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轮冷却器排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884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叶轮冷却器排料机构,包括叶轮框架以及设于叶轮框架内的若干叶轮和承压通风机构,所述叶轮均匀排布于叶轮框架内,所述承压通风机构安装于叶轮上方且位于相邻叶轮之间;所述承压通风机构包括通风模块和固定于通风模块上方的承压板,所述通风模块包括固定连接的通风板和通风固定板,所述通风板开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固定板内侧设有位置能够调节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与所述叶轮间的距离以及所述通风孔的孔径均小于所排物料颗粒的粒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通风板以及叶轮和通风板间隙处不会产生漏料,排料效率高。

A discharge mechanism of impeller coo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叶轮冷却器排料机构
本技术属于叶轮冷却器
,具体涉及一种叶轮冷却器排料机构。
技术介绍
叶轮冷却器相比于翻板冷却器和栅栏冷却器具有排料均匀、断电不漏料等优点,传统的叶轮冷却器大多用在生产畜禽料的冷却工段;畜禽料的颗粒直径一般在3~4mm之间;叶轮排料机构仅设一块通风板,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板子冲压开孔直径一般为2.5~4mm,叶轮和通风板由于焊接变形的影响,间距无法保证与设计值相符,在生产畜禽料时不会产生漏料的情况,但是当叶轮冷却器应用在水产料的冷却工段时,特别是在生产小颗粒物料时,例如:∅1.0mm制粒虾料、∅1.2mm的制粒鱼料、∅1.5mm成品膨化料等,在通风板处、叶轮和通风板间隙处会产生漏料的情况,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叶轮冷却器排料机构,解决了通风板以及叶轮和通风板间隙处会产生漏料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叶轮冷却器排料机构,包括叶轮框架以及设于叶轮框架内的若干叶轮和承压通风机构,所述叶轮均匀排布于叶轮框架内,所述承压通风机构安装于叶轮上方且位于相邻叶轮之间;所述承压通风机构包括通风模块和固定于通风模块上方的承压板,所述通风模块包括固定连接的通风板和通风固定板,所述通风板开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固定板内侧设有位置能够调节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与所述叶轮间的距离以及所述通风孔的孔径均小于所排物料颗粒的粒径。优选的,所述通风模块与承压板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由支撑块以及与支撑块两相对侧面固定连接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构成,所述上连接板设有用于固定承压板的上安装孔,所述下连接板设有用于固定通风固定板的下安装孔。优选的,所述通风固定板设有与所述下安装孔对应的固定孔以及用于固定所述通风板的螺栓孔。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位于所述通风模块两端,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位于第一连接组件之间。优选的,所述上安装孔、与第二连接组件对应的固定孔以及螺栓孔的下方均焊接有螺母。优选的,所述调节板上设有容纳螺钉穿过和滑动的长条状的调节孔,所述调节孔与所述下安装孔的位置相对应。优选的,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与所述承压通风机构形状匹配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固定设有端板,中央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架和端板的边缘设有螺钉孔,所述螺钉孔的下方焊接有紧固螺母。优选的,所述叶轮框架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且由两两垂直相连的横板和纵板构成,所述横板间连接有与纵板平行的间隔板。优选的,所述横板上设有腰形孔,所述纵板上设有三角形孔,所述端板设有与三角形孔位置对应的通孔。优选的,所述叶轮端部连接有伸出叶轮框架的叶轮焊件,所述叶轮焊件外部套有轴承和链轮,所述轴承连接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通过轴承座螺栓固定于叶轮框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的承压通风机构包括通风模块和承压板,通风模块包括通风板和通风固定板,承压板能够承受物料在冷却仓堆积时的压力,使通风板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能够开设孔径更小的通风孔,不会产生漏料问题,有利于提高排料效率,承压板的存在也可防止通风板表面产生积料;(2)本技术中的通风固定板内侧设有位置能够调节的调节板,可弥补叶轮焊件及支撑组件焊接时产生的变形,使调节板与叶轮间的距离始终小于所排物料颗粒的粒径,不会产生漏料问题,此外,调节板安装于通风固定板内侧,可有效避免积料。