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向流中等过滤速度的细砂滤池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76323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是一种上向流中等过滤速度的细砂滤池及装置,前者包括池体和进水反冲洗组件;进水反冲洗组件包括储泥水箱和隔板,隔板将池体分为上部的过滤室和下部的进水室,在隔板上自下而上依次分布有承托过滤层和细砂滤层,在细砂滤层上方的池体内形成出水室,承托过滤层由颗粒按下粗上细堆积而成,细砂滤层的细砂呈下大上小堆积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具有不依赖任何混凝剂,适应浊水能力强,滤水周期长,反冲洗方便等特点。

Fine sand filter and its device with medium filtering speed in upward f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向流中等过滤速度的细砂滤池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
,是一种上向流中等过滤速度的细砂滤池,还包括一种上向流中等过滤速度的细砂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现代大、中型水厂对水的过滤,均采用“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技术方案,这种方案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原水的预沉处理,通过沉沙池的自然沉淀使其水质浊度一般小于500NTU,第二阶段是通过加药混合、絮凝和沉淀使其水质浊度降到20NTU以下,第三阶段是通过快滤池的过滤,使水的浊度小于1NTU。快滤池是建立在这种工艺基础上的滤水装置,它类型较多,按水流方向可为下向流、上向流、双向流和横向快滤池,其中,下向流是快滤池使用最普遍的类型。近年来,上向流快滤池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快滤池滤速快,它的滤速一般为5m/h至12m/h,高速快滤池的滤速可达40m/h至60m/h,其砂滤层的共性特点是颗粒较粗,一般由0.7mm至2.0mm厚70cm至150cm石英砂构成,快滤池虽然滤速快,但是砂滤层在反冲洗时需要开启水泵和气泵运行进行气、水联合冲洗,并要求冲洗时,排水的浊度不大于10NTU,它的反冲洗周期一般为24h,最长不超过3天至4天,存在反冲洗工艺复杂、滤水周期短等缺点。现有饮用水的处理技术主要缺点是设备和构筑物多、能耗大、运行要求高、生产成本高,同时,由于混凝材料的使用而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混凝剂的使用也对水质也产生一定的潜在危害。由于现有的水处理过程中的加药、消毒环节会带来潜在的毒副作用,近年来,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又恢复了慢滤池的方式进行水处理,慢滤池是一种较古老的滤水方式,具有工艺简单、造价低廉、可靠性高的特点,它的滤速为0.1m/h至0.3m/h,原水经过滤层为向下流,滤层一般由粒径0.6mm至1.2mm石英砂构成,厚0.5m至1.2m构成。与快滤池的滤层整体纳污不同,慢滤池属表层过滤池,表层的生物膜是慢滤池净化水质的必要条件,一般在持续工作2周内自动形成,它的过滤周期一般为1个月至3个月,检修时需将表层2cm至3cm的砂刮掉,再次运行时仍需待生物膜自动形成后方可投入使用,当原水的浊度大于20NTU时,须加设粗滤池,对原水进行初步沉淀。慢滤池虽然工艺简单、造价低廉,但是存在滤速慢、适应原水浊度差、检修期长、不能自动冲洗滤层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向流中等过滤速度的细砂滤池及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避免现有水处理技术中依赖混凝剂、快滤池适应原水浊度能力差、反冲洗工艺复杂、运行周期短、运行费用高和慢滤池存在的滤速慢、适应原水浊度能力差、检修期长、不能自动冲洗滤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上向流中等过滤速度的细砂滤池,包括池体和进水反冲洗组件;进水反冲洗组件包括储泥水箱和隔板,隔板将池体分为上部的过滤室和下部的进水室,在隔板上自下而上依次分布有承托过滤层和细砂滤层,在细砂滤层上方的池体内形成出水室,承托过滤层由颗粒按下粗上细堆积而成,细砂滤层的细砂呈下大上小堆积而成,承托过滤层的颗粒的粒径大于细砂滤层的细砂的粒径,储泥水箱的开口向上,储泥水箱的上端外沿和隔板的底端外沿固定安装,储泥水箱内部与进水室隔绝,储泥水箱的底部连通有第一排泥管,在进水室内的排泥管上连通有第一反冲洗管,进水室下端连通有进水管和第二排泥管,隔板上分布有连通过滤室和进水室的连通组件,连通组件的上端口位于承托过滤层内,连通组件的下端口位于进水室内,在连通组件之间的隔板上设置有流通孔一,在隔板上设置有覆盖流通孔一的筛网一,筛网一的孔径小于承托过滤层底部最大颗粒的粒径。下面是对上述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承托过滤层与细砂滤层之间设置有筛网二,筛网二孔径为10目至30目,承托过滤层的颗粒厚度为0.2m至0.8m,粒径为1mm至12mm,承托过滤层的颗粒采用粗砂和细卵石,细砂滤层的厚度为0.4m至1.0m,粒径为0.15mm至0.6mm。上述池体上部外侧设置有出水箱,在与出水箱对应的池体侧壁上设置有使出水室内的水进入出水箱内的出水口。上述池体上部外侧设置进水箱,进水箱和进水室通过进水管连通,进水箱的高度高于出水箱。上述池体上部外侧设置有反冲洗排水箱,在反冲洗排水箱侧部设置有与出水室连通的流通孔二,流通孔二的高度低于出水口,在反冲洗排水箱上设置有第三排泥管。上述池体上方设置有与池体通过第一反冲洗管连接的反冲洗蓄水箱,在第一反冲洗管与进水管之间设置有第二反冲洗管。