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简易旁通阀结构,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包括阀体外壳、所述阀体外壳内形成一个内腔,所述内腔内设有压差阀,所述压差阀上端安装有用于控制油压阀值的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底部设有用于抵住压缩弹簧的挡环,所述挡环固定连接在所述内腔内壁上,所述挡环上设有用于过油的油孔,所述压差阀上设有用于承受油压的压板,所述压板位于所述挡环下侧并且封盖所述油孔,由于弹簧位于压差阀上端,只需依次安装挡环、压差阀、弹簧即可实现旁通阀安装,安装方便、安装成本低,并且需要调节旁通阀阀值时,可以对弹簧进行快速替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旁通阀中安装不方便、调节阀值不方便的问题。
A simple structure of bypass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易旁通阀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简易旁通阀结构。
技术介绍
机油滤清器是汽车发动机上用于过滤机油的设备,当过滤组件发生阻塞时,为了避免发动机内没有机油而导致干摩擦,在机油滤清器上设置旁通阀,若机油滤清器内由于阻塞导致油压增加,机油可以从旁通阀进入发动机。由于机油滤清器在使用不同过滤精度的滤纸时,内部的油压的不同,当机油滤清器更换精度更高的滤纸时,可能因为油压提高导致旁通阀异常打开,使机油滤清器无法起到效果,而旁通阀开闭的阀值由旁通阀中的弹簧决定,现有的旁通阀弹簧安装在旁通阀的内侧,若要替换弹簧,需要将旁通阀整个拆下,操作复杂。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机油滤清器旁通阀”,其公告号为CN201720105307.7,包括旁通阀弹簧、旁通阀片、旁通阀座,其不足之处是,其旁通阀弹簧安装在旁通阀片的内侧,当需要改变其旁通阀开闭的阀值时,需将旁通阀整个拆下,再替换其中的弹簧,操作复杂、替换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机油滤清器中,由于弹簧位于旁通阀内侧,当需要改变旁通阀开闭的阀值时,需拆下整个旁通阀,操作复杂、替换成本高,提供一种简易旁通阀结构,在需要改变旁通阀开闭的阀值时,无需拆下整个旁通阀,操作方便、替换成本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简易旁通阀结构,包括阀体外壳,所述阀体外壳内形成一个内腔,所述内腔内设有压差阀,所述压差阀上安装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上端与压差阀上端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压缩弹簧底部设有用于抵住压缩弹簧的挡环,所述挡环固定连接在所述内腔内壁上,所述挡环上设有用于过油的油孔,所述压差阀上设有用于承受油压的压板,所述压板位于所述挡环下侧并且封盖所述油孔。由于压差阀打开时的油压由压缩弹簧的预紧力和油孔的大小决定,当压差阀开闭的阀值需要改变时,只需替换压缩弹簧以改变预紧力,所述弹簧连接在压差阀上端,无需拆下压差阀即可更换弹簧,使替换操作更简单。作为优选,所压差阀的上端设有用于固定弹簧的弹簧槽,压缩弹簧上端设有插在弹簧槽内的固定杆;弹簧使用插接的方式与压差阀相连,使拆卸无需使用工具,更加方便。作为优选,所述弹簧槽包括垂直于所述压差阀上端面、用于将所述固定杆塞入弹簧槽的进入槽,所述进入槽的底部连接有用于容纳固定杆以压差阀轴线为轴旋转的转动槽,所述转动槽上连接有垂直于所述压差阀上端面、用于抵在所述固定杆上方的固定槽;所述弹簧的固定杆从进入槽进入转动槽,转动一定角度后抵在固定槽上,通过这种方式弹簧固定可靠,不易从压差阀中脱出。作为优选,所述油孔为若干个均布在挡环周向的弧形腰孔,所述油孔均布在挡环周向,使挡板上受到的力是周向均匀的,防止挡板由于单侧受力发生倾斜。作为优选,所述油孔包括外圈油孔和内圈油孔,所述压板上侧面上设有与内圈油孔适配插接的内圈塞,当油压较小时,所述挡板稍稍向下移动,机油从外圈油孔流出,而内圈油孔被内圈塞堵住,此时流经旁通阀的机油较少,仍有部分机油通过滤纸进行滤清,当滤清器滤纸堵塞严重时,油压较大,所述挡板下移量较大,所述内圈塞从内圈油孔中脱出,增加通过旁通阀的机油流量,从而实现旁通阀的双级控制。作为优选,所述压差阀内部设有用于提高压差阀柔性的空腔,所述空腔在压差阀底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底部设有贯通压差阀径向的开口槽,所述压差阀在安装时,其开口槽在受到挤压时可以合拢,从而使压板直接通过挡环,安装更方便。作为优选,所述挡环为圆环形,其内圈上设有向上翻起的折边,所述折边位于压缩弹簧和压差阀之间,所述折边可以对压差阀和弹簧起导向作用,防止压差阀和弹簧在旁通阀结构中发生倾斜。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当需要改变旁通阀阀值时,可以通过快速更换弹簧来实现,操作方便、更换成本低;(2)压差阀受力均匀,工作时更稳定(3)通过外圈油孔和内圈油孔可以实现在不同油压下的双级控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主视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左视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俯视图。