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婴儿睡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193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婴儿睡床,包括睡枕、睡床主体、第一挡板、第一连接板、第二挡板、第二连接板、蝶形螺栓、凹形拉手以及转动轴,睡床主体上侧放置有睡枕,睡床主体上端面后侧安装有第一挡板,睡床主体上端面前侧装配有第二挡板,睡床主体上端面右侧安装有第一连接板,睡床主体上端面左侧装配有第二连接板,第一挡板与睡床主体连接处安装有转动轴,第二挡板与睡床主体连接处装配有转动轴,第二连接板左端面安装有凹形拉手,第二连接板左端面连接有蝶形螺栓,该设计解决了原有婴儿睡床不便于进行携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便于组合安装,携带便捷,使用效果好。

A portable baby b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婴儿睡床
本技术是一种便携式婴儿睡床,属于婴儿床

技术介绍
床是供人睡卧的生活用品,一般用于卧室、旅馆、病房等场所,通常满足人类睡觉的工具,以床头、床尾、床板、床腿、电动推杆、左右折叠护挡、绝缘移动轮子为组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阻燃、防鼠、防蛀、耐用、实用美观、移动方便等特点。经过千百年的演化改进设计,床的种类有平板床、婴儿睡床等。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婴儿睡床在使用时,当使用者带着婴儿外出旅游时,婴儿睡床空间较大不便于进行携带,使用效果不好,现在急需一种便携式婴儿睡床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婴儿睡床,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合理,便于组合安装,携带便捷,使用效果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便携式婴儿睡床,包括睡枕、睡床主体以及便于携带机构,所述睡床主体上侧放置有睡枕,所述睡床主体上侧设置有便于携带机构,所述便于携带机构包括第一挡板、第一连接板、第二挡板、第二连接板、蝶形螺栓、凹形拉手、海绵垫以及转动轴,所述睡床主体上端面后侧安装有第一挡板,所述睡床主体上端面前侧装配有第二挡板,所述睡床主体上端面右侧安装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睡床主体上端面左侧装配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挡板与睡床主体连接处安装有转动轴,所述第二挡板与睡床主体连接处装配有转动轴,所述第二连接板左端面安装有凹形拉手,所述第二连接板左端面连接有蝶形螺栓,所述第一挡板、第一连接板、第二挡板和第二连接板内壁均粘接有海绵垫。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连接处均安装有定位柱。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左端面均开设有圆孔,且圆孔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蝶形螺栓贯穿第二连接板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通过螺纹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规格相同,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规格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通过转动轴与睡床主体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睡枕规格小于睡床主体规格。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式婴儿睡床,因本技术添加了第一挡板、第一连接板、第二挡板、第二连接板、蝶形螺栓、凹形拉手、海绵垫以及转动轴,该设计便于对睡床进行携带,解决了原有婴儿睡床不便于进行携带的问题,提高了本技术的携带便捷性。因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连接处均安装有定位柱,该设计通过使用定位柱便于在进行组装时进行定位安装,因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左端面均开设有圆孔,且圆孔内部设置有内螺纹,蝶形螺栓贯穿第二连接板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通过螺纹相连接,该设计通过使用螺纹连接结构简单,便于进行拆卸,因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通过转动轴与睡床主体转动连接,该设计便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进行转动折叠,减小携带空间,本技术结构合理,便于组合安装,携带便捷,使用效果好。