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万振坤专利>正文

制冷压缩机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7305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制冷压缩机控制器,它由过、欠压保护电路、延时控制电路、光电耦合过零触发电子开关电路、精密参考电压源电路、整流电源电路组成;其延时控制电路由运算放大器ICE,电压比较器ICD,晶体管BG,电容CT,电阻R17、R18、R19、R20、R21、R22、R23、R24、R25、RT、二极管VD9组成,光电耦合过零触发电子开关电路由光电耦合过零触发器件ICT、电阻R26、R27、R28、电容C5、发光二极管VD11、双向可控硅VS组成。(*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冷压缩机的安全运行保护技术,即涉及一种可应用于制冷压缩机安全运行保护的制冷压缩机控制器。传统的制冷压缩机运行保护技术一般为过电流保护,且要求制冷压缩机电机在轻载下启动,为了安全起见,在装有制冷压缩机的设备上如冰箱、空调器都标明该产品在运行中若发生断电现象,必须间隔3分钟以上方可重新接通电源。制冷压缩机在停电后若马上启动,因压缩机内高压尚未完全释放,这时该压缩机电机就在重载下启动,电机的工作电流将超出正常启动电流的数倍,联接在电路中的过流保护继电器即跳开,但很快就复位,如还是启动不了电机就又跳开,长期下去就易造成压缩机电器上的机械上的损伤,缩短压缩机使用寿命,严重的即造成电机烧坏。另外,供电电源波动是造成制冷压缩机损伤、损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压缩机在欠压、过压情况下运行启动,尤其是重载启动。上述情况造成过为数不少的制冷压缩机的损坏,于是就出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产品,如冰箱保护器等。使用如冰箱保护器等这些装置可避免压缩机在过、欠压情况下启动,且有延时启动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问题,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延时控制技术一般采用RC充放电触发开关电路,使用充电电容需要较大的容量,而大容量电解电容器漏电大,寿命短,不稳定,体积也大,不易使产品小型化。另外控制装置所使用的开关器件一般是普通可控硅开关电路,存在相位导通角,在相位导通方式下工作的可控硅电路会产生大量丰富的谐波,会干扰电子、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形成所谓电源“污染”。本技术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制冷压缩机保护装置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工作稳定,体积小,可靠性高,而不造成电源“污染”的制冷压缩机控制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延时控制电路(2)由运算放大器ICE,电压比较器ICD,晶体管BG,电容CT、电阻R17、R18、R19、R20、R21、R22、R23、R24、R25、RT、二极管VD9组成,运算放大器ICE的同相输入端接延时设定器件电容CT、电阻RT、R11的一端,电容CT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运算放大器ICE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与电阻R18的一端、电压比较器ICD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接电阻R17的一端和电阻RT的另一端,电阻R17另一端接地,电压比较器ICD的反相输入端接电阻R19、R20、R22的一端,电阻R21一端与电阻R20另一端、电压比较器ICD的输出端相接,电阻R21另一端接晶体管BG的基极和电阻R23的一端,电阻R23的另一端接地,晶体管BG的集电极接电源负极,BG的发射极接电阻R24的一端和二极管VD9的正极,VD9的负极通过电阻R25接参考电压源;光电耦合过零触发电子开关电路(3)由光电耦合过零触发器件ICF,电阻R26、R27、R28、电容C5、发光二极管VD11、双向可控硅VS组成,光电耦合过零触发器件ICF的输入端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VD11的正极,VD11的负极接电阻R24的一端,电阻R24的另一端接延时控制电路(2)中晶体管BG的发射极,光电耦合过零触发器ICF的输出端一端通过电阻R26接双向可控硅VS的K1端,另一端接双向可控硅VS的控制极G,双向可控硅VS的G极和K2极上并接有电阻R27,电阻R28、电容C5串联后并接在双向可控硅VS的K1、K2极上。延时控制电路(2)中运算放大器ICE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连接再与电阻RT、R18、R17,电容CT接成的RC充电延时电路,运算放大器ICE输出端的电压是随电容CT上的电压而变化的。延时控制电路(2)中运算放大器ICE的输出电压是由电压比较器ICD与电阻R20、R19、R22连接成的信号鉴别电路鉴别后才作为信号输出的。光电耦合过零触发电子开关电路(3)中ICF是一个带有光电隔离耦合电路的过零触发器件。