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菜薹的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568726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菜薹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苗床准备,播种,苗床管理,整地施肥;定植,肥水管理,采收,在采收时在少量花蕾开放时采收,主苔及时采收,促进侧苔萌发,靠近基部采收菜苔,苔基部留2~3个腋芽,采收切口略微倾斜,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黑斑病、软腐病、霜霉病;蚜虫、小菜蛾、斜纹夜蛾、黄曲条跳甲。该红菜薹的种植方法较好地保证了红菜薹的存活率,提高了红菜薹的生产效益。

Planting method of red cabbage bo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红菜薹的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蔬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菜薹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红菜薹,别名紫菜薹、红油菜薹,它与广东菜心是属于同一变种,为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变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富含钙、磷、铁、胡萝卜素、抗坏血酸等成分,多种维生素比大白菜、小白菜都高。红菜薹是原产我国的特产蔬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在受到连作障碍时,土壤生产力下降,如何提高红菜薹的存活率以及红菜薹的生产效益则成了重中之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红菜薹存活率高、生产效益高的红菜薹的种植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红菜薹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苗床准备,选择地势较高、水源好、无杂草、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阴凉地块或凉棚、前茬为非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做苗床,耕翻深度30厘米,炕地20天,播种前施腐熟有机肥4~5千克/平方米,按1.5米宽度开厢做畦,畦沟深15厘米~25厘米,畦面应耙平、整细。苗床播种面积与大田定植面积之比为1:15;S2、播种,8月中旬至9月中旬均可播种,推荐播种期8月20-25日。苗床选择避雨凉棚或阴凉地块,床土要求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无杂草、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前茬非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深翻土地,整细耙平。条播或撒播,播后覆盖一层过筛细土,2-3mm厚,盖住种子即可,履盖遮阳网保湿,种芽露出即除去遮阳网。每亩苗床播种量300g;S3、苗床管理,幼苗发芽破土后立即揭开遮阳网,一般2-3天即可出苗,幼苗发芽破土后立即揭开遮阳网,一定要及时揭开遮阳网,不可延后,根据天气和苗床情况酌情浇水,浇水宜少量多次,保持床面见湿即可,遇晴热高温天气中午前后采用遮阳网遮阴,及时间苗,剔除拥挤苗和弱苗,苗间距≥5cm,并同时拔除田间杂草,苗期可浇施20%稀粪水提苗;S4、整地施肥,应选土层深厚、肥力好、排水良好的地块,要求土壤中性或弱酸性,土壤的酸碱度在pH6.5~7.5最佳,前茬不应为十字花科作物,前作收获后及时翻耕炕地。定植前15-20天翻耕炕地,耕层25-30厘米,施足底肥,底肥用量每亩施肥有机肥2000公斤或每亩施肥饼肥100公斤,加复合肥40公斤,可采用深沟高畦或平畦宽厢的方式进行开厢作畦,高畦厢宽80厘米,沟深30厘米,平畦厢宽160厘米;S5、定植,苗龄20-25天、5-6片叶时定植,宜在阴天下午进行,定植株距30-33公分,亩栽3700-4000株,高畦宽80厘米种2行或平畦宽160厘米种4行,定植后浇足定根水,缓苗期间遇高温晴热天气早晚补水促进秧苗成活;S6、肥水管理,红菜薹,根系浅,不耐旱、不耐涝,及时排灌、及时追肥;定植成活后7~10天追肥1次,封行前追肥1次,每次每亩施尿素10~15千克,稀粪水1000公斤,采收期每采收1轮菜苔追肥1次,需追肥2-3次;S7、采收,苔长25~40厘米,少量花蕾开放时采收(特别注意少量花蕾是标准),主苔及时采收(宜早不宜迟),促进侧苔萌发,尽量靠近基部采收菜苔,苔基部留2~3个腋芽(特别注意),采收切口略微倾斜。