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机械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136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施工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施工机械护栏。其包括护栏板,护栏板的底端处设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圆形的底盘,底盘的端面上均匀设有通孔,底盘上连接有与护栏板相连的支撑柱;支撑柱内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靠近支撑柱外侧面的侧壁上设有连通支撑柱外侧的第二滑槽;支撑柱的外侧面设有转动机构,转动机构包括位于第一滑槽内的第一转环和位于支撑柱外侧面处的第二转环,第一转环和第二转环之间通过位于第二滑槽内的连接部相连;第二转环靠近支撑柱外侧面的侧面上螺纹连接有转动柱,转动柱的底端部设有与通孔相对应的插杆。通过转动机构和固定机构的设置,使得插杆插入安装地面,从而增加护栏的稳定性,同时也方便安装操作。

A guardrail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工机械护栏
本技术涉及机械施工用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施工机械护栏。
技术介绍
目前,在进行土木工程工作时,尤其是修建建筑物的时候,建筑施工场地通常需要用到防护栏来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和过往行人的安全,在修建建筑的时候由于场地复杂,无法使用正规的大规模的防护栏,因此防护栏通常都是临时搭建的。临时搭建的防护栏稳定性较差,被大风吹或被大力撞击就可以将防护栏撞到,容易给工人带来许多不必要的工作,而且,由于搭建场地复杂,搭建的地面通常是不平整的,护栏在搭建时不方便,无法快速完成搭建,不利于施工的完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护栏稳定性较差以及地面不平整,搭建安装不方便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施工机械护栏。其能够实现增加护栏的稳定性以及能够调节高度,便于护栏在不平整地面上的安装的效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施工机械护栏,其包括护栏板,护栏板的底端处设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圆形的底盘,底盘的端面上沿底盘的周向均匀设有通孔,底盘上连接有与护栏板相连的支撑柱;支撑柱内沿支撑柱的周向设有呈圆环状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靠近支撑柱外侧面的侧壁上设有连通支撑柱外侧的第二滑槽;支撑柱的外侧面且位于第二滑槽处转动设有转动机构,转动机构包括位于第一滑槽内的第一转环和位于支撑柱外侧面处的第二转环,第一转环和第二转环之间通过位于第二滑槽内的连接部相连;第二转环靠近支撑柱外侧面的侧面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转动柱,第一转动柱位于底盘与第二转环之间且支撑柱穿过第一转动柱设置,第一转动柱的底端部向四周延伸形成安装部,安装部的下端面上设有与通孔相对应的插杆,插杆与第一转动柱的总长度和底盘的底面与第二滑槽的下侧壁之间的长度相等。本技术中,通过固定机构的设置,使得固定机构能够对护栏板进行安装固定;通过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一转环、第二转环、第一转动柱和插杆的设置,使得转动第一转环能够带动第一转动柱升降,进而使插杆能够插入土壤中对护栏板进行固定,从而增加护栏板的稳定性;其中,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一转环、第二转环和连接部的设置,使得转动机构能够位于支撑柱上的同时转动机构能够转动,从而实现插杆的升降;其中,插杆与第一转动柱的总长度和底盘的底面与第二滑槽的下侧壁之间的长度相等的设置,使得插杆的端部在第一转动柱位于最顶端时插杆能够位于通孔内,进而使第一转环转动带动第一转动柱转动时插杆不会转动,从而实现插杆的升降。本技术通过以上的技术方案,使得插杆插入安装地面,从而增加护栏的稳定性,同时也方便安装操作。作为优选,第一转环包括相对设置的上第一转环和下第一转环,第二转环包括相对设置的上第二转环和下第二转环,上第一转环和上第二转环通过上连接部相连,下第一转环和下第二转环通过下连接部相连;下连接部的上侧面沿着支撑柱的周向设有横截面呈T型的第三滑槽,上连接部的下侧面上设有与第三滑槽相配合的滑轨;上第二转环靠近支撑柱外侧面的侧面上螺纹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的顶端与护栏板相连。本技术中,通过连接柱、上第二转环、上第一转环和上连接部的设置,使得转动上第一转环能够调节连接柱的升降,进而调节固定机构的高度,从而便于护栏在不平整的地面上的安装;其中,第三滑槽和滑轨的设置,使得第三滑槽和滑轨的配合,进而使得转动机构能够沿连接部对称分成两部分,同时这两部分能够在支撑柱上得到安装且能够单独转动,从而实现单独调节固定机构的高度和插杆插入地面对护栏进行固定。作为优选,护栏板的一端面设有延伸部,延伸部的上端面设有第二转动柱;护栏板的另一端部设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设有与第二转动柱相配合的转动槽。本技术中,通过第二转动柱和转动槽的设置,使得第二转动柱与转动槽相配合,使得护栏能够快速的组装和拆卸,同时组装在一起的护栏能够调节方向,从而方便护栏的快速安装。作为优选,插杆的下端部设有锥头。本技术中,通过锥头的设置,使得锥头能够减小插杆端部与地面之间的阻力,从而较佳地使插杆插入土壤。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的一种施工机械护栏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的固定机构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中的固定机构的竖剖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A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1中转动机构的示意图。