光电耦合过零触发电子开关电路(3)中由器件ICF所触发的电子开关器件VS是一双向可控硅,电阻R28与电容C5串联后并接在双向可控硅VS的K1、K2极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1、本制冷压缩机控制器的延时电路利用输出信号反馈自举的工作原理可使RC延时电路工作更稳定,可靠,并且可将定时电容的容量减小到常规的百分之一,有利于控制电路的小型化,提高了可靠性,还可降低生产成本。2、由于采用了光电耦合过零触发器件去控制电子开关的通与断,消除了因“导通角”问题而在电网上产生的谐波干扰问题,即解决了常规电子开关所引起的电源“污染”问题,即使在大容量、大电流情况下也不存在谐波问题,有利于制冷压缩机保护器的大容量化,也可应用于其它类似功能的设备上。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的外形图。本技术以下将结合实施例(附图)作以详细的描述如图所示,本技术是由过、欠压保护电路(1)、延时控制电路(2)、光电耦合过零触发电子开关电路(3)、精密参考电压源电路(4)、整流电源电路(5)、控制器输出电源插座CZ等组成的。控制器输出电源插座CZ是用来连接控制制冷压缩机的;整流电源电路(5)是由降压变压器T、整流二极管VD8、滤波电容器C4连接成半波整流电路;变压器T的初级回路中串有熔断器FU,整流电源采用正极接地的方式供电。精密参考电压源电路(4)由电压比较器ICC作为稳压调整器件,二极管VD7正极接电阻R12、R14的一端和ICC反相输入端;二极管VD7的负极与VD10的负极、ICC的输出端、反馈电阻R16的一端以及滤波电容C3的一端相接;ICC输出的参考电压源是通过隔离二极管VD10的正极向外提供的;ICC的同相输入端与反馈电阻R16的另一端、电阻R13、R15的一端相连接;VD7为精密参考电压源电路(4)提供基准电压;电阻R14、R15的另一端接地,它们分别是电压比较器ICC的反、同相输入电阻。过、欠压保护电路(1)由电压比较器ICA、ICB、二极管VD1、VD2、VD3、VD4、VD5、VD6、C1、C2、电阻R1、R2、R3、R4、R5、R6、R7、R8、R9、R10、R11、R12、R13、R14、R15、R16、可调电阻RP1、RP2组成,R1、RP1、R3、R5、VD1、C1、和R2、R4、RP2、VD2、R6、C2分别接成过、欠压取样分压、整流电路,调整RP1、RP2可分别取得不同的分压值以确定过、欠压控制器起控点。交流电压取样是从变压器T的次级上取得加在R1、R2相连的公共点上的。电压比较器ICA、ICB的同、反相输入端分别连接过、欠压分压取样整流电路,ICA、ICB的反、同相输入端和电阻R7的一端接在一起并与精密稳压电压源输出隔离器件VD10的正极连接以取得基准电压,R7另一端接地。ICA、ICB的输出端分别接过、欠压指示器件发光二极管VD3、和VD4,以显示电路工作状态是过压,欠压,还是正常。VD5、D6是过欠压信号输出隔离器件,电阻R8、R9分别是VD3、VD4的限流电阻。电阻R7为精密参考电压源的负载。电压比较器ICA、ICB输出端上接的电阻R12、R13分别是ICA、ICB的输出负载。延时控制电路(2)由运放ICE、电压比较器ICD、晶体管BG,电阻R17、R18、R19、R20、R21、R22、R23、R24、R25、RT、CT组成,其中ICE和RT,R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压缩机控制器,它由过、欠压保护电路(1)、延时控制电路(2)、光电耦合过零触发电子开关电路(3)、精密参考电压源电路(4)、整流电源电路(5)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延时控制电路(2)由运算放大器ICE,电压比较器ICD,晶体管BG,电容CT,电阻R17、R18、R19、R20、R21、R22、R23、R24、R25、RT、二极管VD9组成,运算放大器ICE的同相输入端接延时设定器件电容CT、电阻RT、R11的一端,电容CT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运算放大器ICE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与电阻R18的一端、电压比较器ICD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接电阻R17的一端和电阻RT的另一端,电阻R17另一端接地,电压比较器ICD的反相输入端接电阻R19、R20、R22的一端,电阻R21一端与电阻R20另一端、电压比较器ICD的输出端相接,电阻R21的另一端接晶体管BG的基极和电阻R23的一端,R23的另一端接地,晶体管BG的集电极接电源负极,BG的发射极接电阻R24的一端和二极管VD9正极,VD9的负极通过电阻R25接参考电压源;光电耦合过零触发电子开关电路(3)由光电耦合过零触发器件ICF、电阻R26、R27、R28、电容C5、发光二极管VD11、双向可控硅VS组成,光电耦合过零触发器件ICF的输入端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VD11的正极,VD11的负极接电阻R24的一端,电阻R24另一端接延时控制电路(2)中晶体管BG的发射极,光电耦合过零触发器件ICF的输出端一端通过电阻R26接双相可控硅VS的K1端,另一端接双相可控硅VS的控制极G,双向可控硅VS的G极和K2极上并接有电阻R27,电阻R28、电容C5串联后并接在双向可控硅VS的K1、K2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振坤
申请(专利权)人:万振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