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地暖薄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745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3:16
本申请涉及一种发热地暖薄板,包括有薄板主体,薄板主体依次包括有表层、保温层、碳纤维发热层、隔热层和基层,表层和基层均设置为薄瓷板;碳纤维发热层设置有并联的第一引线接头和第二引线接头;薄板主体相对的两个侧边设置有凹槽和凸起,凹槽与凸起可相对配合地设置,第一引线接头位于凹槽内,第二引线接头位于凸起内;当其中一个薄板主体的凸起嵌在另一个薄板主体的凹槽内时,其中一个薄板主体的第一引线接头与另一个薄板主体的第二引线接头电导通。如此设置,本发热地暖薄板热效率高、升温迅速、传热快且均匀;拼接结构安装便捷,无污染,不产生装修垃圾,无噪音,无粉尘,节省工期,可以二次利用。

Heating floor heating she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热地暖薄板
本申请涉及装饰建材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发热地暖薄板。
技术介绍
地暖是以地面为散热器,通过地板辐射层中的热媒,均匀加热整个地面,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热和热量向上辐射的规律由下至上进行传导,来达到取暖的目的。从热媒介质上分为水地暖和电地暖两大类,水地暖是以热水在埋于地面下填充层中的管内循环流动,加热整个地板,通过地面以辐射的传递方式向室内供热,但是传热速度慢,占用层高。目前,大多都是通过地面板材来覆盖地暖层,地面板材有很多种,有实木、仿实木,陶瓷等。传统的复合木地板或强化地板在加热过程中甲醛超标,实木地板长期加热会变形开裂,严重影响使用;传统的陶瓷板施工时,须先将之前地砖撬掉,重新铺贴新砖,污染大,工期长,安装费时费力,且存在易碎、防火性能差的缺点。因此,如何解决现有的地暖板材污染大,安装费时费力,且传热速度慢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热地暖薄板,其能够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地暖板材污染大,安装费时费力,且传热速度慢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热地暖薄板,包括有薄板主体,所述薄板主体包括有表层、碳纤维发热层和基层,所述碳纤维发热层位于所述表层与所述基层之间,所述表层与所述碳纤维发热层之间设置有保温层,所述基层与所述碳纤维发热层之间设置有隔热层,所述表层和所述基层均设置为薄瓷板;所述碳纤维发热层设置有第一引线接头和第二引线接头,所述第一引线接头与所述第二引线接头并联;所述薄板主体相对的两个侧边设置有凹槽和凸起,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可相对配合地设置,所述第一引线接头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引线接头位于所述凸起内;当其中一个所述薄板主体的凸起嵌在另一个所述薄板主体的凹槽内时,其中一个所述薄板主体的第一引线接头与另一个所述薄板主体的第二引线接头电导通。优选地,所述碳纤维发热层包括有远红外加热层、柔性基材层和导电布,所述柔性基材层贴附所述远红外加热层的两侧;所述远红外加热层包括网状排列的碳纤维,所述碳纤维相对的两端分别覆盖连接至两个所述导电布,两个所述导电布通过导线连接至所述第一引线接头和所述第二引线接头。优选地,所述薄板主体的厚度设置为20-30毫米。优选地,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的轮廓均为圆柱形。优选地,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的轮廓均为方柱形。优选地,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薄板主体的板面相平行。优选地,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薄板主体的板面形成夹角、且朝向所述基层倾斜。优选地,所述基层远离所述表层的一个侧面设置有用于与地面点粘的玻璃胶。优选地,所述隔热层设置为玻璃纤维层。优选地,所述保温层设置为挤塑板和/或聚苯泡沫板。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碳纤维发热层具有热效率高、升温迅速、面状发热、传热快且均匀等独特优势,能够将热量以远红外的形式送入空间,而且,碳纤维发热层在发热的同时能够产生在医学上被誉为“生命之光”的8~15μm的远红外线,激活人体细胞、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同时还能够产生大量负离子,消毒杀菌、净化空气;表层与碳纤维发热层之间设置有保温层,有助于热量的传导保存,进而可以减少热量散失,节省电能消耗;基层与碳纤维发热层之间设置有隔热层,可以有效地阻隔热量向地面一侧散发,进而提升任亮的利用率,减小耗能;表层和基层均设置为薄瓷板,陶瓷薄板具有较高的防火性能,既可以导热又可以防止火灾的发生,而且,陶瓷薄板无污染,绝缘性能良好,进而防止漏电;安装便捷,省时省力,可以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而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不产生装修垃圾,无噪音,无粉尘,节省工期,旧房翻新无需铲除地板,只可以直接在现有的地板上安装,而且搬家时可以直接拆除带走、并重新安装,节省二次费用。