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踩踏自锁的折叠爬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2302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踩踏自锁的折叠爬梯,包括:第一竖杆、第二竖杆和折叠横档组件,所述折叠横档组件分别包括第一横档杆和第二横档杆,所述第一横档杆的末端与第一竖杆采用第一销轴进行活动固定,所述第二横档杆的末端与第二竖杆采用第二销轴进行活动固定,所述第一横档杆前端间隔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二横档杆前端间隔设置有与第一隔板交错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插接后下部通过第三销轴进行活动连接。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踩踏自锁的折叠爬梯,可以折叠收纳以减少空间的占用,展开使用时,利用人体自重踩踏完成自锁,提升了使用的安全性。

A kind of folding lad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踩踏自锁的折叠爬梯
本技术涉及爬梯
,特别是涉及一种踩踏自锁的折叠爬梯。
技术介绍
爬梯的应用比较广泛,比如窨井、水塔、旅行车和阁楼等场所,都需要爬梯,方便人员的上下通行。现有爬梯产品多采用硬组装方式,大部分没有任何折叠或伸缩的功能,给爬梯的携带和存储带来了困难,需要较大的收放空间,部分可以折叠的梯子又缺乏限位措施,安全性没有保障,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踩踏自锁的折叠爬梯,减少空间的占用,提升使用的安全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踩踏自锁的折叠爬梯,包括:第一竖杆、第二竖杆和折叠横档组件,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相平行,所述折叠横档组件上下间隔且分别可折叠收纳地连接在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之间,所述折叠横档组件分别包括第一横档杆和第二横档杆,所述第一横档杆的末端与第一竖杆采用第一销轴进行活动固定,所述第二横档杆的末端与第二竖杆采用第二销轴进行活动固定,所述第一横档杆前端间隔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二横档杆前端间隔设置有与第一隔板交错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插接后下部通过第三销轴进行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隔板前端设置为第一竖直平面,所述第二隔板前端设置为第二竖直平面,所述第一横档杆和第二横档杆围绕第三销轴展开为一直线状态时,第一竖直平面与第二横档杆前端面贴合而限位,第二竖直平面与第一横档杆前端面贴合而限位。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中分别设置有位于折叠横档组件下方的限位承重轴。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折叠横档组件展开为一直线状态时,限位承重轴与对应的第一竖杆或第二竖杆底部接触而限位。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底部设置有与第一竖直平面相接的第一圆弧面,所述第二隔板底部设置有与第二竖直平面相接的第二圆弧面,以允许第一横档杆和第二横档杆前端向上翻转折叠。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内侧分别设置有凹槽以进行第一横档杆和第二横档杆翻转折叠后的收纳。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的底部分别设置有贴地支撑组件。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贴地支撑组件包括安装块和万向可调节脚杯,所述安装块分别固定在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的底部,所述万向可调节脚杯螺纹方式安装在安装块的底部。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竖杆、第二竖杆、第一横档杆和第二横档杆分别为铝合金型材。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的顶部分别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顶部向内侧下方弯折而形成钩槽。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两个勾座,所述勾座包括固定座及与钩槽对应的挂杆,所述固定座设置在挂杆的两端,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安装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指出的一种踩踏自锁的折叠爬梯,第一横档杆和第二横档杆可以折叠后分别收纳至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中以减少空间的占用,折叠后仅剩相靠的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大大提升了存放和运输的便利性,展开使用时,利用人体自重踩踏,使得第一竖直平面与第二横档杆前端面紧密贴合而限位,第二竖直平面与第一横档杆前端面紧密贴合而限位,完成自锁而提升了使用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踩踏自锁的折叠爬梯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另一角度视图;图3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2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2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一种踩踏自锁的折叠爬梯折叠过程中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一种踩踏自锁的折叠爬梯折叠过程后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一种踩踏自锁的折叠爬梯中勾座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7中E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10,本技术实施例包括:如图1和图2所示的踩踏自锁的折叠爬梯,包括:第一竖杆1、第二竖杆2和折叠横档组件,所述第一竖杆1和第二竖杆2相平行,所述折叠横档组件上下间隔且分别可折叠收纳地连接在第一竖杆1和第二竖杆2之间,所述折叠横档组件分别包括第一横档杆3和第二横档杆4,所述第一竖杆1和第二竖杆2内侧分别设置有凹槽以进行第一横档杆3和第二横档杆4翻转折叠后的收纳。