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组合式绳索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7572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块组合式绳索保护器,包括依次活动连接的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第四模块、第五模块和第六模块,第一模块包括U形槽滑轮、旋转平台和基座,U形槽滑轮固定在旋转平台上,旋转平台内部设有角接触球轴承,凸台套设于角接触球轴承中,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第三模块与第四模块、第五模块与第六模块、第二模块与第三模块、第四模块与第五模块分别在各基座处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各铰链合页在各基座的不同位置将多个相同的模块进行活动连接,以使各模块可根据地形及实际使用需要进行灵活组合变形,从而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适用于多种地形及有多根绳索同时使用的情形。

A modular combined rope prot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组合式绳索保护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消防救援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模块组合式绳索保护器。
技术介绍
在高空作业、绳索救援、探洞、消防等活动中,常常需要在墙角、岩石、房檐、窗台等锋利或粗糙的边角处,利用绳索进行悬吊、拖拉上升和放绳下降的操作。绳索滑动过程中,一方面滑动摩擦产生的高温会使绳索受热变黑甚至变形;另一方面,粗糙的接触面会损坏绳皮,受力紧绷的绳索在受到锋利物的切割作用时,极有可能发生断裂的风险,进而发生更严重的连锁反应。绳索作为连接生命的最重要的工具,爱护绳索就是爱护生命,因此开发出保护绳索的装备尤为重要。目前市面上的绳索保护器有三类:纤维制的绳索护套和护垫、塑料制的绳索保护板以及金属制的绳索保护轮。前两类保护器是利用保护器的表面来隔离粗糙锋利物体,但这两类保护器存在强度不足及接触面滑动摩擦系数大的缺点;金属制的绳索保护轮是利用滑轮转动实现绳索滚动摩擦,但该保护器在同时承受两根及以上移动方向相反的绳索时,滑轮就会失去其转动功能,从而导致滚动摩擦变为滑动摩擦,因此其拖拽效率依然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块组合式绳索保护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块组合式绳索保护器,包括依次活动连接的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第四模块、第五模块和第六模块,所述第一模块包括U形槽滑轮、旋转平台和基座,所述U形槽滑轮通过轴承支架固定在所述旋转平台上,所述旋转平台内部设有角接触球轴承,所述基座为方形且其上表面设有圆柱形凸台,所述旋转平台位于所述基座上方,且所述凸台套设于所述角接触球轴承内圈,所述第二模块、所述第三模块、所述第四模块、所述第五模块和所述第六模块与所述第一模块结构均相同,且所述第一模块与所述第二模块、所述第三模块与所述第四模块、所述第五模块与所述第六模块、所述第二模块与所述第三模块、所述第四模块与所述第五模块分别通过第一铰链合页、第二铰链合页、第三铰链合页、第四铰链合页、第五铰链合页在各所述基座处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铰链合页、所述第二铰链合页和第三铰链合页分别位于相应各所述基座的一角。进一步地,第四铰链合页和第五铰链合页分别位于相应各所述基座的侧边上。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平台包括上旋转平台和下旋转平台,所述上旋转平台内部设有通孔且其盖合于所述下旋转平台上,所述下旋转平台为圆筒形且其下端设有圆环形支撑台。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内配设有挡圈,所述挡圈与所述通孔间隙配合且其通过螺钉与所述凸台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角接触球轴承限位于所述上旋转平台和所述下旋转平台之间,且所述挡圈和所述支撑台分别抵住所述角接触球轴承内圈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下表面均匀设有若干内六角圆柱头螺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模块组合式绳索保护器通过各所述铰链合页在各所述基座的不同位置将多个相同的模块进行活动连接,以使各所述模块可根据地形及实际使用需要进行灵活组合变形,从而使得本专利技术可适用于多种地形及有多根绳索同时使用的情形;另外本专利技术通过所述U形槽滑轮可分别将各模块中绳索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各绳索阻力,以实现在保护绳索的同时,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模块组合式绳索保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第一模块100的爆炸图。图3是图1中第三模块300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模块组合式绳索保护器的第一种组合方式。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模块组合式绳索保护器的第二种组合方式。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模块组合式绳索保护器的第三种组合方式。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模块组合式绳索保护器的第四种组合方式。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模块组合式绳索保护器的第五种组合方式。