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承压通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6是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通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通风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去掉承压通风机构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中链轮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叶轮框架;2、承压通风机构;3、轴承座螺栓;4、轴承座;5、轴承;6、链轮;7、叶轮焊件;8、连接组件;81、第一连接组件;82、第二连接组件;9、通风模块;10、螺钉;11、调节板;12、叶轮;13、承压板;14、通风固定板;15、固定孔;16、螺栓孔;17、上连接板;171、上安装孔;18、下连接板;181、下安装孔;19、支撑块;20、螺母;21、通风板;22、螺栓;23、横板;24、间隔板;25、支撑组件;26、纵板;27、端板;28、支撑板;29、支撑架;30、紧固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描述中使用的术语“前”、“后”、“左”、“右”、“上”、“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术语“内”、“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1-7所示,一种叶轮冷却器排料机构,包括叶轮框架1以及设于叶轮框架1内的若干叶轮12和承压通风机构2,叶轮12均匀排布于叶轮框架1内,承压通风机构2安装于叶轮12上方且位于相邻叶轮12之间;承压通风机构2包括通风模块9和固定于通风模块9上方的承压板13,通风模块9包括固定连接的通风板21和通风固定板14,通风板21开有通风孔,通风固定板14内侧设有位置能够调节的调节板11,调节板11与叶轮12间的距离X以及通风孔的孔径均小于所排物料颗粒的粒径。如图6-8所示,通风模块9与承压板13间通过连接组件8连接,连接组件8由支撑块19以及与支撑块19两相对侧面固定连接的上连接板17和下连接板18构成,支撑块19的高度要保证进入冷却仓的风量符合设计值,上连接板17的长度要小于下连接板18的长度,防止上连接板17干涉下连接板18与通风模块9的装配;上连接板17设有上安装孔171,以螺钉穿过承压板13和上安装孔171,可将承压板13与上连接板17固定连接;下连接板18设有下安装孔181,通风固定板14设有与下安装孔181对应的固定孔15,以圆头的螺钉10穿过下安装孔181和固定孔15,可将下连接板18与通风固定板14固定连接。如图6-8所示,通风固定板14还设有螺栓孔16,以螺栓22穿过通风板21和螺栓孔16可将通风板21安装于通风固定板14上。连接组件8包括第一连接组件81和第二连接组件82,第一连接组件81位于通风模块9两端,第二连接组件82位于第一连接组件81之间。上安装孔171、与第二连接组件82对应的固定孔15以及螺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叶轮冷却器排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叶轮框架以及设于叶轮框架内的若干叶轮和承压通风机构,所述叶轮均匀排布于叶轮框架内,所述承压通风机构安装于叶轮上方且位于相邻叶轮之间;/n所述承压通风机构包括通风模块和固定于通风模块上方的承压板,所述通风模块包括固定连接的通风板和通风固定板,所述通风板开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固定板内侧设有位置能够调节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与所述叶轮间的距离以及所述通风孔的孔径均小于所排物料颗粒的粒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叶轮冷却器排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叶轮框架以及设于叶轮框架内的若干叶轮和承压通风机构,所述叶轮均匀排布于叶轮框架内,所述承压通风机构安装于叶轮上方且位于相邻叶轮之间;
所述承压通风机构包括通风模块和固定于通风模块上方的承压板,所述通风模块包括固定连接的通风板和通风固定板,所述通风板开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固定板内侧设有位置能够调节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与所述叶轮间的距离以及所述通风孔的孔径均小于所排物料颗粒的粒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冷却器排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模块与承压板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由支撑块以及与支撑块两相对侧面固定连接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构成,所述上连接板设有用于固定承压板的上安装孔,所述下连接板设有用于固定通风固定板的下安装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轮冷却器排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固定板设有与所述下安装孔对应的固定孔以及用于固定所述通风板的螺栓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叶轮冷却器排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位于所述通风模块两端,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位于第一连接组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智栋周春景周翔齐泽中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丰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