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于水密门的转把通门密封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186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安装于水密门的转把通门密封件。所述转把通门密封件包括密封管座、转把轴、第一自润滑轴承、第二自润滑轴承和骨架油封;所述密封管座为中空的圆管,所述转把轴为圆柱体,转把轴同轴置于密封管座中;所述第一自润滑轴承和第二自润滑轴承均为翻边轴承,所述第一自润滑轴承和第二自润滑轴承均套在转把轴上,且第一自润滑轴承的翻边和第二自润滑轴承的翻边相对;在所述第一自润滑轴承的上沿上设置有骨架油封,在所述第二自润滑轴承的上沿上也设置有骨架油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转把通门密封件,通过密封构件的设计和优化,实现了转动灵活和密封性能均优的效果。

A kind of sealing element for rotary handle through door installed in watertight d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装于水密门的转把通门密封件
本技术属于密封
,具体涉及一种水密门的转动部件。
技术介绍
船舰上的水密门和常规门设备不同,需要有极大的耐压强度和水密性能,而且要求在整个设备倾斜15°时水密门能够关闭。现有的水密门多为平移式的水密门,且多为金属制成,开启和关闭较为费力,具有操作不灵活的缺陷,在遇到危害时,由于其特殊的固定结构,通常会出现无法打开的状况,必须依靠其他功能器械的辅助才可以打开。专利CN201220092639.3公开了一种船舶液压滑动式水密门,用油缸驱动在导轨上滑动的水密门,所述油缸通过油管与液压泵站相连,所述液压泵站通过电缆与门控装置相连。该专利技术用泵提供门开启或关闭的驱动力,虽然节省了人力,但又导致了船舶结构的复杂和能耗上升。采用转动启闭的水密门,就需要在门上安装转动部件。该转动部件既要保证门能灵活开启和关闭,又要保证水密门整体的水密性能和耐海水腐蚀能力。因为水密门至少重几十公斤,所以转动部件的高机械强度也是必须具备的条件。技术专利CN203823063U提出一种火电厂制粉系统风门门轴密封装置。门轴密封座焊接固定在原风门门轴卡兰座上,将弹性密封体填充于风门门轴密封座槽内,将三组密封环,斜45度切口,粘接套装在门轴上,与弹性密封体形成多层迷宫密封结构。上述的现有技术的密封结构具有安装复杂的特征,而且并不适用于水密门上转动部件的密封。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安装于水密门的转把通门密封件。实现本技术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安装于水密门的转把通门密封件,包括密封管座、转把轴、第一自润滑轴承、第二自润滑轴承和骨架油封;所述密封管座为中空的圆管,所述转把轴为圆柱体,转把轴同轴置于密封管座中;所述第一自润滑轴承和第二自润滑轴承均为翻边轴承,所述第一自润滑轴承和第二自润滑轴承均套在转把轴上,且第一自润滑轴承的翻边和第二自润滑轴承的翻边相对;在所述第一自润滑轴承的上沿上设置有骨架油封,在所述第二自润滑轴承的的上沿上也设置有骨架油封。其中,所述转把轴在所述第一自润滑轴承所在的一端起,于长度30~35%位置处设置有凸起,所述第一自润滑轴承的翻边和所述凸起相贴。其中,所述第一自润滑轴承总高度为22~28mm,轴承主体的外径为20~22mm,翻边的外径为26~30mm。优选地,所述第二自润滑轴承总高度为19~21mm,轴承主体的外径为17~19mm,翻边的外径为24~26mm。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自润滑轴承和第二自润滑轴承的材质均为高力黄铜加石墨。其中,所述密封管座靠近两端的部分设置有内螺纹;在所述第一自润滑轴承外套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设置有外螺纹,与所述密封管座一端的内螺纹相配合;在所述第二自润滑轴承外套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设置有外螺纹,与所述密封管座另一端的内螺纹相配合。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的外径均比所述密封管座的外径大6~10mm。例如,密封管座的外径为35~40mm,管壁厚2~3mm,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的外径为45~50mm。其中,所述第一螺母的高度为22~25mm,所述第二螺母的高度为18~20mm。本技术所述的转把通门密封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转把轴同轴置于密封管座中;安装骨架油封,在骨架油封处加注润滑脂;将所述第一自润滑轴承和第二自润滑轴承均套在转把轴上,控制转把轴轴向间隙为0.4~0.6mm。