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吸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7240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3:55
一种负压吸头,包括握把、延伸杆和吸嘴,所述握把和吸嘴分别位于所述延伸杆的两端,且与所述延伸杆固定连接,所述延伸杆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鹅颈管,所述鹅颈管的一端与所述握把固定连接;通过设置一个内部设置鹅颈管和负压吸管的延伸杆,适应人体的耳道或者鼻腔、喉咙,且鹅颈管的头部安装有摄像头,能够观看到狭小的空间内部情况,及时发现物体的位置,延伸杆的端头部位设置群褶形状的吸嘴,当吸嘴接触到需要吸附的物体后,群褶凹陷部、群褶凸出部会在负压吸引力的作用下,贴附在物体表面,增大与物体的接触面积,减少与物体之间的缝隙,从而吸引力更大,容易将物体吸引出来。

A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h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压吸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压吸头。
技术介绍
目前,医生对耳鼻喉异物的取出,多是采用镊子、钳子夹取或用钩子钩取,由于耳道或者鼻腔部位的空间比较小,使用镊子等工具往往难以取出,尤其对光滑球状且与管壁之间无间隙的异物,上述器械根本无法取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技术背景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负压吸头。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负压吸头,包括握把、延伸杆和吸嘴,所述握把和吸嘴分别位于所述延伸杆的两端,且与所述延伸杆固定连接,所述延伸杆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鹅颈管,所述鹅颈管的一端与所述握把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摄像头,所述握把内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所述握把卡拆卸连接,所述摄像头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延伸杆的内部靠近所述鹅颈管的旁侧设有负压吸管,所述负压吸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摄像头处,另一端贯穿所述握把固定连接有吸管接头,所述吸管接头与外部中心负压站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握把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负压吸管内气体流速的流速控制滚轮,所述握把的内部对应所述流速控制滚轮处设有斜凸台,所述负压吸管置于所述斜凸台与所述流速控制滚轮之间。优选的,所述吸嘴为群褶形,所述吸嘴远离所述延伸杆的一端设有群褶凹陷部和群褶凸出部,所述群褶凹陷部、群褶凸出部间隔分布。优选的,所述摄像头的端部设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为透明的半球体,所述保护罩与所述摄像头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流速控制滚轮的中间位置处固设有转轴,所述转轴滑动安装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流速控制滚轮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摩擦槽。优选的,所述负压吸管的端口处与延伸杆的内壁密封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一个内部设置鹅颈管和负压吸管的延伸杆,使延伸杆可以任意转向,弯曲后能够定型,适应人体的耳道或者鼻腔、喉咙,且鹅颈管的头部安装有摄像头,能够观看到狭小的空间内部情况,及时发现物体的位置,延伸杆的端头部位设置群褶形状的吸嘴,当吸嘴接触到需要吸附的物体后,群褶凹陷部、群褶凸出部会在负压吸引力的作用下,贴附在物体表面,增大与物体的接触面积,减少与物体之间的缝隙,从而吸引力更大,容易将物体吸引出来。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负压吸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负压吸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流速控制滚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吸嘴的侧视结构示意图。以上图1-4中,1、握把;101、滑槽;11、蓄电池;12、斜凸台;2、延伸杆;3、吸嘴;301、群褶凹陷部;302、群褶凸出部;4、流速控制滚轮;41、摩擦槽;42、转轴;5、负压吸管;51、吸管接头;6、鹅颈管;7、摄像头;71、保护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负压吸头,包括握把1、延伸杆2和吸嘴3,握把1和吸嘴3分别位于延伸杆2的两端,且与延伸杆2固定连接,延伸杆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鹅颈管6,鹅颈管6的一端与握把1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摄像头7,握把1内安装有蓄电池11,蓄电池11与握把1卡拆卸连接,摄像头7与蓄电池11电性连接,延伸杆2的内部靠近鹅颈管6的旁侧设有负压吸管5,负压吸管5的一端延伸至摄像头7处,另一端贯穿握把1固定连接有吸管接头51,吸管接头51与外部中心负压站通过管道连接,握把1上开设有滑槽101,滑槽101内滑动安装有用于控制负压吸管5内气体流速的流速控制滚轮4,握把1的内部对应流速控制滚轮4处设有斜凸台12,负压吸管5置于斜凸台12与流速控制滚轮4之间。