;S8、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黑斑病、软腐病、霜霉病;蚜虫、小菜蛾、斜纹夜蛾、黄曲条跳甲。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土壤的酸碱度在pH6.5~7.5。优选的,所述红菜薹播种日期为8月中旬至9月中旬。优选的,在步骤S8中,每亩施用20克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或32.5%苯甲.嘧菌酯,四霉素+苯醚甲兼治黑斑病;每亩施用60克80%三乙磷酸铝500倍或32.5%苯甲.嘧菌酯1500倍或72.2%霜霉威500倍+25%嘧菌酯1500倍液防治霜霉病;每亩施用15克四霉素+10克苯醚甲一套兑15KG水或20%噻森铜5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倍防治软腐病;每亩施用5克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7500倍液或10%烯啶虫胺水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每亩施用100克8000单位苏云金杆菌300倍液或3%甲维.虱螨脲300倍液或5%虱螨脲600倍液喷雾防治小菜蛾、斜纹夜蛾;每亩施用40克2.5%氟虫腈500倍液喷雾防治黄曲条跳甲。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技术效果:从苗床准备到最后的病虫害防治都是科学设计方案,选地时都是选取地势较高、水源好、无杂草、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阴凉地块或凉棚、前茬为非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做苗床,然后对土壤进行施肥,并根据幼苗生长不同阶段浇水与施肥,而在采收过程中,注意可持续发展,在病虫害防治中,有针对性地注意黑斑病、软腐病、霜霉病;蚜虫、小菜蛾、斜纹夜蛾和黄曲条跳甲。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1:一种红菜薹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苗床准备,选择地势较高、水源好、无杂草、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阴凉地块或凉棚、前茬为非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做苗床,耕翻深度30厘米,炕地20天,播种前施腐熟有机肥4~5千克/平方米,按1.5米宽度开厢做畦,畦沟深15厘米~25厘米,畦面应耙平、整细。苗床播种面积与大田定植面积之比宜为1:15;S2、播种,深翻土地,整细耙平,条播或撒播,播后覆盖一层过筛细土,2-3mm厚,盖住种子即可,履盖遮阳网保湿,种芽露出即除去遮阳网,每亩苗床播种量300g;S3、苗床管理,幼苗发芽破土后立即揭开遮阳网,根据天气和苗床情况酌情浇水,浇水宜少量多次,保持床面见湿即可。遇晴热高温天气中午前后采用遮阳网遮阴,及时间苗,剔除拥挤苗和弱苗,苗间距≥5cm,并同时拔除田间杂草;S4、整地施肥,选取土层深厚、肥力好、排水良好的地块,要求土壤中性或弱酸性,前茬不应为十字花科作物,前作收获后及时翻耕炕地。定植前15-20天翻耕炕地,耕层25-30厘米,施足底肥,底肥用量有机肥2000公斤/亩或饼肥100公斤/亩,加复合肥40公斤/亩,可采用深沟高畦或平畦宽厢的方式进行开厢作畦,高畦厢宽80厘米,沟深30厘米,平畦厢宽160厘米;S5、定植,苗龄20-25天、5-6片叶时定植,宜在阴天下午进行,定植株距30-33公分,亩栽3700-4000株,高畦宽80厘米种2行或平畦宽160厘米种4行,定植后浇足定根水,缓苗期间遇高温晴热天气早晚补水促进秧苗成活;S6、肥水管理,红菜薹,根系浅,不耐旱、不耐涝,及时排灌、及时追肥;定植成活后7~10天追肥1次,封行前追肥1次,每次每亩施尿素10~15千克,稀粪水1000公斤,采收期每采收1轮菜苔追肥1次,需追肥2-3次;S7、采收,苔长25~40厘米,少量花蕾开放时采收,主苔及时采收,促进侧苔萌发,靠近基部采收菜