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便携式婴儿睡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便携式婴儿睡床中便于携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便携式婴儿睡床中便于携带机构的俯视剖视图;图中:1-睡枕、2-睡床主体、3-便于携带机构、31-第一挡板、32-第一连接板、33-第二挡板、34-第二连接板、35-蝶形螺栓、36-凹形拉手、37-海绵垫、38-转动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婴儿睡床,包括睡枕1、睡床主体2以及便于携带机构3,睡床主体2上侧放置有睡枕1,睡床主体2上侧设置有便于携带机构3。便于携带机构3包括第一挡板31、第一连接板32、第二挡板33、第二连接板34、蝶形螺栓35、凹形拉手36、海绵垫37以及转动轴38,睡床主体2上端面后侧安装有第一挡板31,睡床主体2上端面前侧装配有第二挡板33,睡床主体2上端面右侧安装有第一连接板32,睡床主体2上端面左侧装配有第二连接板34,第一挡板31与睡床主体2连接处安装有转动轴38,第二挡板33与睡床主体2连接处装配有转动轴38,第二连接板34左端面安装有凹形拉手36,第二连接板34左端面连接有蝶形螺栓35,第一挡板31、第一连接板32、第二挡板33和第二连接板34内壁均粘接有海绵垫37,该设计解决了原有婴儿睡床不便于进行携带的问题。第一挡板31和第二挡板33与第一连接板32和第二连接板34连接处均安装有定位柱331,该设计通过使用定位柱331便于在进行组装时进行定位安装,第一挡板31和第二挡板33左端面均开设有圆孔,且圆孔内部设置有内螺纹,蝶形螺栓35贯穿第二连接板34与第一挡板31和第二挡板33通过螺纹相连接,该设计通过使用螺纹连接结构简单,便于进行拆卸。第一挡板31和第二挡板33规格相同,第一连接板32和第二连接板34规格相同,提高了该设计的合理性,第一挡板31和第二挡板33均通过转动轴38与睡床主体2转动连接,该设计便于第一挡板31和第二挡板33进行转动折叠,减小携带空间,睡枕1规格小于睡床主体2规格,该设计便于对睡枕1进行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当需要对睡床主体2进行携带时,使用者通过转动蝶形螺栓35,蝶形螺栓35松动从而使第一连接板32和第二连接板34松动,然后取下蝶形螺栓35,通过手握凹形拉手36对第一连接板32和第二连接板34向外侧施力,第一连接板32和第二连接板34顺着定位柱331脱离第一挡板31和第二挡板33,此时第一挡板31和第二挡板33顺着转动轴38转动与睡床主体2上端面贴合,减小了放置空间,海绵垫37提高了婴儿睡觉时的舒适性,提高了本技术的携带便捷性。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婴儿睡床,包括睡枕、睡床主体以及便于携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睡床主体上侧放置有睡枕,所述睡床主体上侧设置有便于携带机构;所述便于携带机构包括第一挡板、第一连接板、第二挡板、第二连接板、蝶形螺栓、凹形拉手、海绵垫以及转动轴,所述睡床主体上端面后侧安装有第一挡板,所述睡床主体上端面前侧装配有第二挡板,所述睡床主体上端面右侧安装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睡床主体上端面左侧装配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挡板与睡床主体连接处安装有转动轴,所述第二挡板与睡床主体连接处装配有转动轴,所述第二连接板左端面安装有凹形拉手,所述第二连接板左端面连接有蝶形螺栓,所述第一挡板、第一连接板、第二挡板和第二连接板内壁均粘接有海绵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婴儿睡床,包括睡枕、睡床主体以及便于携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睡床主体上侧放置有睡枕,所述睡床主体上侧设置有便于携带机构;所述便于携带机构包括第一挡板、第一连接板、第二挡板、第二连接板、蝶形螺栓、凹形拉手、海绵垫以及转动轴,所述睡床主体上端面后侧安装有第一挡板,所述睡床主体上端面前侧装配有第二挡板,所述睡床主体上端面右侧安装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睡床主体上端面左侧装配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挡板与睡床主体连接处安装有转动轴,所述第二挡板与睡床主体连接处装配有转动轴,所述第二连接板左端面安装有凹形拉手,所述第二连接板左端面连接有蝶形螺栓,所述第一挡板、第一连接板、第二挡板和第二连接板内壁均粘接有海绵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婴儿睡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炳烨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宏洋木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