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相页岩气储层缝网改造能力的地质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57880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相页岩气储层缝网改造能力的地质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搜集所述海相页岩气储层的地质数据;建立储层缝网改造能力的地质评价指标序列,所述地质评价指标序列包括矿物抗延展性指标、岩石弹塑性指标、裂缝网络化指标、以及储集物性指标;计算所述储层缝网改造能力地质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缝网改造能力的地质评价矩阵,所述地质评价矩阵结果越大,则越有利于储层缝网改造。本发明专利技术做到了影响因素之间的表征参数相互不影响、不冲突,节约了数据整理和计算时间,同时还保证了评价的准确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便于上手,适合室内科研人员和现场技术人员快速得出结果,化繁为简,并有助于优化压裂参数。

A geological evaluation method of fracture network reconstruction ability of marine shale gas reservo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相页岩气储层缝网改造能力的地质评价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常规油气增产改造
,特别涉及一种海相页岩气储层缝网改造能力的地质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储层评价是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用于优选靶窗甜点。页岩气储层评价的指标是多元化的,包括了矿物组分的差异化结构、天然弱面发育特征、岩石与断裂力学性质、古今埋藏深度、热演化程度与有机质丰度、孔隙度与孔隙形态、地应力大小与差异等地质因素。采用脆性矿物含量叠加可实现对页岩气产区的概念评价;通过沉积相控可建立天然弱面三维刻画及对应的评价方法;通过岩石与断裂力学二维、三维图版可进行立体式可压性评价;考虑了裂缝相交处的应力状态,可建立考虑裂缝起裂的储层改造评价方法;考虑古今埋藏深度变化带来的影响,可提出了脆延性评价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多数学者意识到储层评价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形成了基于多因素叠合的评价方法,对压裂甜点的预测和识别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从不同方法可以看出,学者们对储层评价有着不同的理解,也使得现有评价理论与方法仍均有完善空间,体现在:①以专利技术CN201610191202.8、C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相页岩气储层缝网改造能力的地质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搜集所述海相页岩气储层的地质数据;/n建立储层缝网改造能力的地质评价指标序列,所述地质评价指标序列包括矿物抗延展性指标、岩石弹塑性指标、裂缝网络化指标、以及储集物性指标;/n计算所述储层缝网改造能力地质评价指标的权重;/n建立缝网改造能力的地质评价矩阵,所述地质评价矩阵结果越大,则越有利于储层缝网改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相页岩气储层缝网改造能力的地质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搜集所述海相页岩气储层的地质数据;
建立储层缝网改造能力的地质评价指标序列,所述地质评价指标序列包括矿物抗延展性指标、岩石弹塑性指标、裂缝网络化指标、以及储集物性指标;
计算所述储层缝网改造能力地质评价指标的权重;
建立缝网改造能力的地质评价矩阵,所述地质评价矩阵结果越大,则越有利于储层缝网改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相页岩气储层缝网改造能力的地质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质数据包括单井试油地质报告和单井测井解释数据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相页岩气储层缝网改造能力的地质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井试油地质报告包括已压裂与未压裂单井的平均埋藏深度、杨氏模量、泊松比、硅质矿物含量、碳酸盐矿物含量、最小水平主应力、水平主应力差、孔隙度、有机碳含量数据;所述单井测井解释数据包包括已压裂与未压裂单段的平均埋藏深度、杨氏模量、泊松比、硅质矿物含量、碳酸盐矿物含量、最小水平主应力、水平主应力差、孔隙度、有机碳含量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相页岩气储层缝网改造能力的地质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质评价指标序列建立方法如下:
(a)建立无量纲表达式f(x),数学含义是对x进行无量纲化:



式中:
f(x)为变量x的无量纲值;
x为各类储层缝网改造能力的地质评价指标或地质参数;
xmax为各项储层缝网改造能力的地质评价指标或地质参数的最大值;
xmin为各项储层缝网改造能力的地质评价指标或地质参数的最小值;
(b)建立矿物抗延展性指标,具体为:



式中:
F(VSi,VCa)为矿物抗延展性指标;
VSi、VCa分别为硅质矿物含量、碳酸盐矿物含量,%;
h为埋藏深度,km;
(c)建立岩石弹塑性指标,具体为:



式中:
F(E,ν)为岩石弹塑性指标;
E为杨氏模量,GPa;
ν为泊松比,无量纲;
(d)建立裂缝网络化指标,具体为:
F(σmin,Δσ)=f(σmin×Δσ)(4)
式中:
F(σmin,Δσ)为裂缝网络化指标;
σmin为最小水平主应力,MPa;
Δσ为水平主应力差,MPa;
(e)建立储集物性指标,具体为:



式中:

为储集物性指标;

为孔隙度,%;
ω为总有机碳含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相页岩气储层缝网改造能力的地质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权重的计算方法为:
(a)建立缝网改造能力地质评价指标分别关于SRV、测试产量、累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金洲谢军沈骋吴建发范宇任岚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