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7897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镜筒、透镜和镜头隔圈,透镜为多个,镜头隔圈为多个,各镜头隔圈分别压接在对应的透镜的周缘处,其中,镜头隔圈包括:第一承靠面,第一承靠面与镜筒或透镜承靠;第二承靠面,第二承靠面与第一承靠面相对设置,第二承靠面与镜筒或透镜承靠;外环面段,外环面段连接第一承靠面和第二承靠面;内环面段,内环面段连接第一承靠面和第二承靠面,且内环面段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光线吸收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学成像镜头存在杂散光较多的问题。

Optical imaging le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成像镜头
本技术涉及光学成像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手机镜头在制作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就是杂散光对镜头成像品质的影响。大多数镜头在组装的过程中为了使各个镜头达到最佳配合状态,需要在相邻两个镜片中间设置一个金属隔圈或者塑胶隔圈,但是隔圈内环表面部分有时会有光线照射在上面再反射到镜片有效径内产生多余的光线,这些光线就是镜头在成像时产生杂散光的根源。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光学成像镜头存在杂散光较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光学成像镜头存在杂散光较多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镜筒、透镜和镜头隔圈,透镜为多个,镜头隔圈为多个,各镜头隔圈分别压接在对应的透镜的周缘处,其中,镜头隔圈包括:第一承靠面,第一承靠面与镜筒或透镜承靠;第二承靠面,第二承靠面与第一承靠面相对设置,第二承靠面与镜筒或透镜承靠;外环面段,外环面段连接第一承靠面和第二承靠面;内环面段,内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筒(10)、透镜(20)和镜头隔圈(30),所述透镜(20)为多个,所述镜头隔圈(30)为多个,各所述镜头隔圈(30)分别压接在对应的所述透镜(20)的周缘处,其中,所述镜头隔圈(30)包括:/n第一承靠面(31),所述第一承靠面(31)与所述镜筒(10)或所述透镜(20)承靠;/n第二承靠面(32),所述第二承靠面(32)与所述第一承靠面(31)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承靠面(32)与所述镜筒(10)或所述透镜(20)承靠;/n外环面段(33),所述外环面段(33)连接所述第一承靠面(31)和所述第二承靠面(32);/n内环面段(34),所述内环面段(3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筒(10)、透镜(20)和镜头隔圈(30),所述透镜(20)为多个,所述镜头隔圈(30)为多个,各所述镜头隔圈(30)分别压接在对应的所述透镜(20)的周缘处,其中,所述镜头隔圈(30)包括:
第一承靠面(31),所述第一承靠面(31)与所述镜筒(10)或所述透镜(20)承靠;
第二承靠面(32),所述第二承靠面(32)与所述第一承靠面(31)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承靠面(32)与所述镜筒(10)或所述透镜(20)承靠;
外环面段(33),所述外环面段(33)连接所述第一承靠面(31)和所述第二承靠面(32);
内环面段(34),所述内环面段(34)连接所述第一承靠面(31)和所述第二承靠面(32),且所述内环面段(34)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光线吸收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面段(34)包括至少一个环形圆锥面(341),至少一个所述环形圆锥面(341)具有所述光线吸收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面段(34)的表面做放电工艺处理或喷砂工艺处理形成所述光线吸收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面段(3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非承靠面(331)、第三承靠面(332)和第二非承靠面(333),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威望豆修浔闻人建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