上述连通组件采用长柄滤头,为了使上水充分均匀,长柄滤头分布在隔板上的间距为0.08m至0.15m,承托过滤层的厚度为0.1m至0.8m,长柄滤头进入承托过滤层的高度为0.05m至0.7m。上述储泥水箱呈上大下小的锥型;在伸向进水室外侧的第一排泥管上设置有阀门,在伸向进水室外侧的第二排泥管上设置有阀门,在进水室外侧与第二反冲洗管之间的第一反冲洗管上设置有阀门,在进水箱与第二反冲洗管之间的进水管上设置有阀门,在第二反冲洗管和第三排泥管上分别设置有阀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二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上向流中等过滤速度的细砂过滤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上向流中等过滤速度的细砂滤池,两个上向流中等过滤速度的细砂滤池中的池体串联或并联。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本滤池克服了现有快滤池反冲洗复杂、滤水周期短、运行费用高的问题,也克服了慢滤池存在的滤速慢、适应原水浊度能力差、检修期长、不能自动冲洗滤层的问题。运行中,本滤池不依赖混凝剂以及相应的加药、混凝设施和沉淀池,既可以直接将浊度500NTU以上浑水处理为1NTU以下的清水,也能以较高的滤速将高浊度的浑水处理到符合要求的低浊度的水,结构简单,滤水周期长达5天至20天以上,容易实现自动化,只要有5m的水头,不需动力电源,便可长期运行,反冲洗操作简单,对冷浊水的处理效果也十分理想,本滤池适宜布置在纵坡较大的灌溉渠道旁,以便获取水头,也可以布置在河流和其它地点,采用低扬程水泵获得相应的水位差,本专利技术为水处理领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方案。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图。附图2为附图1中进水反冲洗组件主视放大剖视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池体,2进水渠,3为储泥水箱,4为隔板,5为过滤室,6为进水室,7为承托过滤层,8为细砂滤层,9为出水室,10为第一排泥管,11为第一反冲洗管,12为阀门,13为进水管,14为连通组件,15为流通孔一,16为筛网一,17为筛网二,18为出水箱,19为出水口,20为进水箱,21为反冲洗排水箱,22为流通孔二,23为反冲洗蓄水箱,24为第二反冲洗管,25为第二排泥管,26为第三排泥管,27为排泥渠。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向流中等过滤速度的细砂滤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和进水反冲洗组件;进水反冲洗组件包括储泥水箱和隔板,隔板将池体分为上部的过滤室和下部的进水室,在隔板上自下而上依次分布有承托过滤层和细砂滤层,在细砂滤层上方的池体内形成出水室,承托过滤层由颗粒按下粗上细堆积而成,细砂滤层的细砂呈下大上小堆积而成,承托过滤层的颗粒的粒径大于细砂滤层的细砂的粒径,储泥水箱的开口向上,储泥水箱的上端外沿和隔板的底端外沿固定安装,储泥水箱内部与进水室隔绝,储泥水箱的底部连通有第一排泥管,在进水室内的排泥管上连通有第一反冲洗管,进水室下端连通有进水管和第二排泥管,隔板上分布有连通过滤室和进水室的连通组件,连通组件的上端口位于承托过滤层内,连通组件的下端口位于进水室内,在连通组件之间的隔板上设置有流通孔一,在隔板上设置有覆盖流通孔一的筛网一,筛网一的孔径小于承托过滤层底部最大颗粒的粒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向流中等过滤速度的细砂滤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和进水反冲洗组件;进水反冲洗组件包括储泥水箱和隔板,隔板将池体分为上部的过滤室和下部的进水室,在隔板上自下而上依次分布有承托过滤层和细砂滤层,在细砂滤层上方的池体内形成出水室,承托过滤层由颗粒按下粗上细堆积而成,细砂滤层的细砂呈下大上小堆积而成,承托过滤层的颗粒的粒径大于细砂滤层的细砂的粒径,储泥水箱的开口向上,储泥水箱的上端外沿和隔板的底端外沿固定安装,储泥水箱内部与进水室隔绝,储泥水箱的底部连通有第一排泥管,在进水室内的排泥管上连通有第一反冲洗管,进水室下端连通有进水管和第二排泥管,隔板上分布有连通过滤室和进水室的连通组件,连通组件的上端口位于承托过滤层内,连通组件的下端口位于进水室内,在连通组件之间的隔板上设置有流通孔一,在隔板上设置有覆盖流通孔一的筛网一,筛网一的孔径小于承托过滤层底部最大颗粒的粒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向流中等过滤速度的细砂滤池,其特征在于承托过滤层与细砂滤层之间设置有筛网二,筛网二孔径为10目至30目,承托过滤层的颗粒厚度为0.2m至0.8m,粒径为1mm至12mm,承托过滤层的颗粒采用粗砂和细卵石,细砂滤层的厚度为0.4m至1.0m,粒径为0.15mm至0.6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向流中等过滤速度的细砂滤池,其特征在于池体上部外侧设置有出水箱,在与出水箱对应的池体侧壁上设置有使出水室内的水进入出水箱内的出水口,池体上部外侧设置进水箱,进水箱和进水室通过进水管连通,进水箱的高度高于出水箱。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向流中等过滤速度的细砂滤池,其特征在于池体上部外侧设置有反冲洗排水箱,在反冲洗排水箱侧部设置有与出水室连通的流通孔二,流通孔二的高度低于出水口,在反冲洗排水箱上设置有第三排泥管;或/和,池体上方设置有与池体通过第一反冲洗管连接的反冲洗蓄水箱,在第一反冲洗管与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建生邓铭江李江李琳李湘权克里木·艾合买提马品非吾提库尔·胡斯曼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裴建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