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096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1:37
一种伞,其特征在于包括伞面、支撑伞面的多组伞骨组件、开伞弹性件、中棒、上巢、中巢、下巢、伞把、剪叉机构、静收伞盒、动收伞盒、接力杆、推块、顶块、插销、辅助弹性件等机构连接件。所述伞骨组件呈圆周、对称性分布在中棒周围,每一组对称伞骨组件包含两组平面六连杆机构,即支撑杆前段、支撑杆前段’、拉杆与拉杆’、中巢、下巢组成的A平面六连杆机构,及支撑杆、支撑杆’、长骨前段、长骨前段’、上巢、下巢,组成的B平面六连杆机构。两组平面六连杆机构由支撑杆驱动机构驱动。

An umbrell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
本专利技术涉及伞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直杆伞、折叠伞。
技术介绍
伞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是必须的日常用品,有各种各样的,手动的,自动的,直杆的、折叠的。但是,除了电动的之外,以上的伞具在使用中,都要双手操作,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在日常的生活中提供一种使用更方便的伞。在本文的相关描述中,以伞把所在的位置,定义为方向向下,以上巢所在的位置,定义为方向向上。以中棒的方向为纵向,垂直中棒的方向为横向。一种伞,包括伞面、支撑伞面的伞骨组件,包括长骨、支撑杆、拉杆等,还包括上巢、开伞弹性件、中巢、中棒、下巢、伞把,剪叉机构、推块、插销、接力杆、顶块、按键、辅助弹性件、静合伞盒、动合伞盒等元件。根据各元件的相互配合,组成以下各机构。以下机构元件并非独立存在,没有表述在机构内的元件,参见更详细的图文表述。伞骨组件机构:包括所述伞骨组件,即长骨、拉杆、支撑杆等组成,伞具中,有多股对称的伞骨组件,本文中以一组伞骨组件连接的机构为例讲述。与其对称的另一组伞骨组件,可参考图13。所述伞骨组件,以所述上巢、所述中巢、所述下巢、所述伞中棒为中心对称分布;所述长骨支撑伞面,其一端与所述上巢铰接;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所述下巢铰接,另一端与所述长骨的中间接头铰接;所述拉杆一端与所述中巢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的中间接头铰接。所述拉杆位于所述长骨与所述支撑杆夹角之间。所述伞骨组件相互铰接,所述伞骨组件及其多组相互对称的伞骨组件,构成伞骨组件机构。所述伞骨组件机构,在驱动元件的运动下,开合伞骨,实现伞面的打开与合拢。剪叉机构:由多组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尺寸相同、等距对称、运动相似的剪杆组成的剪叉单元依次串联而成,还包括铰销等元件。所述剪叉机构包括首剪叉单元、二剪叉单元、三剪叉单元、四剪叉单元、五剪叉单元、六剪叉单元……等等,直至末剪叉单元。所述剪叉机构,在所述伞把剪叉机构槽内作伸展、折叠的直线运动。所述首剪叉单元包括剪杆1和剪杆2。所述剪杆1上开有三个铰销孔,剪杆1首销孔、剪杆1中销孔、剪杆1尾销孔,所述剪杆2上同样开有相同的铰销孔。本文所述的剪杆,也都开有相同的铰销孔,以便实现等距对称的剪叉运动,以下相同。所述首剪叉单元的剪杆1首铰销孔与所述伞把铰销孔通过铰销10铰接。所述首剪叉单元的剪杆2首铰销孔与所述伞把铰销槽通过铰销20滑动连接。所述剪杆1中铰销孔与所述剪杆2中铰销孔通过铰销铰接,本文所述构成每组剪叉单元的剪杆元件,都是通过剪杆中间铰销孔铰接,以下相同。所述首剪叉单元的剪杆的末铰销孔,与串联在其后的剪叉单元剪杆的首铰销孔通过铰销铰接,以下依此类推,下不赘述。