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现场抑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7659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现场抑尘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抑尘方式人工劳动量大,见效慢,不能很好的适应现场需求,不能很好的适应现场需求,安装、拆卸不便,费时费力,施工效率低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壳体内有第一摩擦轮,壳体内有水泵,水泵上有第二摩擦轮,第一摩擦轮的左右两侧均有齿轮,齿轮一侧上有摩擦盘,壳体内有第一环形板,第一环形板下侧有齿条;壳体上侧有水箱,水箱与壳体上侧板之间经丝杠固定,水箱上有喷嘴,箱体下端有第一圆筒,第一圆筒上有水阀;丝杠上套装有能圆柱块;本发明专利技术大大减小了人工劳动量,能很好的适应现场需求,可以调整喷射区域,方便拆卸、安装,适应性强,易于推广。

A dust suppression device for construction si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现场抑尘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是一种建筑施工现场抑尘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在城市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大量的建筑工地,建筑施工场地因土方开挖、混凝土搅拌站水泥的飘洒,加之裸露的地表,往往施工场地扬尘较大,根据GB/T50905-2014标准对施工场地环境保护的规定,为了避免影响周边环境及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需要采用各种手段对扬尘进行治理,施工场地应有有效的降尘措施。目前,施工场地降尘没有专用的喷洒装置,通常是派专人采用自制的喷洒桶或用临时软水管洒水,人工洒水降尘速度慢、见效慢,人工劳动量大,不能同时很好的控制整个道路的降尘,并且通过洒水进行降尘会造成施工场地路面泥泞的问题,给施工场地的作业带来不便。也有少部分的工地将环保用的雾炮喷洒水雾进行降尘,水雾降尘不会造成施工场地路面泥泞的问题,但现有的喷雾降尘设备喷出的水雾面积是恒定的,不能根据施工现场扬尘的面积调节喷雾面积大小,并且雾炮通常是喷射很远,但是喷射的水雾只能覆盖呈长条状的区域,但是实际的施工现场,尤其是市内的施工现场,经常是一小块区域,用雾炮很难适应现场需求,可能还会影响到周边区域的居民或者行人。还有也有相当一部分市内施工现场将管道沿着外围的围墙进行布置,然后再在管道上安装喷头,但是这种方法每次用完后都需要拆卸,安装及拆卸较为繁琐,每到一个施工现场都需要重新布局,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现场抑尘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抑尘方式人工劳动量大,见效慢,不能很好的适应现场需求,不能很好的适应现场需求,安装、拆卸不便,费时费力,施工效率低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水平放置的壳体,壳体内有水平且能主动转动的第一摩擦轮,第一摩擦轮的直径由下向上逐渐减小,壳体内上侧板上固定有水泵,水泵下侧固定有第二摩擦轮,第一摩擦轮的直径由下向上逐渐减小,且第二摩擦轮与第一摩擦轮上下对称,第一摩擦轮的左右两侧均有端面朝前且能转动的齿轮,齿轮靠近第一摩擦轮的一侧有能转动的摩擦盘,齿轮转动能带动摩擦盘以齿轮为圆心上下摆动,第一摩擦轮转动经摩擦盘能带动第二摩擦轮转动,壳体内有水平且能上下移动的第一环形板,第一环形板下侧固定有多个与齿轮一一对应的齿条,第一环形板上下移动经齿条带动齿轮转动;所述的壳体上侧有圆柱形水箱,水箱与水泵经管道连通,水箱与壳体上侧板之间经竖直的丝杠固定在一起,水箱的外圆面上有多个呈圆周均布的喷嘴,箱体下端固定有竖直的第一圆筒,第一圆筒外侧侧壁上固定有多个与喷嘴一一对应的水阀,水阀控制其对应喷嘴的打开或关闭,水阀的高度沿顺时针方向逐渐增大;丝杠上套装有能上下移动的圆柱块,圆柱块上端呈锥面,圆柱块与丝杠经螺纹连接,圆柱块上下移动能使得多个阀杆依次向外侧移动并使得水阀打开,且圆柱块的上下移动能带动第一环形板上下移动。