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一个内部设置鹅颈管6和负压吸管5的延伸杆2,使延伸杆2可以任意转向,弯曲后能够定型,适应人体的耳道或者鼻腔、喉咙,且鹅颈管6的头部安装有摄像头7,能够观看到狭小的空间内部情况,及时发现物体的位置,延伸杆2的端头部位设置群褶形状的吸嘴3,当吸嘴3接触到需要吸附的物体后,群褶凹陷部301、群褶凸出部302会在负压吸引力的作用下,贴附在物体表面,增大与物体的接触面积,减少与物体之间的缝隙,从而吸引力更大,容易将物体吸引出来,握把1上还安装一个用于控制负压吸管5内气体流速的流速控制滚轮4,流速控制滚轮向前或向后滚动,能够挤压负压吸管5,使负压吸管5的截面变小或者封堵,从而控制负压吸管5内气流的流速。具体的,吸嘴3为群褶形,吸嘴3远离延伸杆2的一端设有群褶凹陷部301和群褶凸出部302,群褶凹陷部301、群褶凸出部302间隔分布,通过设置带有群褶凹陷部301、群褶凸出部302的吸嘴3,当吸嘴3接触到需要吸附的物体后,群褶凹陷部301、群褶凸出部302会在负压吸引力的作用下,贴附在物体表面,增大与物体的接触面积,减少与物体之间的缝隙,从而吸引力更大。具体的,摄像头7的端部设有保护罩71,保护罩71为透明的半球体,保护罩71与摄像头7固定连接,通过在摄像头7的头部设置半球形的保护罩71,在负压吸引力下,杂物不容易附着在保护罩71上,保持摄像头7的视野良好。具体的,流速控制滚轮4的中间位置处固设有转轴42,转轴42滑动安装于滑槽101内,流速控制滚轮4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摩擦槽41,通过在流速控制滚轮的外侧壁上设置摩擦槽41,能够增大流速控制滚轮与手指、负压吸管5的摩擦力。具体的,负压吸管5的端口处与延伸杆2的内壁密封连接,使负压吸管5与延伸杆2之间不存在缝隙,保证气流均是从吸嘴3吸入,从负压吸管5吸出,在吸嘴3吸住物体后不会漏气,保证吸引力。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时,将延伸杆2弯曲后能定型,适应人体的耳道或者鼻腔、喉咙,根据鹅颈管6的头部安装有摄像头7,能够观看到狭小的空间内部情况,及时发现物体的位置,延伸杆2的端头部位设置群褶形状的吸嘴3,当吸嘴3接触到需要吸附的物体后,群褶凹陷部301、群褶凸出部302会在负压吸引力的作用下,贴附在物体表面,增大与物体的接触面积,减少与物体之间的缝隙,从而吸引力更大,容易将物体吸引出来,握把1上还安装一个用于控制负压吸管5内气体流速的流速控制滚轮4,流速控制滚轮向前或向后滚动,能够挤压负压吸管5,使负压吸管5的截面变小或者封堵,从而控制负压吸管5内气流的流速。以上所述的,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压吸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把(1)、延伸杆(2)和吸嘴(3),所述握把(1)和吸嘴(3)分别位于所述延伸杆(2)的两端,且与所述延伸杆(2)固定连接,所述延伸杆(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鹅颈管(6),所述鹅颈管(6)的一端与所述握把(1)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摄像头(7),所述握把(1)内安装有蓄电池(11),所述蓄电池(11)与所述握把(1)卡拆卸连接,所述摄像头(7)与所述蓄电池(11)电性连接,所述延伸杆(2)的内部靠近所述鹅颈管(6)的旁侧设有负压吸管(5),所述负压吸管(5)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摄像头(7)处,另一端贯穿所述握把(1)固定连接有吸管接头(51),所述吸管接头(51)与外部中心负压站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握把(1)上开设有滑槽(101),所述滑槽(101)内滑动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负压吸管(5)内气体流速的流速控制滚轮(4),所述握把(1)的内部对应所述流速控制滚轮(4)处设有斜凸台(12),所述负压吸管(5)置于所述斜凸台(12)与所述流速控制滚轮(4)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吸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把(1)、延伸杆(2)和吸嘴(3),所述握把(1)和吸嘴(3)分别位于所述延伸杆(2)的两端,且与所述延伸杆(2)固定连接,所述延伸杆(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鹅颈管(6),所述鹅颈管(6)的一端与所述握把(1)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摄像头(7),所述握把(1)内安装有蓄电池(11),所述蓄电池(11)与所述握把(1)卡拆卸连接,所述摄像头(7)与所述蓄电池(11)电性连接,所述延伸杆(2)的内部靠近所述鹅颈管(6)的旁侧设有负压吸管(5),所述负压吸管(5)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摄像头(7)处,另一端贯穿所述握把(1)固定连接有吸管接头(51),所述吸管接头(51)与外部中心负压站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握把(1)上开设有滑槽(101),所述滑槽(101)内滑动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负压吸管(5)内气体流速的流速控制滚轮(4),所述握把(1)的内部对应所述流速控制滚轮(4)处设有斜凸台(12),所述负压吸管(5)置于所述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宁傅倩如盛艳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