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心痛胸痹的背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517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2:39
本申请的防治心痛胸痹的背心,其包括:前布片和后布片;前布片上部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内安装有第一音圈电机,第一音圈电机的运动输出端朝向前布片;后布片上部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内安装有第二音圈电机,第二音圈电机的运动输出端朝向后布片;前后布片可调节地固定在一起,使得第一音圈电机的运动输出端对准使用者的膻中穴,第二音圈电机的运动输出端对准使用者的神道、灵台、至阳穴;后布片的肋部调节带对应地结合在前布片的肩部套环中,以使得背心紧贴使用者的上身。

A vest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est pa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心痛胸痹的背心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防治心痛胸痹的背心。
技术介绍
膻中穴位于胸骨中线上,平低4肋间隙处,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正处于心脏体表投影范围内。清·徐灵胎《难经经释》云:“三焦外,谓在焦膜之外;两乳内,谓两乳之中,任脉之所过,即膻中也”。该穴主治胸痹心痛、心悸、心烦、呼吸困难。膻中穴既是心包经之募穴,心包经之中的气血在输送的过程中就会经过膻中穴,又是八会穴之气会,是宗气所聚之处,宗气贯注于心脉之中,促进心脏推动血液运行,凡气血的运行,心搏的力量及节律等皆与宗气有关。《灵枢·海论》曰:“膻中者,为气之海”。叩击该穴通过影响心血管神经的调节中枢,促进全身血液的重新分配,改善冠状血流量;刺激膻中穴的同时,可提高该区植物神经功能,使所有内径不同的冠状血管产生程度不一的扩张。总之,临床运用本穴多用于心肺病变,尤宜于心肺气虚之证,该穴具有调理人体气机之功能,可用于一切气机不畅之病症,治急性心肌梗塞、心绞痛等都有良好效果。神道穴位于后正中线,第5胸椎棘突下。神道穴内应于心,为督脉之气通达之道,主心疾,对应为心气虚、阳虚之证主治背上冷痛,怯怯短气。灵台穴位于后正中线,第6胸椎棘突下。在中医学中指心。“灵指心神,台指居处,灵台穴因近心脏,为心神之居所,主治心神诸疾,故名灵台”由此可见,灵台、神道两穴与心脏联系密切。灵台、神道穴对于冠心病的治疗作用具有相对特异性。从解剖位置来看,二者均为督脉上的穴位。针刺督脉穴位可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调节内脏功能。研究证明,针刺上述穴位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心电图及血液动力学情况,减少急性心肌梗塞或心脏碎死的发生。至阳穴位于后正中线,第7胸椎棘突下。刺激至阳穴科激发督脉经气,使阳气复来,达到振奋心阳的目的。《甲乙经》中记载,“至阳在第七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俯而取之”。督脉是人体诸阳经总汇,其功能主要是统督阳气和统摄真元,至阳穴为阳中之阳穴,激发全身阳气,阴寒、痰浊、瘀血得温而化,达到通经活络、宽胸理气之效,使胸阳舒展,胸痹得除。根据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疼痛常从胸骨向左侧上肢内侧及小指放射这一现象,称为心脏一皮肤反射现象,该区域相当于T1一T5脊髓神经所支配的身体表面区域。至阳穴位于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这一区域的皮肤主要由T5脊髓神经及其分支所支配,依据皮肤一内脏反射原理,对皮肤的特定部位进行刺激,可引起相应的脏器功能状态变化。通过刺激,可改善心肌的缺血缺氧状态,从而促进缺血损伤心肌的康复。心位于上焦,主火,其性温热、向上,凡血脉之所及,脏腑百骸皆得君火之温煦,故有“心主一身之火”之说。心阳具有推动、温煦、激发、兴奋的生理功能,心阳对维持生命活动和推动血脉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心阳不足,则阴寒内生,心神不得温煦濡养,则出现心悸怔仲;血脉不得温通,则产生胸痹心痛。治疗胸痹以振奋心阳为主。任脉之膻中穴及督脉之神道、灵台、至阳穴,与心阳、心气密切相关,共同起到振奋心阳,临床上可迅速缓解心悸、胸痹等疾病。现有技术中已经有很多按摩背心,例如CN201967638U中的《一种保健按摩背心》,但这类背心不是专用于心痛胸痹防治的背心,也没有专门针对与心痛胸痹相关的穴位。此外,此类背心中的拍打机构或按压机构复杂,不便于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防治心痛胸痹的背心,其能在前心和后背同时进行拍打,震动刺激膻中、神道、灵台、至阳穴,通过穴位刺激防止心痛胸痹。