所述二剪叉单元包括剪杆3和剪杆4;所述三剪叉单元包括剪杆5和剪叉6;所述四剪叉单元包括剪杆7和剪杆8;所述五剪叉单元包括剪杆9和剪杆10;所述六剪叉单元包括剪杆11和剪杆12;所述末剪叉单元包括剪杆N和剪杆N+1。所述剪杆N+1尾铰销孔通过铰销17与所述推块铰销孔铰接;所述剪杆N尾铰销孔通过铰销27与所述推块铰销槽滑动连接。所述剪叉机构在所述伞把剪叉机构槽内运动,所述铰销11~16穿过对应的剪叉单元的剪杆的同时,也穿过所述静开伞盒槽,铰销21~26穿过对应的剪叉单元的剪杆的同时,也穿过所述动开伞盒槽。通过所述剪叉机构的伸展和折叠,完成直线运动的位移。剪叉机构是一种直线运动机构,通过驱动所述剪叉机构,提供压缩所述开伞弹性件的动力。远距外传机构:包括所述插销、顶块、接力杆、中棒等。所述插销不仅插在所述顶块插销槽中固定,还穿过所述中棒插销槽、沿所述中棒插销槽滑动,并且露在所述中棒外面的所述插销部分,固定在所述下巢插销槽内。所述接力杆安装在所述中棒内,一端固定在所述推块上,另一端连接固定所述顶块。所述顶块固定在所述接力杆上。所述中棒开有插销槽,底端固定在所述伞把上。所述远距外传机构,承接力的传递,延长传递的距离,延伸力传递的方向与范围。合伞动力机构(499):包括所述伞把、静合伞盒、动合伞盒、推块、剪叉机构等。所述伞把上开有剪叉机构槽。所述伞把上还开有剪叉铰销孔与剪叉铰销槽,所述剪叉机构首剪叉单元剪杆1与所述伞把剪叉铰销孔通过铰销10铰接;所述剪叉机构首剪叉单元剪杆2与所述伞把铰销槽通过铰销20滑动连接。所述剪叉机构在所述伞把剪叉机构槽内运动。所述推块开有推块铰销孔、推块铰销槽以及被所述按键顶住的推块凸台。所述末剪叉单元包括剪杆N与剪杆N+1。所述剪杆N+1尾铰销孔通过铰销17与所述推块铰销孔铰接;所述剪杆N尾铰销孔通过铰销27与所述推块铰销槽滑动连接。所述推块随所述剪叉机构伸展而伸展,随所述剪叉机构折叠而折叠。所述静合伞盒,开有静合伞盒铰销槽,且所述静合伞盒穿过所述伞把静合伞盒槽。所述铰销11~铰销16、所述铰销21~铰销26,分别把所述首剪叉单元~六剪叉单元串联铰接起来。所述铰销11~铰销16分别穿过所述静合伞盒铰销槽并分别与所述静合伞盒铰销槽滑动连接。所述动合伞盒,开有动合伞盒铰销槽,且所述动合伞盒穿过所述伞把动合伞盒槽并沿所述伞把动合伞盒槽滑动。所述铰销11~铰销16、所述铰销21~铰销26,分别把所述首剪叉单元~六剪叉单元串联铰接起来。所述铰销21~铰销26穿过所述动合伞盒铰销槽并分别与所述动合伞盒铰销槽滑动连接。所述合伞动力机构(499),把人手上施加的力,转变成驱动所述剪叉机构伸展的力。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伞把上开有剪叉机构槽。所述伞把上还开有剪叉铰销孔与剪叉铰销槽,所述剪叉机构首剪叉单元剪杆1与所述伞把剪叉铰销孔通过铰销10铰接;所述剪叉机构首剪叉单元的剪杆2首铰销孔与所述伞把铰销槽通过铰销20滑动连接。与所述静合伞盒槽滑动连接的所述铰销11~铰销16,与所述动合伞盒槽滑动连接的铰销21~26,都与所述剪叉机构的对应的剪叉单元铰接。当伞面处于打开位置、所述剪叉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用手按压所述静合伞盒与所述动合伞盒,所述静合伞盒与所述动合伞盒挤压与之滑动连接的所述铰销11~铰销16、所述铰销21~铰销26,带动所述剪叉机构的各剪叉单元因被挤压而伸展,展开直线运动。所述铰销20在所述伞把铰销槽内滑动,带动与之铰接的所述首剪叉单元剪杆2随之滑动伸展。所述动合伞盒沿所述伞把动合伞盒槽向所述伞把中心靠拢。所述剪叉机构在所述伞把剪叉机构槽内展开直线伸展运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键装在所述伞把按键槽,设有所述按键头部。所述伞把通过所述按键铰销与所述按键铰接,所述按键一端被所述扭簧顶着,另一端靠在所述伞把按键槽下边缘,保持在所述伞把按键槽内竖直。所述剪叉机构在所述伞把剪叉机构槽内直线伸展,当随剪叉机构直线伸展的所述推块挤压被所述扭簧顶着的所述按键头部并跃过时,伞面合拢,并且所述按键头部在所述扭簧的作用下恢复竖直状态并钩住所述推块凸台。