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床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187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床垫,包括空气加热层、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于空气加热层的表面,所述空气加热层内部设置有通风通道,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与通风通道连通;还包括空气加热层顶面设有软质记忆海绵或硅胶层,软质记忆海绵或硅胶层顶面设有透气层;空气加热层底面设置有支撑层,支撑层底面设置有3D网布或提花面料织布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防止空气加热层塌陷,进而更均匀加热,保证人体的舒适睡眠。

A kind of heating mattr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床垫
本技术涉及床上用品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加热床垫。
技术介绍
床垫是为了保证消费者获得健康而又舒适的睡眠而使用的一种介于人体和床之间的一种物品,种类繁多,床垫的软硬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睡眠的质量。市场上的空气加热床垫,由于大部分是利用空气加热层中致密的空气微孔作为空气管道来造成加热效果,随着床垫的使用时间增长,或者使用者体重过大,造成空气加热层塌陷导致空气加热层里的空气微孔管道堵塞,从而造成加热不均,甚至人体烫伤。申请号为201710465536.4的专利技术专利“通过气体调温的床垫空气加热层”给出了一种技术方案“包括支撑层和设置在所述支撑层内中部的两块主功能层;两块所述主功能层之间形成有主风道,两块所述主功能层与所述支撑层之间形成有外围风道;所述支撑层四周设置有进风口、上出风口、侧出风口一、侧出风口二、侧出风口三和侧出风口四;所述进风口、上出风口、侧出风口一、侧出风口二、侧出风口三、侧出风口四以及所述主风道中部均设置有单独控制的风门,所述主风道与外围风道连通,所述进风口和上出风口与所述主风道连通,所述侧出风口一、侧出风口二、侧出风口三和侧出风口四与所述外围风道连通,所述进风口外接有发热装置;所述主功能层包括若干立方体支撑块、若干长方体支撑块和边框,所述立方体支撑块均匀平铺在主功能层的上部和下部,所述长方体支撑块均匀平铺在主功能层的中部,其中,所述长方体支撑块的体积大于立方体支撑块的体积。”,其结构复杂,制作加工十分困难,制作成本高昂,尤其不能单独放置于现有的床垫上使用,必须配合有上、下支撑层否则中间和四周的风门以及几个主风道遭遇使用者体重过大时,造成风门以及几个主风道处塌陷,甚至使用者无法使用的情况;还有一类加热床垫,其空气加热层只通过一条空气加热管道进行加热,透气的方式采取床垫本体直接散热的方式进行散热,这样会造成空气加热层以及床垫本身的加热不均匀,散热也不合理,同时不能有针对性的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对床垫热量进行分布控制,睡眠时使人体的不同部位上身、腰部和下身对应不同的舒适的温度环境,人身体的每个部位对温度的要求不一样,因为人的心脏跳动产生泵压,让血液循环,输送营养、氧气和温度等,但是血液在传输时从头部到脚部的温度在递减,所以给的温度就是要弥补这方面缺陷,从脚步到头部提供的温度呈递减,解决温度的同时避免出现口干舌操、上火等不适情况的发生,达到最佳的舒适温度感知体验,提高睡眠质量;并且,针对双人床垫,两人睡眠的各自区域温度高低可控制,能满足不同人各自对温度高低的差异化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加热床垫,能有针对性的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对床垫热量进行分布控制,并且能满足不同人各自对温度高低的差异化需求;结构简单合理,制作加工容易,适合于所有人群推广应用。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加热床垫,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加热层、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于空气加热层的表面,所述空气加热层内部设置有通风通道,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与通风通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加热层由有支撑力度的材料制成,所述有支撑力度的材料分成若干支撑块紧密拼接为一体,所述紧密拼接的若干支撑块之间的缝隙为通风通道,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与所述缝隙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块包括上整块(头部)、下整块(脚部)以及中整块(中部),所述中整块包括紧密拼接为一体的若干支撑碎块。进一步地,还包括完全包裹于所述空气加热层外的包裹层,所述包裹层开设有与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配合的包裹层进风口和包裹层出风口,所述包裹层与所述空气加热层用环保粘合剂衔接。具体地,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开设在空气加热层的两侧表面,其中下整块的一侧表面的一端设置进风口,上整块的另一侧表面的一端设置出风口。优选地,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为两个,分别开设在空气加热层的两侧表面,其中一侧表面的一端设置进风口另一端设置出风口,另一侧表面的一端设置进风口另一端设置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均设置有风门。