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00、护栏板;111、固定机构;121、延伸部;122、第二转动柱;123、固定座;124、转动槽;211、底盘;212、通孔;221、支撑柱;231、安装部;232、插杆;241、第二转环;311、第一转动柱;321、锥头;331、连接柱;411、第一滑槽;412、第二滑槽;421、第一转环;421a、上第一转环;421b、下第一转环;422、第二转环;422a、上第二转环;422b、下第二转环;423、连接部;423a、上连接部;423b、下连接部;511、滑轨;512第三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实施例1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施工机械护栏,其包括护栏板100,护栏板100的底端处设有固定机构111,固定机构111包括圆形的底盘211,底盘211的端面上沿底盘211的周向均匀设有通孔212,底盘211上连接有与护栏板100相连的支撑柱221;支撑柱221内沿支撑柱221的周向设有呈圆环状的第一滑槽411,第一滑槽411靠近支撑柱221外侧面的侧壁上设有连通支撑柱221外侧的第二滑槽412;支撑柱221的外侧面且位于第二滑槽412处转动设有转动机构241,转动机构241包括位于第一滑槽411内的第一转环421和位于支撑柱221外侧面处的第二转环422,第一转环421和第二转环422之间通过位于第二滑槽412内的连接部423相连;第二转环422靠近支撑柱221外侧面的侧面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转动柱311,第一转动柱311位于底盘211与第二转环422之间且支撑柱221穿过第一转动柱311设置,第一转动柱311的底端部向四周延伸形成安装部231,安装部231的下端面上设有与通孔212相对应的插杆232,插杆232与第一转动柱311的总长度和底盘211的底面与第二滑槽412的下侧壁之间的长度相等。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机构111的设置,使得固定机构111能够对护栏板100进行安装固定;通过第一滑槽411、第二滑槽412、第一转环421、第二转环422、第一转动柱311和插杆232的设置,使得转动第一转环421能够带动转动柱331升降,进而使插杆232能够插入土壤中对护栏板100进行固定,从而增加护栏板100的稳定性;其中,第一滑槽411、第二滑槽412、第一转环421、第二转环422和连接部423的设置,使得转动机构241能够位于支撑柱221上的同时转动机构241能够转动,从而实现插杆232的升降;其中,插杆232与第一转动柱31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施工机械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护栏板(100),护栏板(100)的底端处设有固定机构(111),固定机构(111)包括圆形的底盘(211),底盘(211)的端面上沿底盘(211)的周向均匀设有通孔(212),底盘(211)上连接有与护栏板(100)相连的支撑柱(221);支撑柱(221)内沿支撑柱(221)的周向设有呈圆环状的第一滑槽(411),第一滑槽(411)靠近支撑柱(221)外侧面的侧壁上设有连通支撑柱(221)外侧的第二滑槽(412);支撑柱(221)的外侧面且位于第二滑槽(412)处转动设有转动机构(241),转动机构(241)包括位于第一滑槽(411)内的第一转环(421)和位于支撑柱(221)外侧面处的第二转环(422),第一转环(421)和第二转环(422)之间通过位于第二滑槽(412)内的连接部(423)相连;第二转环(422)靠近支撑柱(221)外侧面的侧面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转动柱(311),第一转动柱(311)位于底盘(211)与第二转环(422)之间且支撑柱(221)穿过第一转动柱(311)设置,第一转动柱(311)的底端部向四周延伸形成安装部(231),安装部(231)的下端面上设有与通孔(212)相对应的插杆(232),插杆(232)与第一转动柱(311)的总长度和底盘(211)的底面与第二滑槽(412)的下侧壁之间的长度相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机械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护栏板(100),护栏板(100)的底端处设有固定机构(111),固定机构(111)包括圆形的底盘(211),底盘(211)的端面上沿底盘(211)的周向均匀设有通孔(212),底盘(211)上连接有与护栏板(100)相连的支撑柱(221);支撑柱(221)内沿支撑柱(221)的周向设有呈圆环状的第一滑槽(411),第一滑槽(411)靠近支撑柱(221)外侧面的侧壁上设有连通支撑柱(221)外侧的第二滑槽(412);支撑柱(221)的外侧面且位于第二滑槽(412)处转动设有转动机构(241),转动机构(241)包括位于第一滑槽(411)内的第一转环(421)和位于支撑柱(221)外侧面处的第二转环(422),第一转环(421)和第二转环(422)之间通过位于第二滑槽(412)内的连接部(423)相连;第二转环(422)靠近支撑柱(221)外侧面的侧面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转动柱(311),第一转动柱(311)位于底盘(211)与第二转环(422)之间且支撑柱(221)穿过第一转动柱(311)设置,第一转动柱(311)的底端部向四周延伸形成安装部(231),安装部(231)的下端面上设有与通孔(212)相对应的插杆(232),插杆(232)与第一转动柱(311)的总长度和底盘(211)的底面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家宝赵晓栋赖家伟戚鹏魏庆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