图中:1、阀体外壳2、内腔3、压差阀31、压板32、弹簧槽321、进入槽322、转动槽323、固定槽4、压缩弹簧41、固定杆5、挡环51、外圈油孔52、内圈油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简易旁通阀结构,包括阀体外壳1,所述阀体外壳内形成一个内腔2,所述内腔内设有压差阀3,所述压差阀上安装有压缩弹簧4,所述压缩弹簧上端与压差阀上端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压缩弹簧底部设有用于抵住压缩弹簧的挡环5,所述挡环固定连接在所述内腔内壁上,所述挡环上设有用于过油的油孔,所述压差阀上设有用于承受油压的压板31,所述压板位于所述挡环下侧并且盖过所述油孔;所述内腔内壁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挡环的环形槽;所述压差阀的上端设有用于固定弹簧的弹簧槽32,压缩弹簧上端设有插在弹簧槽内的固定杆41,所述固定杆的方向为所述压缩弹簧的径向;所述弹簧槽包括垂直于所述压差阀上端面、用于将所述固定杆塞入弹簧槽的进入槽321,所述进入槽的底部连接有用于容纳固定杆以压差阀轴线为轴旋转的转动槽322、所述转动槽上连接有垂直于所述压差阀上端面、用于抵在所述固定杆上方的固定槽323,所述进入槽与固定槽的贯通方向为压差阀的径向,夹角为30°;所述油孔为若干个均布在挡环周向的弧形腰孔;所述油孔包括外圈油孔51和内圈油孔52,所述压板上侧面上设有与内圈油孔适配插接的内圈塞311,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圈油孔、内圈油孔分别为3个弧形腰孔;所述压差阀内部设有用于提高压差阀柔性的空腔33,所述空腔在压差阀底部设有开口331,所述开口底部设有贯通压差阀径向的开口槽332,所述压差阀,所述挡板外沿下侧设有方便挡板从挡环塞入的倒角;所述挡环为圆环形,其内圈上设有向上翻起的折边,所述折边位于压缩弹簧和压差阀之间,所述折边为环形。在旁通阀安装时,先将所述挡环倾斜放入内腔,然后旋转至水平,使挡环卡在内腔的环形壁中;然后将压差阀从挡环中间塞入,塞入过程中,所述开口槽合拢使进入过程更方便省力;根据旁通阀启动所需的油压选用合适的压缩弹簧,使压缩弹簧安装在压差阀上后具有一定的预紧力;压缩弹簧的固定杆从进入槽进入转动槽后,旋转弹簧,使固定杆与固定槽同向,松开弹簧,压缩的弹簧可以使固定杆抵在固定槽上;当需要更换弹簧时,只需用手压下弹簧后旋转,使固定杆的方向与进入槽方向相同,松开弹簧即可将弹簧拆下。当油压和油孔面积相乘所得的压力超过弹簧的预紧力时,压差阀向下移动,弹簧进一步压缩,压板和挡环之间产生空隙,机油从外圈油孔流出;当油压进一步增加时,压差阀继续向下移动直到内圈塞离开内圈油孔,机油可以从外圈油孔、内圈油孔同时流出、增加了旁通阀的流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简易旁通阀结构,包括阀体外壳(1),所述阀体外壳内形成一个内腔(2),其特征是,所述内腔内设有压差阀(3),所述压差阀上安装有压缩弹簧(4),所述压缩弹簧上端与压差阀上端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压缩弹簧底部安装有用于抵住压缩弹簧的挡环(5),所述挡环固定连接在所述内腔内壁上,所述挡环上设有用于过油的油孔,所述压差阀上设有用于承受油压的压板(31),所述压板位于所述挡环下侧并且封盖所述油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旁通阀结构,包括阀体外壳(1),所述阀体外壳内形成一个内腔(2),其特征是,所述内腔内设有压差阀(3),所述压差阀上安装有压缩弹簧(4),所述压缩弹簧上端与压差阀上端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压缩弹簧底部安装有用于抵住压缩弹簧的挡环(5),所述挡环固定连接在所述内腔内壁上,所述挡环上设有用于过油的油孔,所述压差阀上设有用于承受油压的压板(31),所述压板位于所述挡环下侧并且封盖所述油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旁通阀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压差阀的上端设有用于固定弹簧的弹簧槽(32),压缩弹簧上端设有插在弹簧槽内的固定杆(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简易旁通阀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弹簧槽包括垂直于所述压差阀上端面、用于将所述固定杆塞入弹簧槽的进入槽(321),所述进入槽的底部连接有用于容纳固定杆以压差阀轴线为轴旋转的转动槽(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立锋,蔡炳芳,饶聪超,茅锦鑫,严超,
申请(专利权)人:神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