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本发热地暖薄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本发热地暖薄板剖面图。图中:1-表层,2-碳纤维发热层,3-基层,4-保温层,5-隔热层,6-凹槽,7-凸起。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或方法的例子。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发热地暖薄板,其具有发热效率高、升温迅速、传热快且均匀,安装便捷,无污染,不产生装修垃圾,无噪音,无粉尘的特性,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地暖板材污染大,安装费时费力,且传热速度慢的问题。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参考图1-图2,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发热地暖薄板,包括有薄板主体,其中,薄板主体包括有表层1、碳纤维发热层2和用于基层3,碳纤维发热层位于表层1与基层3之间,在使用时,基层3用于与底面接触并连接、以实现薄板主体的铺贴和固定;碳纤维发热板与电源连接,用于发出热量,进而实现薄板主体的发热;表层1位于外侧,用于将碳纤维发热层2发出的热量传递至室内,而且还可以用来防水防尘,对碳纤维发热板和基层3进行防护。其中,碳纤维发热层2具有热效率高、升温迅速、面状发热、传热快且均匀等独特优势,能够将热量以远红外的形式送入空间,而且,碳纤维发热层2在发热的同时能够产生在医学上被誉为“生命之光”的8~15μm的远红外线,激活人体细胞、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同时还能够产生大量负离子,消毒杀菌、净化空气。表层1与碳纤维发热层2之间设置有保温层4,有助于热量的传导保存,进而可以减少热量散失,节省电能消耗;基层3与碳纤维发热层2之间设置有隔热层5,可以有效地阻隔热量向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热地暖薄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薄板主体,所述薄板主体包括有表层(1)、碳纤维发热层(2)和基层(3),所述碳纤维发热层位于所述表层(1)与所述基层(3)之间,所述表层(1)与所述碳纤维发热层(2)之间设置有保温层(4),所述基层(3)与所述碳纤维发热层(2)之间设置有隔热层(5),所述表层(1)和所述基层(3)均设置为薄瓷板;所述碳纤维发热层(2)设置有第一引线接头和第二引线接头,所述第一引线接头与所述第二引线接头并联;所述薄板主体相对的两个侧边设置有凹槽(6)和凸起(7),所述凹槽(6)与所述凸起(7)可相对配合地设置,所述第一引线接头位于所述凹槽(6)内,所述第二引线接头位于所述凸起(7)内;当其中一个所述薄板主体的凸起(7)嵌在另一个所述薄板主体的凹槽(6)内时,其中一个所述薄板主体的第一引线接头与另一个所述薄板主体的第二引线接头电导通;所述碳纤维发热层(2)包括有远红外加热层、柔性基材层和导电布,所述柔性基材层贴附所述远红外加热层的两侧;所述远红外加热层包括网状排列的碳纤维,所述碳纤维相对的两端分别覆盖连接至两个所述导电布,两个所述导电布通过导线连接至所述第一引线接头和所述第二引线接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地暖薄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薄板主体,所述薄板主体包括有表层(1)、碳纤维发热层(2)和基层(3),所述碳纤维发热层位于所述表层(1)与所述基层(3)之间,所述表层(1)与所述碳纤维发热层(2)之间设置有保温层(4),所述基层(3)与所述碳纤维发热层(2)之间设置有隔热层(5),所述表层(1)和所述基层(3)均设置为薄瓷板;所述碳纤维发热层(2)设置有第一引线接头和第二引线接头,所述第一引线接头与所述第二引线接头并联;所述薄板主体相对的两个侧边设置有凹槽(6)和凸起(7),所述凹槽(6)与所述凸起(7)可相对配合地设置,所述第一引线接头位于所述凹槽(6)内,所述第二引线接头位于所述凸起(7)内;当其中一个所述薄板主体的凸起(7)嵌在另一个所述薄板主体的凹槽(6)内时,其中一个所述薄板主体的第一引线接头与另一个所述薄板主体的第二引线接头电导通;所述碳纤维发热层(2)包括有远红外加热层、柔性基材层和导电布,所述柔性基材层贴附所述远红外加热层的两侧;所述远红外加热层包括网状排列的碳纤维,所述碳纤维相对的两端分别覆盖连接至两个所述导电布,两个所述导电布通过导线连接至所述第一引线接头和所述第二引线接头。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吓弟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贺思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