所述第一竖杆1、第二竖杆2、第一横档杆3和第二横档杆4分别为铝合金型材,自重轻,强度高,耐用性好,第一竖杆1和第二竖杆2表面可以包裹软胶以增加使用舒适度。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横档杆3的末端延伸至第一竖杆1的凹槽中,且与第一竖杆1采用第一销轴11进行活动固定,所述第二横档杆4的末端与第二竖杆2采用第二销轴进行活动固定,方便第一横档杆3和第二横档杆4的折叠收纳与展开,第一横档杆3和第二横档杆4可以折叠后分别收纳至第一竖杆1和第二竖杆2的凹槽中以减少空间的占用,折叠后仅剩相靠的第一竖杆1和第二竖杆2,大大提升了存放和运输的便利性。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竖杆1和第二竖杆2中分别设置有位于折叠横档组件下方的限位承重轴10,所述折叠横档组件展开为一直线状态时,限位承重轴10与对应的第一竖杆1或第二竖杆2底部接触而限位,避免第一竖杆1和第二竖杆2的继续下摆,提升安全性。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横档杆3前端间隔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一隔板33,所述第二横档杆4前端间隔设置有与第一隔板33交错的第二隔板43,所述第一隔板33和第二隔板43插接后下部通过第三销轴5进行活动连接,方便第一横档杆3和第二横档杆4以第三销轴5为圆心进行摆动,实现展开和折叠。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隔板33前端设置为第一竖直平面32,所述第二隔板43前端设置为第二竖直平面42,所述第一横档杆3和第二横档杆4围绕第三销轴5展开为一直线状态时,第一竖直平面32与第二横档杆4前端面贴合而限位,第二竖直平面42与第一横档杆3前端面贴合而限位,形成互锁的活动关节,可以保证第一横档杆3和第二横档杆4顶部的平整,方便进行踩踏,提升踩踏安全性,并利用人体自重使得两处贴合更加紧密,实现自锁而提升了安全性。所述第一隔板33底部设置有与第一竖直平面32相接的第一圆弧面31,所述第二隔板43底部设置有与第二竖直平面42相接的第二圆弧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踩踏自锁的折叠爬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竖杆、第二竖杆和折叠横档组件,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相平行,所述折叠横档组件上下间隔且分别可折叠收纳地连接在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之间,所述折叠横档组件分别包括第一横档杆和第二横档杆,所述第一横档杆的末端与第一竖杆采用第一销轴进行活动固定,所述第二横档杆的末端与第二竖杆采用第二销轴进行活动固定,所述第一横档杆前端间隔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二横档杆前端间隔设置有与第一隔板交错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插接后下部通过第三销轴进行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隔板前端设置为第一竖直平面,所述第二隔板前端设置为第二竖直平面,所述第一横档杆和第二横档杆围绕第三销轴展开为一直线状态时,第一竖直平面与第二横档杆前端面贴合而限位,第二竖直平面与第一横档杆前端面贴合而限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踩踏自锁的折叠爬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竖杆、第二竖杆和折叠横档组件,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相平行,所述折叠横档组件上下间隔且分别可折叠收纳地连接在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之间,所述折叠横档组件分别包括第一横档杆和第二横档杆,所述第一横档杆的末端与第一竖杆采用第一销轴进行活动固定,所述第二横档杆的末端与第二竖杆采用第二销轴进行活动固定,所述第一横档杆前端间隔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二横档杆前端间隔设置有与第一隔板交错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插接后下部通过第三销轴进行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隔板前端设置为第一竖直平面,所述第二隔板前端设置为第二竖直平面,所述第一横档杆和第二横档杆围绕第三销轴展开为一直线状态时,第一竖直平面与第二横档杆前端面贴合而限位,第二竖直平面与第一横档杆前端面贴合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踩踏自锁的折叠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中分别设置有位于折叠横档组件下方的限位承重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踩踏自锁的折叠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横档组件展开为一直线状态时,限位承重轴与对应的第一竖杆或第二竖杆底部接触而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踩踏自锁的折叠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底部设置有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汉阳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汉华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