本专利技术结构巧妙,大大减小了人工劳动量,降尘效率高,能很好的适应现场需求,在保证水压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及时调整喷射区域,方便拆卸、安装,也方便移动,可重复利用,大大提高了整个施工效率,适应性强,易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剖视图。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部分零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圆柱块及其上第二圆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一环形板、第二环形板、连接杆及齿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6给出,本专利技术包括水平放置的壳体1,壳体1内有水平且能主动转动的第一摩擦轮2,第一摩擦轮2的直径由下向上逐渐减小,壳体1内上侧板上固定有水泵3,水泵3下侧固定有第二摩擦轮4,第一摩擦轮2的直径由下向上逐渐减小,且第二摩擦轮4与第一摩擦轮2上下对称,第一摩擦轮2的左右两侧均有端面朝前且能转动的齿轮5,齿轮5靠近第一摩擦轮2的一侧有能转动的摩擦盘6,齿轮5转动能带动摩擦盘6以齿轮5为圆心上下摆动,第一摩擦轮2转动经摩擦盘6能带动第二摩擦轮4转动,壳体1内有水平且能上下移动的第一环形板7,第一环形板7下侧固定有多个与齿轮5一一对应的齿条19,第一环形板7上下移动经齿条19带动齿轮5转动;所述的壳体1上侧有圆柱形水箱8,水箱8与水泵3经管道连通,水箱8与壳体1上侧板之间经竖直的丝杠9固定在一起,水箱8的外圆面上有多个呈圆周均布的喷嘴10,箱体下端固定有竖直的第一圆筒11,第一圆筒11外侧侧壁上固定有多个与喷嘴10一一对应的水阀12,水阀12控制其对应喷嘴10的打开或关闭,水阀12的高度沿顺时针方向逐渐增大;丝杠9上套装有能上下移动的圆柱块13,圆柱块13上端呈锥面,圆柱块13与丝杠9经螺纹连接,圆柱块13上下移动能使得多个阀杆依次向外侧移动并使得水阀12打开,且圆柱块13的上下移动能带动第一环形板7上下移动。拧动圆柱块13,圆柱块13沿着丝杠9向上移动使阀杆向外侧移动,阀杆向外侧移动使得部分或者全部的阀门打开,同时,圆柱块13向上移动带动第一环形板7向上移动,第一环形板7经齿条19带动其所对应的齿轮5转动,齿轮5转动带动其上的摩擦盘6摆动使得第一摩擦轮2与第二摩擦轮4之间的传动比改变;第一摩擦轮2经摩擦盘6带动第二摩擦轮4转动,第二摩擦轮4转动能带动水泵3转动使得水经管道进入水箱8内,水箱8内的水经处于打开状态的阀门及其上的喷嘴10向四周喷洒,形成水雾,实现建筑现场的抑尘。所述的水泵3为齿轮5泵、螺杆泵、滑片泵、罗茨真空泵等。所述的齿条19与齿轮5啮合且处于齿轮5的外侧。为了安装齿轮5,所述的齿轮5上贯穿有与其同轴固定轴14,固定轴14前后两端与壳体1侧壁固定在一起,齿轮5能在固定轴14上转动,固定轴14上安装有卡簧,卡簧限制齿轮5前后移动,卡簧使得齿轮5只能在固定轴14上转动但不能滑动。为了实现齿轮5转动能带动摩擦盘6上下摆动,所述的齿轮5靠近摩擦盘6的一侧上有与摩擦盘6同心的空心筒,摩擦盘6上固定有与其同轴的转轴,转轴另一端插装在空心筒内,空心筒与摩擦盘6之间有间隔,间隔内安装有推力轴承。为了实现在摩擦盘6摆动过程中与第一摩擦轮2、第二摩擦轮4均保持接触,所述的第一摩擦轮2与第二摩擦轮4上下对称,第一摩擦轮2及第二摩擦轮4呈类似于锥状,第一摩擦轮2与第二摩擦轮4的纵截面的外缘呈圆弧状,上下对应的两段圆弧处于同一个圆上,上下对应的两段圆弧所构成圆的圆心与齿轮5同心;所述的摩擦盘6的外圆面与第一摩擦轮2、第二摩擦轮4的外圆面均相贴,摩擦盘6的外圆面呈类似于锥状。