可选地,所述风门为有支撑力度的材料塞或者木塞,方便堵塞或打开风门。进一步地,还包括软质记忆海绵或硅胶层和支撑层,所述软质记忆海绵或硅胶层设置于空气加热层的顶面,所述软质记忆海绵或硅胶层顶面设有透气层,所述透气层为透气面料织布而成;所述支撑层设置于空气加热层的底面,所述支撑层底面设置有3D网布或提花面料织布层。具体地,所述支撑层为高密度海绵、弹簧或椰棕填充而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由有支撑力度的材料制成地空气加热层,通过将空气加热层分成若干支撑块紧密拼接为一体,所述支撑块包括上整块(即头部)、下整块(即脚部)以及中整块(即中部),所述中整块包括紧密拼接为一体的若干支撑碎块,紧密拼接的若干支撑碎块之间的缝隙为通风通道,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与所述缝隙连通,以便热空气在空气加热层内流通,如此能有针对性的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对床垫热量进行分布控制,睡眠时使人体的不同部位上身、腰部和下身对应不同的温度环境,下整块的一侧表面的一端设置进风口,上整块的另一侧表面的一端设置出风口,进风口连接送热风装置的接口本体,能够保证人体下半身与床垫接触部分温度高于上半身接触部分温度,让人体达到最佳的舒适温度感知体验,提高睡眠质量。再者,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为两个,分别开设在空气加热层的两侧表面,其中一侧表面的一端设置进风口另一端设置出风口,另一侧表面的一端设置进风口另一端设置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均设置有能单独进行控制的风门,能够对床垫的区域温度进行针对性控制,满足不同人各自对温度高低的差异化需求。尤其本技术的加热床垫结构简单合理,适合单独放置于现有的床垫上使用,使用性能可靠舒适,制作加工容易,制作成本低廉,适合工业化大生产,适合于所有人群推广应用。通过在空气加热层上面设置有软质记忆海绵或硅胶层,人体不用直接接触纤维或高密度泡沫层,更加保证了人体的舒适睡眠,同时软质记忆海绵或硅胶层上设置有透气层,对于床垫软质记忆海绵或硅胶层进行保护,同时保证了床垫的透气性能;空气加热层下设置有支撑层,对整个床垫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减轻空气加热层受到的下部挤压力,进一步防止空气加热层的塌陷,支撑层下为3D网布或提花面料织布层,形成对支撑层的保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加热床垫的整体结构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加热床垫的整体结构透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3所述的一种加热床垫的空气加热层结构示意图。图中:1-空气加热层;2-进风口;3-出风口;4-通风通道;5-送风装置;6-上整块;7-下整块;8-中整块;9-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热床垫,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加热层、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于空气加热层的表面,所述空气加热层内部设置有通风通道,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与通风通道连通;/n所述空气加热层由有支撑力度的材料制成,所述有支撑力度的材料分成若干支撑块紧密拼接为一体,所述紧密拼接的若干支撑块之间的缝隙为通风通道,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与所述缝隙连通;/n所述支撑块包括上整块、下整块以及中整块,所述中整块包括紧密拼接为一体的若干支撑碎块;/n还包括完全包裹于所述空气加热层外的包裹层,所述包裹层开设有与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配合的包裹层进风口和包裹层出风口,所述包裹层与所述空气加热层用环保粘合剂衔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床垫,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加热层、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于空气加热层的表面,所述空气加热层内部设置有通风通道,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与通风通道连通;
所述空气加热层由有支撑力度的材料制成,所述有支撑力度的材料分成若干支撑块紧密拼接为一体,所述紧密拼接的若干支撑块之间的缝隙为通风通道,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与所述缝隙连通;
所述支撑块包括上整块、下整块以及中整块,所述中整块包括紧密拼接为一体的若干支撑碎块;
还包括完全包裹于所述空气加热层外的包裹层,所述包裹层开设有与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配合的包裹层进风口和包裹层出风口,所述包裹层与所述空气加热层用环保粘合剂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开设在空气加热层的两侧表面,其中下整块的一侧表面的一端设置进风口,上整块的另一侧表面的一端设置出风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传林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海舍创享健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