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花茶大枝嫁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568413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花茶大枝嫁接的方法,包含以下操作步骤:(1)砧木选择;(2)接穗选择;(3)砧木处理;(4)接穗处理;(5)嫁接:接穗嵌入砧木“V”型槽内,两边紧密结合,用细铁丝将接口扎紧,并使扎紧后多出的部分朝下,然后用薄膜对接口进行包扎,同时对接穗用薄膜包裹,塑料薄膜并未完全包裹多出的铁丝,使接口不致积水,同时能保持透气;(6)嫁接后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金花茶的嫁接成活率,促进了接穗的生长和开花,缩短了大规格植株的培育周期,对金花茶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A grafting method of big branch of Camelli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花茶大枝嫁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花茶生产栽培
,特别涉及一种金花茶大枝嫁接的方法。
技术介绍
金花茶(Camellianitidissima)系山茶科山茶属金花茶组(Theaceae,Camellia,Sect.ChrysanthaChang)植物,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世界珍稀观赏植物和种质资源。享有“茶族皇后”、“植物大熊猫”、“梦幻中的山茶花”等美誉。金花茶含有多种对人体有重要保健作用的微量元素、氨基酸、维生素、茶多酚、茶多糖、黄酮类以及皂甙类等成分,十分适宜制茶。金花茶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常用于咽喉炎、痢疾、肾炎、水肿、尿路感染等疾病的治疗。《广西民族药简编》、《广西中药材标准》、《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中均有关于金花茶药效的记载,金花茶列入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壮药质量标准(第二卷)》;2010年,金花茶被原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目前金花茶已开发成类型多样的产品,主要包括茶类和保健食品类,有花朵茶、芽茶、和袋泡茶,还包括浓缩饮料、口服液、固体饮料、含片等,相关产品市场销售良好。此外,金花茶作为一种珍稀观赏植物,其大规格苗木亦供不应求。金花茶生长较慢,实生苗或扦插苗几年内难以长成冠大、枝粗、花量大的植株,这是限制金花茶生产和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有一些关于用油茶大树做砧木,金花茶小枝做接穗,采用劈接、切接、靠接等方法进行嫁接的报道,但该方法仍存在砧木树形较差,嫁接成活率偏低,开花时间相对较迟等问题。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专利技术一种金花茶大枝嫁接的方法,以山茶成年植株为砧木,选用优良品系的金花茶大枝作接穗,应用大树换冠嫁接技术,充分发挥砧木和接穗枝干粗壮的优势,快速培养出生长快、树冠大、开花快、花量大的金花茶大规格植株。此技术提高了金花茶的嫁接成活率,促进了接穗的生长和开花,缩短了大规格植株的培育周期,对金花茶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金花茶大枝嫁接的方法,包含以下操作步骤:(1)砧木选择:选择10~25年生,长势旺盛,无病虫害的山茶成年植株作为砧木,在距离地面1.5~2.0m处剪除枝条,保留6~8个干枝角适当、分布均衡、生长健壮的主枝,每个主枝留3~4个侧枝作为砧木进行嫁接,其余枝条截去,另外保留2~3个小枝作为营养枝提供养分;(2)接穗选择:选择开花数量多、花型大、适应性强的金花茶优株为母株,从母树中上部剪取直径0.8~1.5cm的大枝作为接穗;(3)砧木处理:选取步骤(1)中直径为0.8~2.5cm的枝条作砧木,将砧木上端口切平,根据接穗直径大小,在砧木中央或边沿把砧木剪成中空的“V”型,形成“V”型槽,宽度与接穗直径一致;(4)接穗处理:选取步骤(2)中穗条直径与砧木“V”型槽宽度一致的枝条为接穗,在接穗下端中央剪成实心“V”型,上端平剪,接穗长度保留6~8cm;(5)嫁接:将步骤(4)中所得接穗嵌入步骤(3)所得的砧木“V”型槽内,两边紧密结合,用长约15cm、直径2mm的细铁丝将接口扎紧,并使扎紧后多出的部分朝下,然后用塑料薄膜对接口进行包扎,同时对接穗用薄膜包裹1层,以进行保湿和防止雨水的影响,塑料薄膜并未完全包裹多出的铁丝,使接口不致积水,同时能保持透气,有利于接口的愈合;(6)嫁接后管理:嫁接后15~20d检查接口愈合情况,若嫁接失败可进行补接;接穗成活初期每周除萌1次,嫁接后2个月,观察接穗是否有叶芽萌发,有萌发的要及时用刀片将包扎膜划开,使嫁接芽抽梢正常生长,每个接穗保留2个萌发的新枝;3个月后解除铁丝,并剪除营养枝条,进行正常的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嫁接时间为3~6月较为适宜。