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传递窗
本技术涉及一种洁净室的辅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传递窗。
技术介绍
传递窗的使用是在GMP标准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工艺、化验取样、洁净区与非洁净区隔离等诸多功能由标准化缓冲间演化而来的,在食品生产、药品生产等相关产业链的产品质量保证及防止不同区域交叉污染(或二次污染)方面起着关键性决定作用。常规普通传递窗结构采用不锈钢材质,物料入口(这里定义洁净区)和物料出口(这里定义非洁净区)根据用途分别开启两扇尺寸大小相同(方向相对)的窗户,这两个窗户的开关与否采用机械互相联锁,在同一时刻不能同时打开两个窗户,否则,就产生不了实际意义上的缓冲隔离的空间,造成洁净区与非洁净区相互交叉污染;传递物料时由人工(从物料入口)开启窗户将物料放进传递窗内,关好物料入口窗户,此时物料出口窗户才能够人为打开取出物料关好窗户,完成一个循环的操作过程。传统传递窗的缺点是每一次物料的进出过程都是由人工参与,既加大了人员的劳动强度,又由于关窗的速度及密闭程度的不确定性,容易产生不同空间的交叉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了一种全自动传递窗。本技术的一种全自动传递窗,包括入料门、出料门、容纳腔和控制装置,入料门、出料门分别位于容纳腔相对的两侧壁上,并分别联接驱动气缸Ⅰ和驱动气缸Ⅱ,入料门位于容纳腔一侧壁的上部,其高度为该侧壁高度的2/3,入料传送带一侧端固接于与其邻近的容纳腔的外侧壁下部,入料门的下端与入料传送带的上面活动密封配合,与入料门相对的出料门的高度与其所在的容纳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传递窗,包括入料门(1)、出料门(2)、容纳腔(3)和控制装置(4),其特征在于入料门(1)、出料门(2)分别位于容纳腔(3)相对的两侧壁上,并分别联接驱动气缸Ⅰ(5)和驱动气缸Ⅱ(6),入料门(1)位于容纳腔(3)一侧壁的上部,其高度为该侧壁高度的2/3,入料传送带(7)一侧端固接于与其邻近的容纳腔(3)的外侧壁下部,入料门(1)的下端与入料传送带(7)的上面活动密封配合,与入料门(1)相对的出料门(2)的高度与其所在的容纳腔(3)侧壁的高度相等,出料门(2)的下端与容纳腔(3)底壁活动密封配合,出料传送带(8)一端固接于出料门(2)下端,导料带(9)横向贯通容纳腔(3),其一端对应入料传送带(7),另一端向下倾斜对应出料传送带(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传递窗,包括入料门(1)、出料门(2)、容纳腔(3)和控制装置(4),其特征在于入料门(1)、出料门(2)分别位于容纳腔(3)相对的两侧壁上,并分别联接驱动气缸Ⅰ(5)和驱动气缸Ⅱ(6),入料门(1)位于容纳腔(3)一侧壁的上部,其高度为该侧壁高度的2/3,入料传送带(7)一侧端固接于与其邻近的容纳腔(3)的外侧壁下部,入料门(1)的下端与入料传送带(7)的上面活动密封配合,与入料门(1)相对的出料门(2)的高度与其所在的容纳腔(3)侧壁的高度相等,出料门(2)的下端与容纳腔(3)底壁活动密封配合,出料传送带(8)一端固接于出料门(2)下端,导料带(9)横向贯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占辉,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同禹药品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