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模块组合式绳索保护器的第六种组合方式。图中:100-第一模块,110-U形槽滑轮,120-旋转平台,121-上旋转平台,122-通孔,123-下旋转平台,124-挡圈,125-角接触球轴承,126-支撑台,130-轴承支架,140-基座,141-凸台,150-内六角圆柱头螺钉,200-第二模块,300-第三模块,400-第四模块,500-第五模块,600-第六模块,700-第一铰链合页,800-第二铰链合页,900-第三铰链合页,1000-第四铰链合页,1100-第五铰链合页。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请参考图1、图2和图3,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块组合式绳索保护器,包括依次活动连接的第一模块100、第二模块200、第三模块300、第四模块400、第五模块500和第六模块600。所述第一模块100包括U形槽滑轮110、旋转平台120和基座140,所述U形槽滑轮110通过轴承支架130固定在所述旋转平台120上,本实施例中所述U形槽滑轮110外圈边缘直径变大突起,以形成U型槽,优选地,所述U形槽滑轮110槽深为12mm,大于国内绳径为10.5mm和11mm的通用救援绳索,从而可将绳索限制在U型槽中防止滑出,本专利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U形槽滑轮110通过旋转将绳索移动时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可有效减少摩擦阻力。所述旋转平台120包括上旋转平台121和下旋转平台123,所述上旋转平台121内部设有通孔122且其盖合于所述下旋转平台123上,所述通孔122内配设有挡圈124,所述挡圈124与所述通孔122间隙配合且其通过螺钉与所述凸台141连接,所述下旋转平台123为圆筒形且其下端设有圆环形支撑台126。所述旋转平台120内部设有角接触球轴承125,具体地,所述角接触球轴承125限位于所述上旋转平台121和所述下旋转平台123之间,且所述挡圈124和所述支撑台126分别抵住所述角接触球轴承125内圈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旋转平台121和所述支撑台126分别抵住所述角接触球轴承125外圈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从而将所述旋转平台120固定于所述角接触球轴承125上。所述基座140为方形且其上表面设有圆柱形凸台141,所述旋转平台120位于所述基座140上方,且所述凸台141套设于所述角接触球轴承125内圈,从而在所述角接触球轴承125的作用下所述旋转平台120可绕着所述凸台141的轴线转动,所述基座140下表面均匀设有若干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50,通过松紧各所述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50,调整各所述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50长度,以适应不平整的表面。所述第二模块200、所述第三模块300、所述第四模块400、所述第五模块500和所述第六模块600与所述第一模块100结构均相同,且所述第一模块100与所述第二模块200、所述第三模块300与所述第四模块400、所述第五模块500与所述第六模块600、所述第二模块200与所述第三模块300、所述第四模块400与所述第五模块500分别通过第一铰链合页700、第二铰链合页800、第三铰链合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组合式绳索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活动连接的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第四模块、第五模块和第六模块,所述第一模块包括U形槽滑轮、旋转平台和基座,所述U形槽滑轮通过轴承支架固定在所述旋转平台上,所述旋转平台内部设有角接触球轴承,所述基座为方形且其上表面设有圆柱形凸台,所述旋转平台位于所述基座上方,且所述凸台套设于所述角接触球轴承内圈,所述第二模块、所述第三模块、所述第四模块、所述第五模块和所述第六模块与所述第一模块结构均相同,且所述第一模块与所述第二模块、所述第三模块与所述第四模块、所述第五模块与所述第六模块、所述第二模块与所述第三模块、所述第四模块与所述第五模块分别通过第一铰链合页、第二铰链合页、第三铰链合页、第四铰链合页、第五铰链合页在各所述基座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组合式绳索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活动连接的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第四模块、第五模块和第六模块,所述第一模块包括U形槽滑轮、旋转平台和基座,所述U形槽滑轮通过轴承支架固定在所述旋转平台上,所述旋转平台内部设有角接触球轴承,所述基座为方形且其上表面设有圆柱形凸台,所述旋转平台位于所述基座上方,且所述凸台套设于所述角接触球轴承内圈,所述第二模块、所述第三模块、所述第四模块、所述第五模块和所述第六模块与所述第一模块结构均相同,且所述第一模块与所述第二模块、所述第三模块与所述第四模块、所述第五模块与所述第六模块、所述第二模块与所述第三模块、所述第四模块与所述第五模块分别通过第一铰链合页、第二铰链合页、第三铰链合页、第四铰链合页、第五铰链合页在各所述基座处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组合式绳索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合页、所述第二铰链合页和第三铰链合页分别位于相应各所述基座的一角。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修栋董范范友崔倩如常洪标刘子源陈禹庞伟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