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的山茶品种为红露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以金花茶大枝作接穗,能充分利用其粗壮的优势,加速接穗新稍的生长,促进嫁接植株提早开花;此外,与小枝嫁接相比,大枝接穗与砧木的接触面积大,有利于嫁接成活率的提高。(2)本专利技术以山茶作砧木,与油茶相比,其枝条硬度相对较低,树形较好,有利于嫁接成活率的提高及嫁接后形成优美树冠。(3)本专利技术用铁丝扎紧接口,用塑料薄膜包扎但未完全密封接口,有利于嫁接成活率的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方法嫁接的金花茶。图2是本专利技术方法的砧木和接穗切口方式,a为砧木切口,b为接穗切口。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方法嫁接半年后的金花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实施例中采用的试剂、材料等,如无特殊说明,皆为市售所得。实施例中无特指品种的金花茶指分布于防城的种,拉丁名为Camellianitidissima。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采用的砧木为红露珍,通过下列方法培育所得:①幼苗繁育:采用种子繁殖或扦插繁殖培育红露珍幼苗,待幼苗长至50~60cm时进行定植;②苗木定植:在冬季或春季,选择土壤为酸性(5.0~6.5),土质较肥、排水良好的平地或山地进行定植,并在定植地搭配上层遮阴树种(马尾松、凤凰木、二乔木兰等)或人工遮阴网遮阴(遮光度为50%左右),按2.5~3m×3~3.5m的株行距定植砧木幼苗;③苗木管理:保持土壤不要太干或者太湿,在干旱天气早晚各浇水一次,雨天及时排水,防止沤根;每年施肥3~4次,肥料以复合肥和堆肥为主,做到薄施多次,壮苗多施、弱苗少施或不施;一般全年需中耕除草5~6次;定时进行修剪、疏花,剪掉弱枝、疏除花蕾,减少养分消耗,促进砧木苗生长;主要病虫害有褐斑病、黄化病、红蜘蛛、介壳虫类、刺蛾等,一般采用综合措施防治,培育10~25年,备用。实施例1一种金花茶大枝嫁接的方法,嫁接时间为2017年3月15日,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砧木选择:选择上述备用的10~25年生,长势旺盛,无病虫害的红露珍山茶成年植株作为砧木,在距离地面1.5~2.0m处剪除枝条,保留6~8个干枝角适当、分布均衡、生长健壮的主枝,每个主枝留3~4个侧枝作为砧木进行嫁接,其余枝条截去,另外保留2~3个小枝作为营养枝提供养分;(2)接穗选择:选择开花数量多、花型大、适应性强的金花茶优株为母株,从母树中上部剪取直径0.8~1.5cm的大枝作为接穗;(3)砧木处理:选取直径为0.8~2.5cm的枝条作砧木,用利刀将砧木上端口切平,根据接穗直径大小,在砧木中央或边沿用粗枝嫁接机把砧木剪成中空的“V”型,形成“V”型槽,如图2a所示,宽度与接穗直径一致;(4)接穗处理:选取穗条直径与砧木“V”型宽度一致的枝条为接穗,用嫁接机在接穗下端中央剪成与步骤(3)所得砧木的“V”型相嵌合的实心“V”型,如图2b所示,上端平剪,接穗长度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花茶大枝嫁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操作步骤:/n(1)砧木选择:选择山茶成年植株作为砧木;/n(2)接穗选择:选择开花数量多、花型大、适应性强的金花茶优株为母株,从母树中上部剪取直径0.8~1.5cm的大枝作为接穗;/n(3)砧木处理:选取步骤(1)中直径为0.8~2.5cm的枝条作砧木,将砧木上端口切平,根据接穗直径大小,在砧木中央或边沿把砧木剪成中空的“V”型,形成“V”型槽,宽度与接穗直径一致;/n(4)接穗处理:选取步骤(2)中穗条直径与砧木“V”型槽宽度一致的枝条为接穗,在接穗下端中央剪成实心“V”型,上端平剪,接穗长度保留6~8cm;/n(5)嫁接:将步骤(4)中所得接穗嵌入步骤(3)所得的砧木“V”型槽内,两边紧密结合,用细铁丝将接口扎紧,并使扎紧后多出的部分朝下,然后用薄膜对接口进行包扎,同时对接穗用薄膜包裹,塑料薄膜并未完全包裹多出的铁丝,使接口不致积水,同时能保持透气;/n(6)嫁接后管理:接穗成活初期每周除萌1次,嫁接后2个月,观察接穗是否有叶芽萌发,有萌发的要及时用刀片将包扎膜划开,使嫁接芽抽梢正常生长,每个接穗保留2个萌发的新枝;3个月后解除铁丝,并剪除营养枝条,进行正常的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花茶大枝嫁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操作步骤:
(1)砧木选择:选择山茶成年植株作为砧木;
(2)接穗选择:选择开花数量多、花型大、适应性强的金花茶优株为母株,从母树中上部剪取直径0.8~1.5cm的大枝作为接穗;
(3)砧木处理:选取步骤(1)中直径为0.8~2.5cm的枝条作砧木,将砧木上端口切平,根据接穗直径大小,在砧木中央或边沿把砧木剪成中空的“V”型,形成“V”型槽,宽度与接穗直径一致;
(4)接穗处理:选取步骤(2)中穗条直径与砧木“V”型槽宽度一致的枝条为接穗,在接穗下端中央剪成实心“V”型,上端平剪,接穗长度保留6~8cm;
(5)嫁接:将步骤(4)中所得接穗嵌入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胜丰邹蓉陈宗游唐辉唐健民熊忠臣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