苔,苔基部留2~3个腋芽,采收切口略微倾斜;S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菜薹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苗床准备,选择地势较高、水源好、无杂草、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阴凉地块或遮阳棚、前茬为非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做苗床,耕翻深度30厘米,炕地20天,播种前施腐熟有机肥4~5千克/平方米,按1.5米宽度开厢做畦,畦沟深15厘米~25厘米,畦面应耙平、整细。苗床播种面积与大田定植面积之比为1:15;/nS2、播种,深翻土地,整细耙平,条播或撒播,播后覆盖一层过筛细土,2-3mm厚,盖住种子即可,履盖遮阳网保湿,种芽露出即除去遮阳网,每亩苗床播种量300g;/nS3、苗床管理,幼苗发芽破土后立即揭开遮阳网,根据天气和苗床情况酌情浇水,浇水宜少量多次,保持床面见湿即可,遇晴热高温天气中午前后采用遮阳网遮阴,及时间苗,剔除拥挤苗和弱苗,苗间距≥5cm,并同时拔除田间杂草;/nS4、整地施肥,选取土层深厚、肥力好、排水良好的地块,要求土壤中性或弱酸性,前茬不应为十字花科作物,前作收获后及时翻耕炕地。定植前15-20天翻耕炕地,耕层25-30厘米,施足底肥,底肥用量有机肥2000公斤/亩或饼肥100公斤/亩,加复合肥40公斤/亩,可采用深沟高畦或平畦宽厢的方式进行开厢作畦,高畦厢宽80厘米,沟深30厘米,平畦厢宽160厘米;/nS5、定植,苗龄20-25天、5-6片叶时定植,宜在阴天下午进行,定植株距30-33公分,亩栽3700-4000株,高畦宽80厘米种2行或平畦宽160厘米种4行,定植后浇足定根水,缓苗期间遇高温晴热天气早晚补水促进秧苗成活;/nS6、肥水管理,红菜薹,根系浅,不耐旱、不耐涝,及时排灌、及时追肥;定植成活后7~10天追肥1次,封行前追肥1次,每次每亩施尿素10~15千克,稀粪水1000公斤,采收期每采收1轮菜苔追肥1次,需追肥2-3次;/nS7、采收,苔长25~40厘米,少量花蕾开放时采收,主苔及时采收,促进侧苔萌发,靠近基部采收菜苔,苔基部留2~3个腋芽,采收切口略微倾斜;/nS8、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黑斑病、软腐病、霜霉病;蚜虫、小菜蛾、斜纹夜蛾、黄曲条跳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菜薹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苗床准备,选择地势较高、水源好、无杂草、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阴凉地块或遮阳棚、前茬为非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做苗床,耕翻深度30厘米,炕地20天,播种前施腐熟有机肥4~5千克/平方米,按1.5米宽度开厢做畦,畦沟深15厘米~25厘米,畦面应耙平、整细。苗床播种面积与大田定植面积之比为1:15;
S2、播种,深翻土地,整细耙平,条播或撒播,播后覆盖一层过筛细土,2-3mm厚,盖住种子即可,履盖遮阳网保湿,种芽露出即除去遮阳网,每亩苗床播种量300g;
S3、苗床管理,幼苗发芽破土后立即揭开遮阳网,根据天气和苗床情况酌情浇水,浇水宜少量多次,保持床面见湿即可,遇晴热高温天气中午前后采用遮阳网遮阴,及时间苗,剔除拥挤苗和弱苗,苗间距≥5cm,并同时拔除田间杂草;
S4、整地施肥,选取土层深厚、肥力好、排水良好的地块,要求土壤中性或弱酸性,前茬不应为十字花科作物,前作收获后及时翻耕炕地。定植前15-20天翻耕炕地,耕层25-30厘米,施足底肥,底肥用量有机肥2000公斤/亩或饼肥100公斤/亩,加复合肥40公斤/亩,可采用深沟高畦或平畦宽厢的方式进行开厢作畦,高畦厢宽80厘米,沟深30厘米,平畦厢宽160厘米;
S5、定植,苗龄20-25天、5-6片叶时定植,宜在阴天下午进行,定植株距30-33公分,亩栽3700-4000株,高畦宽80厘米种2行或平畦宽160厘米种4行,定植后浇足定根水,缓苗期间遇高温晴热天气早晚补水促进秧苗成活;
S6、肥水管理,红菜薹,根系浅,不耐旱、不耐涝,及时排灌、及时追肥;定植成活后7~10天追肥1次,封行前追肥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慧豹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蔬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