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体检测装置,气体检测装置包括:进气部,所述进气部内限定有沿其轴向贯通的通道,所述进气部的一端形成为进气端以用于覆盖在待检测件的表面;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内限定有沿其轴向贯通的容纳腔,所述容纳部的一端与所述进气部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容纳部的另一端形成为测量端;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容纳部的另一端可活动地相连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测量端。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气体检测装置,通过将进气部的进气端紧贴待检测件的表面,进气部与容纳部相连,盖体可封闭容纳部以在待检测件的表面形成封闭环境,该气体检测装置不仅结构简单,重量小,便于携带,而且成本低廉,开发周期短,方便开展原因分析和排查。
A gas det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体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气体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体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气味以及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检测的装置主要有:(1)1L瓶子气味评价容器,即将材料样品放入1L玻璃瓶中,按要求进行培养,然后打开瓶盖进行气味评价,评价容器虽然轻便简易,但是加热设备却较大,无法携带使用,而且取样需要按要求将材料从零件上裁切下来,破坏零件。(2)申请号为:CN201720046624.6公开了一种便携可拆卸式气味探测设备,该便携可拆卸式气味探测设备,达到可移动目的,但实际并未对气味探测设备本身进行便携式改进,且结构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气体检测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气体检测装置,包括:进气部,所述进气部内限定有沿其轴向贯通的通道,所述进气部的一端形成为进气端以用于覆盖在待检测件的表面;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内限定有沿其轴向贯通的容纳腔,所述容纳部的一端与所述进气部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容纳部的另一端形成为测量端;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容纳部的另一端可活动地相连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测量端。进一步地,所述盖体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导管孔。进一步地,所述气体检测装置还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在所述通道内以用于加热待检测件的表面;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加热器相连以向所述加热器供电。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为两个红外线加热器。进一步地,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还包括:手持件,所述手持件形成为环形件,所述手持件的一端与所述进气部的另一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容纳部的一端相连。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部形成为自一端向另一端径向尺寸逐渐减小的圆台形壳体。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部形成为硅胶材料件。进一步地,所述容纳部形成为圆形筒体,所述盖体形成为圆形盖,所述手持件形成为圆形环。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部、所述手持件、所述容纳部与所述盖体同轴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手持件的外径大于所述容纳部的外径与所述进气部一端的直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气体检测装置,通过将进气部的进气端紧贴待检测件的表面,进气部与容纳部相连,盖体可封闭容纳部以在待检测件的表面形成封闭环境,该气体检测装置不仅结构简单,重量小,便于携带,而且成本低廉,开发周期短,方便开展原因分析和排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气体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气体检测装置的轴向截面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气体检测装置的俯视图。附图标记气体检测装置100;进气部10;容纳部20;盖体30;加热器40;手持件5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气体检测装置100。具体而言,如图1至图3所示,气体检测装置100包括进气部10、容纳部20和盖体30。具体而言,进气部10内限定有沿其轴向贯通的通道,进气部10的一端形成为进气端以用于覆盖在待检测件的表面,容纳部20内限定有沿其轴向贯通的容纳腔,容纳部20的一端与进气部10的另一端连通,容纳部20的另一端形成为测量端,盖体30与容纳部20的另一端可活动地相连以打开或关闭测量端。换言之,气体检测装置100主要由进气部10、容纳部20和盖体30组成,其中,进气部10的一端形成为进气端,进气部10的另一端与容纳部20的一端相连,容纳部20上设有盖体30,盖体30可以打开或关闭容纳部20的另一端,在使用时,将进气部10的进气端紧贴待检测装置的表面,盖体30封闭容纳部20的另一端,这样就在待检测件的表面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环境,被检测件上的挥发性物质或气味挥发到通道,并通过通道进入容纳腔,保持一段时间后,将盖体30打开,对容纳腔内的气体气味进行评价。由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气体检测装置100,通过将进气部10的进气端紧贴待检测件的表面,进气部10与容纳部20相连,盖体30可封闭容纳部20以在待检测件的表面形成封闭环境,该气体检测装置100不仅结构简单,重量小,便于携带,而且成本低廉,开发周期短,方便开展原因分析和排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盖体30上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导管孔。也就是说,如果需要评测VOC则在盖体30上设有一个可连接VOC检测采样导气管的孔即可,简单易行。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气体检测装置100还包括加热器40和电源。具体地,加热器40设在通道内以用于加热待检测件的表面,电源与加热器40相连以向加热器40供电。也就是说,为了加快气体气味挥发,在通道内设置加热器40,使用时,将进气部10紧贴待检测件的外壁面,开启红外加热器40加热,待检测件受热会挥发出气体,当培养到一定时间达到评价需求后便可以打开盖体30,对待检测件发出的气体进行评价。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使用充电宝或电池对加热器40进行供电,由此,便于将气体检测装置100携带至相关场地进行随机性气味评价操作。优选地,加热器40为两个红外线加热器,加热效果好。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气体检测装置100还包括手持件50,手持件50形成为环形件,手持件50的一端与进气部10的另一端相连,另一端与容纳部20的一端相连,手持件50便于操作人员握持气体检测装置100,避免在加热器40加热气体的过程中烫伤工作人员。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进气部10形成为自一端向另一端径向尺寸逐渐减小的圆台形壳体,也就是说,进气部10形成为喇叭形,便于在较大的面积上吸收气体。优选地,进气部10形成为硅胶材料件,换言之,进气部10可采用硅胶等受压后易产生弹性变形的软质无气味材料,该种材料吸附效果好。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容纳部20形成为圆形筒体,盖体30形成为圆形盖,手持件50形成为圆形环,容纳部20、盖体30和手持件50结构简单,便于安装配合。进一步地,进气部10、手持件50、容纳部20与盖体30同轴设置,易于安装,结构稳固。可选地,手持件50的外径大于容纳部20的外径与进气部10一端的直径,手持件50凸出容纳部20与进气部10一端的外壁面便于握持。总而言之,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气体检测装置100,通过将进气部10的进气端紧贴待检测件的表面,进气部10与容纳部20相连,盖体30可封闭容纳部20以在待检测件的表面形成封闭环境,该气体检测装置100不仅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进气部,所述进气部内限定有沿其轴向贯通的通道,所述进气部的一端形成为进气端以用于覆盖在待检测件的表面;/n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内限定有沿其轴向贯通的容纳腔,所述容纳部的一端与所述进气部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容纳部的另一端形成为测量端;/n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容纳部的另一端可活动地相连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测量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气部,所述进气部内限定有沿其轴向贯通的通道,所述进气部的一端形成为进气端以用于覆盖在待检测件的表面;
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内限定有沿其轴向贯通的容纳腔,所述容纳部的一端与所述进气部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容纳部的另一端形成为测量端;
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容纳部的另一端可活动地相连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测量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导管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在所述通道内以用于加热待检测件的表面;
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加热器相连以向所述加热器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为两个红外线加热器。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广亮,任天奇,赵海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