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座前后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191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椅座前后调节机构,包括座框及设置在座框上的座板,在座框内设有与之固定相连的底座,在座板底面上固定设有滑动座,滑动座沿底座前后滑动并通过手旋式调节螺钉实现相对固定;在滑动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滑块,底座具有底板,底板的左右两侧上方各自固定设有限位板,限位板与底板之间形成滑道,限位板上留有供滑块进入滑道的缺口,滑块自上而下由所述缺口进入滑道内后可沿滑道前后滑动;底板中心处设有长腰孔,滑动座底面上设有螺纹连接孔,手旋式调节螺钉穿入长腰孔连接螺纹连接孔;长腰孔的长度决定了椅座的前后调节范围,当调节好座板位置后,旋转手旋式调节螺钉,使其抵紧底板,实现滑动座与底座之间的相对固定。

Front and back adjusting mechanism of chair s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椅座前后调节机构
本技术涉及坐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座椅的椅座前后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其身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的增高,由于身高的改变,导致其在不同年龄段对座椅的坐深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一把固定的椅子是无法满足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使用要求。现有技术中的可调节坐深的儿童座椅,一般都是在椅座两侧沿长度方向预设多个调节孔,与椅腿安装在一起时,通过相应的调节孔对准椅腿上的安装孔,锁入螺丝进行固定;但这种方式调节起来不太方便,需要将椅子拆开来,调整好后再行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方便调整的椅座前后调节机构,该机构通过座板滑动座与底座的配合,实现座板沿底座的前后位置调整,调节好后锁紧手旋式调节螺钉即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椅座前后调节机构,包括座框及设置在座框上的座板,在座框内设有与之固定相连的底座,在座板底面上固定设有滑动座,滑动座沿底座前后滑动并通过手旋式调节螺钉实现相对固定;在滑动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滑块,底座具有底板,底板的左右两侧上方各自固定设有限位板,限位板与底板之间形成滑道,限位板上留有供滑块进入滑道的缺口,滑块自上而下由所述缺口进入滑道内后可沿滑道前后滑动;底板中心处设有长腰孔,滑动座底面上设有螺纹连接孔,手旋式调节螺钉穿入长腰孔连接螺纹连接孔。作为优选,所述的底板两侧向上延伸有侧板,侧板上端向底板中间方向折弯形成横板,横板再向下折弯形成限位板,所述的缺口形成于横板及限位板上。这样可将滑动座与滑块限制在底座区域内,同时,滑块从缺口进入后,沿椅座前后方向滑动时,被限定在除缺口以外的滑道区域内。作为优选,滑动座左右两侧各设有两个滑块,所述的滑块沿宽度方向凸出于滑动座侧壁;且在滑动座同侧,两个滑块一前一后设置;相对应的,在底板左右两侧的限位板上各对应设有两个缺口。座板通过两个滑块在上下方向限位,保证了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的座框呈口字型,所述的底座设置在座框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底座的前后两端与座框前后两端固定相连,且底座分别与座框两侧之间保持间隔。这样使得底座与座框固定相连后,还不妨碍座框与椅脚之间的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的滑动座内部中空,且滑动座是由座板中心处下沉形成,滑动座上端敞开。作为优选,座板上设置有座垫,座板与座垫通过旋转卡扣固定安装,所述旋转卡扣包括帽体,所述的帽体中部带有插柱,在插柱侧壁上沿其直径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凸起,在座板与座垫上分别设有与凸起及插柱对应的槽孔A、槽孔B,其中槽孔A、槽孔B均前后贯通,旋转卡扣的插柱先穿过座板上的槽孔A后再继续穿过座垫上的槽孔B,同时旋转卡扣使得凸起与槽孔B错开,使得凸起与座板、座垫卡接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座板的可拆卸连接,使得座垫可以清洗,十分方便。作为优选,座垫包括座壳与软垫,槽孔B开设在座壳上。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上述调节机构,使得滑动座可沿座框前后滑动,座框内底座两侧双限位板的设置限制了座板的上下移动,使座板不会张翻,保证了座板的使用安全性;而滑动座沉入座框的底座内给予了座板充分的力学支撑,而在滑动时滑动座与底座的底板接触,保证了一定的阻尼性与摩擦系数;长腰孔的长度决定了椅座的前后调节范围,当调节好座板位置后,旋转手旋式调节螺钉,使其抵紧底板,实现滑动座与底座之间的相对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座椅在坐高为A档位、坐深较浅且脚踏处于收纳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椅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椅腿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椅座与座板调节机构的立体结构爆炸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座垫与坐板未组装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座垫与坐板组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座垫与坐板组装后的主视图;图8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座框与滑动座未组装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座框与滑动座组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椅座与座板调节机构组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11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