本申请的防治心痛胸痹的背心,其包括:前布片和后布片;前布片上部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内安装有第一音圈电机,第一音圈电机的运动输出端朝向前布片;后布片上部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内安装有第二音圈电机,第二音圈电机的运动输出端朝向后布片;前布片在左、右肩部位置分别形成有肩部套环,在左、右肋部位置分别形成有肋部套环;后布片在左、右肩部位置分别形成有肩部调节带,在左、右肋部位置分别形成有肋部调节带;后布片的肩部调节带对应地结合在前布片的肩部套环中,以调节第一音圈电机和第二音圈电机的高度,使得第一音圈电机的运动输出端对准使用者的膻中穴,第二音圈电机的运动输出端对准使用者的神道、灵台、至阳穴;后布片的肋部调节带对应地结合在前布片的肩部套环中,以使得背心紧贴使用者的上身。优选地,所述后布片的在其两侧形成有侧部气囊,侧部气囊对应于使用者的肋部。优选地,所述肩部调节带和肋部调节带由粘接带构成。优选地,每侧的肋部调节带至少包括三条。优选地,第一、第二音圈电机的运动输出端上均安装有橡胶垫。通过本申请的防治心痛胸痹的背心,可以通过前胸和后背的音圈电机同时对膻中、神道、灵台、至阳穴进行震动刺激,达到防治心痛胸痹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防治心痛胸痹的背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防治心痛胸痹的背心的前布片的前侧示意图;图3为图1的防治心痛胸痹的背心的后布片的前侧示意图;图4为图1的防治心痛胸痹的背心的后布片的后侧示意图;图5为图1的防治心痛胸痹的背心的第一音圈电机的运动输出端与前布片接触时的示意图;图6为图1的防治心痛胸痹的背心的第一音圈电机的运动输出端与前布片离开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防治心痛胸痹的背心进行详细说明。本申请的防治心痛胸痹的背心,其包括:前布片10和后布片20。前布片10上部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第一壳体11,第一壳体11内安装有第一音圈电机40,第一音圈电机40的运动输出端41朝向前布片10。后布片20上部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第二壳体21,第二壳体20内安装有第二音圈电机,第二音圈电机的运动输出端朝向后布片20;第二音圈电机在后布片上的设置于第一音圈电机在前布片上的设置方式相同。前布片10在左、右肩部位置分别形成有肩部套环12,在左、右肋部位置分别形成有肋部套环13;后布片20在左、右肩部位置分别形成有肩部调节带22,在左、右肋部位置分别形成有肋部调节带23;后布片20的肩部调节带22对应地结合在前布片10的肩部套环12中,以调节第一音圈电机和第二音圈电机的高度,使得第一音圈电机的运动输出端对准使用者的膻中穴,第二音圈电机的运动输出端对准使用者的神道、灵台、至阳穴;后布片20的肋部调节带23对应地结合在前布片的肩部套环中,以使得背心紧贴使用者的上身。后布片20的在其两侧形成有侧部气囊30,侧部气囊30对应于使用者的肋部,以进一步微调背心紧贴在使用者的上身。气囊30设置有气嘴,可以通过气嘴进行充放气;气嘴的结构可以是类似于自行车车胎的气嘴。肩部调节带22和肋部调节带由粘接带构成。具体地,肩部调节带在其一侧形成粘毛22a和粘钩22b,粘毛22a穿过肩部套环12后反折后与粘钩22b粘接在一起。同理,肋部调节带在其一侧形成粘毛23a和粘钩23b,粘毛23a穿过肋部套环23后反折后与粘钩23b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治心痛胸痹的背心,其包括:前布片和后布片;其特征在于:/n前布片上部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内安装有第一音圈电机,第一音圈电机的运动输出端朝向前布片;/n后布片上部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内安装有第二音圈电机,第二音圈电机的运动输出端朝向后布片;/n前布片在左、右肩部位置分别形成有肩部套环,在左、右肋部位置分别形成有肋部套环;后布片在左、右肩部位置分别形成有肩部调节带,在左、右肋部位置分别形成有肋部调节带;后布片的肩部调节带对应地结合在前布片的肩部套环中,以调节第一音圈电机和第二音圈电机的高度,使得第一音圈电机的运动输出端对准使用者的膻中穴,第二音圈电机的运动输出端对准使用者的神道、灵台、至阳穴;后布片的肋部调节带对应地结合在前布片的肩部套环中,以使得背心紧贴使用者的上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心痛胸痹的背心,其包括:前布片和后布片;其特征在于:
前布片上部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内安装有第一音圈电机,第一音圈电机的运动输出端朝向前布片;
后布片上部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内安装有第二音圈电机,第二音圈电机的运动输出端朝向后布片;
前布片在左、右肩部位置分别形成有肩部套环,在左、右肋部位置分别形成有肋部套环;后布片在左、右肩部位置分别形成有肩部调节带,在左、右肋部位置分别形成有肋部调节带;后布片的肩部调节带对应地结合在前布片的肩部套环中,以调节第一音圈电机和第二音圈电机的高度,使得第一音圈电机的运动输出端对准使用者的膻中穴,第二音圈电机的运动输出端对准使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晏沐阳张学林曹德森张政波颜伟王耀辉侯超崔林虹尤琪关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