所述的制备方法,进一步还包括:制备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去除毛刺和锐角,加工第一螺母的内径以与所述第一自润滑轴承配合;加工第二螺母的内径以与所述第二自润滑轴承配合;安装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使转把轴一端伸出第一螺母外2~3mm,转把轴另一端伸出第二螺母外2~3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出的转把通门密封件,用于转动式的水密门的安装,用以转动开启或关闭水密门。安装了本转把通门密封件的水密门可以一只手转动开启和关闭,提高了操作灵活性。通过密封构件的设计和优化,实现了转动灵活和密封性能均优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转把通门密封件的正面视图。图2为本技术转把通门密封件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转把通门密封件的剖视图。图4为第一自润滑轴承的立体图。图5为第一自润滑轴承的剖视图。图6为第一螺母的剖视图。图中部件和编号的对应为:密封管座1,第一螺母201,第二螺母202,第一自润滑轴承301,第二自润滑轴承302,骨架油封4,转把轴5,凸起50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安装于水密门的转把通门密封件。参见图1、图2和图3,转把通门密封件包括密封管座1、转把轴5、第一自润滑轴承301、第二自润滑轴承302和骨架油封4;所述密封管座1为中空的圆管,所述转把轴5为圆柱体,转把轴5同轴置于密封管座1中;所述第一自润滑轴承301和第二自润滑轴承302均为翻边轴承,所述第一自润滑轴承和第二自润滑轴承均套在转把轴5上,且第一自润滑轴承301的翻边和第二自润滑轴承302的翻边相对;在所述第一自润滑轴承的上沿上设置有骨架油封4,在所述第二自润滑轴承的的上沿上也设置有骨架油封。参见图3,所述转把轴在所述第一自润滑轴承所在的一端起,于长度30~35%位置处设置有凸起501,所述第一自润滑轴承的翻边和所述凸起相贴。本实施例提供的尺寸参数为:转把轴长155mm,凸起501位于49mm处。其中,所述第一自润滑轴承总高度为22~28mm,轴承主体的外径为20~22mm,翻边的外径为26~30mm。所述第二自润滑轴承总高度为19~21mm,轴承主体的外径为17~19mm,翻边的外径为24~26mm。图4和图5示出本实施例的第一自润滑轴承的图例:总高度为25mm,轴承主体的外径为21mm,内径15mm,翻边的外径为28mm,重0.04kg。第二自润滑轴承的形状同第一自润滑轴承,但尺寸不同:总高度为20mm,轴承主体的外径为18mm,内径12mm,翻边的外径为25mm,重0.03kg。所述第一自润滑轴承和第二自润滑轴承的材质均为高力黄铜加石墨。所述密封管座1靠近两端的部分设置有内螺纹;在所述第一自润滑轴承301外套有第一螺母201,所述第一螺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装于水密门的转把通门密封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管座、转把轴、第一自润滑轴承、第二自润滑轴承和骨架油封;/n所述密封管座为中空的圆管,所述转把轴为圆柱体,转把轴同轴置于密封管座中;/n所述第一自润滑轴承和第二自润滑轴承均为翻边轴承,所述第一自润滑轴承和第二自润滑轴承均套在转把轴上,且第一自润滑轴承的翻边和第二自润滑轴承的翻边相对;在所述第一自润滑轴承的上沿上设置有骨架油封,在所述第二自润滑轴承的上沿上也设置有骨架油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装于水密门的转把通门密封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管座、转把轴、第一自润滑轴承、第二自润滑轴承和骨架油封;
所述密封管座为中空的圆管,所述转把轴为圆柱体,转把轴同轴置于密封管座中;
所述第一自润滑轴承和第二自润滑轴承均为翻边轴承,所述第一自润滑轴承和第二自润滑轴承均套在转把轴上,且第一自润滑轴承的翻边和第二自润滑轴承的翻边相对;在所述第一自润滑轴承的上沿上设置有骨架油封,在所述第二自润滑轴承的上沿上也设置有骨架油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把通门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把轴在所述第一自润滑轴承所在的一端起,于长度30~35%位置处设置有凸起,所述第一自润滑轴承的翻边和所述凸起相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把通门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润滑轴承总高度为22~28mm,轴承主体的外径为20~22mm,翻边的外径为26~3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把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翔张小康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铁能通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