的薄板冷压成型系统,包括第一压辊210和第二压辊220,还包括与第一压辊210和第二压辊220同侧设置的封边辊300,在本实施例中,薄板100设置于第一压辊210和第二压辊220之间形成的间隙中,通过第一压辊210和第二压辊220的挤压实现薄板100的成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辊210和第二压辊220的形成为筒状,通过第一压辊210和第二压辊220挤压成型的薄板的形状为四边形片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有封边辊300,实现了薄板在挤压成型过程中增加材料在成型过程中向内的横向流动性,使变形R角处的材料增加,从而实现材料拉伸量的控制。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提供的报班冷压成型系统,包括第一压辊410和第二压辊420,还包括与第一压辊410和第二压辊420同侧设置的封边辊300,在本实施例中,薄板100设置于第一压辊410和第二压辊420之间形成的间隙中,通过第一压辊410和第二压辊420的挤压实现薄板100的成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压辊410和第二压辊420非筒状结构,为不规则阶梯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辊410设置有第一凸台411和第一凹槽412,第二压辊设置有第二凸台421和第二凹槽4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台411和第二凹槽422配合设置,第二凸台421和第一凹槽412配合设置,通过第一凸台411、第二凹槽422、第二凸台421和第一凹槽412的挤压成型实现薄板的异形结构成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台411和第二凹槽422对应设置,第二凸台421和第一凹槽412对应设置。进一步的,第一凸台411与第二凹槽422之间的距离,第二凸台421与第一凹槽412之间的距离相同,且大于第一压辊410与第二压辊420其他位置的间距,即增加了除变形R角处以外的辊轮间隙,通过以上的设置能够增加材料在成型过程中向内的横向流动性,使变形R角处的材料增加。实施例三本实施例提供的报班冷压成型系统,包括第一压辊510和第二压辊520,还包括与第一压辊510和第二压辊520同侧设置的封边辊300,在本实施例中,薄板100设置于第一压辊510和第二压辊520之间形成的间隙中,通过第一压辊510和第二压辊520的挤压实现薄板的成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薄板冷弯成型系统,包括用于薄板成型的冷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弯部包括第一冷弯部和第二冷弯部,所述第一冷弯部和第二冷弯部之间穿设有待成型的薄板;所述第一冷弯部与所述第二冷弯部侧端设置阻挡部,所述阻挡部与所述第一冷弯部和所述第二冷弯部同步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薄板冷弯成型系统,包括用于薄板成型的冷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弯部包括第一冷弯部和第二冷弯部,所述第一冷弯部和第二冷弯部之间穿设有待成型的薄板;所述第一冷弯部与所述第二冷弯部侧端设置阻挡部,所述阻挡部与所述第一冷弯部和所述第二冷弯部同步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板冷弯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弯部和所述第二冷弯部包括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板冷弯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部包括封边辊,所述封边辊设置于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二压辊的侧端,所述封边辊与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二压辊同轴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板冷弯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二压辊为筒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板冷弯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峰张涛樊承飞孙中平郭炳文王崇高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奥腾冷弯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