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内镜下软体等离子体手术刀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软内镜下软体等离子体手术刀。
技术介绍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诊查技术也随之提高,诊疗技术更趋于无痛,减少创伤的方向发展,而内窥镜在微创手术也是起着关键性的可视观察作用,目前的内窥镜主要分为硬式内窥镜和软式内窥镜,硬式内窥镜相比传统的手术创伤小,而软式内窥镜相比硬式内窥镜其更加纤细,创口更加微小,更有能通过人体自然腔道即可进入病灶的优势,也可方便的进入狭小或者弯曲的空间,且易到达硬镜不能到达的位置,软性内镜的直径仅有2-5mm,比硬式内窥镜更纤细、更灵活。由于没有合适、有效、安全的软体电外科手术刀头,因而当今技术中大多数的镜下手术电外科器械均为硬镜下的电外科手术器械,直径大,且手术电极为硬性的,操作不灵活,并且需要在人体上开刀破口后建立直接单纯的工作通道,术后并发症较多,对人体正常组织损伤大;软镜虽然相比硬镜纤细灵活,但是目前的做法也只是使用一个单极电凝导丝穿过工作通道,电流进行烧灼,通过贴在人体皮肤的负极板作为工作电流的返回通道,由于有电流流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内镜下软体等离子体手术刀,其特征在于,包括:/n软性工作电极(1),所述软性工作电极(1)外套设有软管(2),所述软性工作电极(1)延伸出所述软管(2)一端之外,/n手柄(3),所述手柄(3)一端与所述软管(2)另一端连接,电缆(4)一端穿过所述手柄(3)另一端,并与所述软性工作电极(1)电性连接,所述电缆(4)另一端与连接器(5)一端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器(5)另一端与主机电性连接;/n出水管路(6),所述出水管路(6)一端穿过所述手柄(3)延伸至所述软性工作电极(1)内,所述出水管路(6)另一端输入生理盐水介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内镜下软体等离子体手术刀,其特征在于,包括:
软性工作电极(1),所述软性工作电极(1)外套设有软管(2),所述软性工作电极(1)延伸出所述软管(2)一端之外,
手柄(3),所述手柄(3)一端与所述软管(2)另一端连接,电缆(4)一端穿过所述手柄(3)另一端,并与所述软性工作电极(1)电性连接,所述电缆(4)另一端与连接器(5)一端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器(5)另一端与主机电性连接;
出水管路(6),所述出水管路(6)一端穿过所述手柄(3)延伸至所述软性工作电极(1)内,所述出水管路(6)另一端输入生理盐水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内镜下软体等离子体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工作电极(1)包括发射电极(7)、软性回路电极管(8)、绝缘管(9),所述绝缘管(9)套设在所述发射电极(7)上,所述软性回路电极管(8)套在所述绝缘管(9)上,所述软性回路电极管(8)与所述绝缘管(9)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出水管路(6)依次穿过所述软管(2)、软性回路电极管(8)与所述间隙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内镜下软体等离子体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3)外壁上设置有防滑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内镜下软体等离子体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路(6)上设置有流量控制装置,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连接管(10),所述连接管(10)一端与所述出水管路(6)连通;
锥形管(11),所述锥形管(11)直径小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管(10)另一端连通,所述锥形管(11)直径大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管(12)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12)另一端悬空;
封堵块(13),设置在所述锥形管(11)内,所述封堵块(13)侧壁与所述锥形管(11)内壁相紧贴,所述封堵块(13)能沿所述锥形管(11)上下往复运动;
弹簧(14),设置在所述锥形管(11)内,所述弹簧(14)一端与所述封堵块(13)上端连接,所述弹簧(14)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10)远离所述出水管路(6)的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软内镜下软体等离子体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块(13)的侧壁上设置有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软内镜下软体等离子体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管(12)远离所述锥形管(11)的一端设置有盖子(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软内镜下软体等离子体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15)与所述第二连接管(12)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内镜下软体等离子体手术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速供水装置,所述定速供水装置包括:
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锡联,王明莉,张瑞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外科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