为了实现圆柱块13的上下移动能带动第一环形板7上下移动,所述的圆柱块13下端有与丝杠9同轴的第二圆筒15,第二圆筒15与丝杠9之间有环形间隔,第二圆筒15上套装有环形板,第二圆筒15下端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使得第二环形板16与第二圆筒15不脱离,圆柱块13上下移动经圆筒带动第二环形板16上下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现场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放置的壳体(1),壳体(1)内有水平且能主动转动的第一摩擦轮(2),第一摩擦轮(2)的直径由下向上逐渐减小,壳体(1)内上侧板上固定有水泵(3),水泵(3)下侧固定有第二摩擦轮(4),第一摩擦轮(2)的直径由下向上逐渐减小,且第二摩擦轮(4)与第一摩擦轮(2)上下对称,第一摩擦轮(2)的左右两侧均有端面朝前且能转动的齿轮(5),齿轮(5)靠近第一摩擦轮(2)的一侧有能转动的摩擦盘(6),齿轮(5)转动能带动摩擦盘(6)以齿轮(5)为圆心上下摆动,第一摩擦轮(2)转动经摩擦盘(6)能带动第二摩擦轮(4)转动,壳体(1)内有水平且能上下移动的第一环形板(7),第一环形板(7)下侧固定有多个与齿轮(5)一一对应的齿条(19),第一环形板(7)上下移动经齿条(19)带动齿轮(5)转动;/n所述的壳体(1)上侧有圆柱形水箱(8),水箱(8)与水泵(3)经管道连通,水箱(8)与壳体(1)上侧板之间经竖直的丝杠(9)固定在一起,水箱(8)的外圆面上有多个呈圆周均布的喷嘴(10),箱体下端固定有竖直的第一圆筒(11),第一圆筒(11)外侧侧壁上固定有多个与喷嘴(10)一一对应的水阀(12),水阀(12)控制其对应喷嘴(10)的打开或关闭,水阀(12)的高度沿顺时针方向逐渐增大;丝杠(9)上套装有能上下移动的圆柱块(13),圆柱块(13)上端呈锥面,圆柱块(13)与丝杠(9)经螺纹连接,圆柱块(13)上下移动能使得多个阀杆依次向外侧移动并使得水阀(12)打开,且圆柱块(13)的上下移动能带动第一环形板(7)上下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现场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放置的壳体(1),壳体(1)内有水平且能主动转动的第一摩擦轮(2),第一摩擦轮(2)的直径由下向上逐渐减小,壳体(1)内上侧板上固定有水泵(3),水泵(3)下侧固定有第二摩擦轮(4),第一摩擦轮(2)的直径由下向上逐渐减小,且第二摩擦轮(4)与第一摩擦轮(2)上下对称,第一摩擦轮(2)的左右两侧均有端面朝前且能转动的齿轮(5),齿轮(5)靠近第一摩擦轮(2)的一侧有能转动的摩擦盘(6),齿轮(5)转动能带动摩擦盘(6)以齿轮(5)为圆心上下摆动,第一摩擦轮(2)转动经摩擦盘(6)能带动第二摩擦轮(4)转动,壳体(1)内有水平且能上下移动的第一环形板(7),第一环形板(7)下侧固定有多个与齿轮(5)一一对应的齿条(19),第一环形板(7)上下移动经齿条(19)带动齿轮(5)转动;
所述的壳体(1)上侧有圆柱形水箱(8),水箱(8)与水泵(3)经管道连通,水箱(8)与壳体(1)上侧板之间经竖直的丝杠(9)固定在一起,水箱(8)的外圆面上有多个呈圆周均布的喷嘴(10),箱体下端固定有竖直的第一圆筒(11),第一圆筒(11)外侧侧壁上固定有多个与喷嘴(10)一一对应的水阀(12),水阀(12)控制其对应喷嘴(10)的打开或关闭,水阀(12)的高度沿顺时针方向逐渐增大;丝杠(9)上套装有能上下移动的圆柱块(13),圆柱块(13)上端呈锥面,圆柱块(13)与丝杠(9)经螺纹连接,圆柱块(13)上下移动能使得多个阀杆依次向外侧移动并使得水阀(12)打开,且圆柱块(13)的上下移动能带动第一环形板(7)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现场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5)上贯穿有与其同轴固定轴(14),固定轴(14)前后两端与壳体(1)侧壁固定在一起,齿轮(5)能在固定轴(14)上转动,固定轴(14)上安装有卡簧,卡簧限制齿轮(5)前后移动,卡簧使得齿轮(5)只能在固定轴(14)上转动但不能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现场抑尘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管俊峰陈珊珊何双华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