椅座与座板调节机构组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12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中椅座与座板调节机构组合后的剖面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a部的放大图;图14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座椅在坐高为B档位、坐深较浅且脚踏处于使用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座椅在坐高为C档位、坐深较浅且脚踏处于收纳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座椅在坐高为D档位、坐深较浅且脚踏处于收纳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座椅在坐高为B档位、坐深较浅且脚踏处于使用状态时的侧视图;图18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座椅在坐高为A档位、坐深较浅且脚踏处于收纳状态时的侧视图;图19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脚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脚踏的主视图;图21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脚踏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2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一个椅腿已经安装脚轮,另一个椅腿未安装脚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3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圆棒、柔性承载布及后拉杆在未组合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4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圆棒、柔性承载布及后拉杆在将要与椅腿组合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5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柔性承载布及后拉杆与椅腿组合后且圆棒未穿入时的座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6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座椅在坐高为B档位、坐深较深且脚踏处于收纳状态时的侧视图;图27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座椅在坐高为B档位、坐深较浅且脚踏处于收纳状态时的侧视图;图28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座椅在坐高为B档位、坐深较深且脚踏处于使用状态时的侧视图;图29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座椅在坐高为B档位、坐深较浅且脚踏处于使用状态时的侧视图;图30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座椅的椅背与靠背未组合在一起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1为图5中旋转卡扣的放大示意图;图32为图4中旋转卡扣的放大示意图。各附图标记为:椅腿1;前腿11;后腿12;定位孔13;椅座2;座框21;第一调节孔211;第二调节孔212;紧固件213;座板22;座垫23;椅背3;靠背31;座板调节机构4;滑动座41;滑块411;螺纹连接孔412;底座42;底板421;长腰孔4211;侧板422;横板423;限位板424;滑道425;缺口426;手旋式调节螺钉43;脚踏5;脚踏安装孔51;折耳52;第一耳板521;第二耳板522;通孔5221;脚踏旋钮53;螺杆531;凸出面54;凹陷面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椅座前后调节机构,其特征是:包括座框及设置在座框上的座板,在座框内设有与之固定相连的底座,在座板底面上固定设有滑动座,滑动座沿底座前后滑动并通过手旋式调节螺钉实现相对固定;在滑动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滑块,底座具有底板,底板的左右两侧上方各自固定设有限位板,限位板与底板之间形成滑道,限位板上留有供滑块进入滑道的缺口,滑块自上而下由所述缺口进入滑道内后可沿滑道前后滑动;底板中心处设有长腰孔,滑动座底面上设有螺纹连接孔,手旋式调节螺钉穿入长腰孔连接螺纹连接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椅座前后调节机构,其特征是:包括座框及设置在座框上的座板,在座框内设有与之固定相连的底座,在座板底面上固定设有滑动座,滑动座沿底座前后滑动并通过手旋式调节螺钉实现相对固定;在滑动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滑块,底座具有底板,底板的左右两侧上方各自固定设有限位板,限位板与底板之间形成滑道,限位板上留有供滑块进入滑道的缺口,滑块自上而下由所述缺口进入滑道内后可沿滑道前后滑动;底板中心处设有长腰孔,滑动座底面上设有螺纹连接孔,手旋式调节螺钉穿入长腰孔连接螺纹连接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座前后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两侧向上延伸有侧板,侧板上端向底板中间方向折弯形成横板,横板再向下折弯形成限位板,所述的缺口形成于横板及限位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座前后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滑动座左右两侧各设有两个滑块,所述的滑块沿宽度方向凸出于滑动座侧壁;且在滑动座同侧,两个滑块一前一后设置;相对应的,在底板左右两侧的限位板上各对应设有两个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顾世昌邹永飞费攀燕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两平米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