使所述推块不能下移,与所述推块连接在一起的所述剪叉机构,同样不能进行折叠、下移的运动。阻挡所述开伞弹性件弹力的释放,实现合伞后的状态保持及对所述开伞弹性件储能的保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扭簧一端被伞把挡住,另一端顶住所述按键上部,所述按键与所述按键铰销铰接。所述按键下部靠住所述伞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伞,其特征在于包括伞面、支撑伞面的多组伞骨组件(300)、开伞弹性件(240)、中棒(200)、上巢(210)、中巢(220)、下巢(230)、伞把(100)、剪叉机构(400)、静合伞盒(350)、动合伞盒(360)、接力杆(492)、推块(490)、顶块(493)、插销(491)、辅助弹性件(250)等机构连接件;所述伞骨组件(300)呈圆周、对称性分布在中棒(200)周围,每一组对称伞骨组件包含两组平面六连杆机构,即支撑杆前段(320.2)、支撑杆前段’(325.2)、拉杆(330)与拉杆’(335)、中巢(220)、下巢(230)组成的A平面六连杆机构,及支撑杆(320)、支撑杆’(325)、长骨前段(310.2)、长骨前段’(315.2)、上巢(210)、下巢(230),组成的B平面六连杆机构(580);伞把(100)上装有中棒(200)、按键(500)、剪叉机构(400)、静合伞盒(350)和动合伞盒(360),推块(490)连接在剪叉机构(400)末剪叉单元(480)上,伞把(100)、静合伞盒(350)、动合伞盒(360)、推块(490)、剪叉机构(400)等组成合伞动力机构(499);接力杆(492)安装在中棒内,下端连接在推块(490)上,上端固定连接顶块(493),插销(491)穿过中棒插销槽(200.1)插入顶块插销槽(493.1),且插销(491)露在中棒(200)外的部分固定连接在下巢插销固定槽(230.2)内,接力杆(492)、顶块(493)、插销(491)、中棒(200)等构成了远距外传机构(494);下巢(230)套设在中棒(200)上滑动,露在中棒(200)外部的插销(491)固定连接在下巢插销固定槽(230.2)内,开伞弹性件(240)套设在中棒上且安装在下巢(230)之上,中巢(220)套设在中棒且安装在开伞弹性件(240)之上,开伞弹性件(240)在下巢(230)与中巢(220)之间夹着,支撑杆前段(320.2)端铰接在下巢上,支撑杆后段(320.3)端铰接在长骨中间接头(310.1)上,长骨前段(310.2)端铰接在上巢(210)上,拉杆(330)一端铰接在中巢(220)上,另一端铰接在支撑杆中间接头(320.1)上, 下巢(230)、中巢(220)、开伞弹性件(240)、拉杆(330)、支撑杆(320),组成了支撑杆驱动机构(340);伞面的开合,由以上机构组件的联动,驱动长骨(310)的开合实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伞,其特征在于包括伞面、支撑伞面的多组伞骨组件(300)、开伞弹性件(240)、中棒(200)、上巢(210)、中巢(220)、下巢(230)、伞把(100)、剪叉机构(400)、静合伞盒(350)、动合伞盒(360)、接力杆(492)、推块(490)、顶块(493)、插销(491)、辅助弹性件(250)等机构连接件;所述伞骨组件(300)呈圆周、对称性分布在中棒(200)周围,每一组对称伞骨组件包含两组平面六连杆机构,即支撑杆前段(320.2)、支撑杆前段’(325.2)、拉杆(330)与拉杆’(335)、中巢(220)、下巢(230)组成的A平面六连杆机构,及支撑杆(320)、支撑杆’(325)、长骨前段(310.2)、长骨前段’(315.2)、上巢(210)、下巢(230),组成的B平面六连杆机构(580);伞把(100)上装有中棒(200)、按键(500)、剪叉机构(400)、静合伞盒(350)和动合伞盒(360),推块(490)连接在剪叉机构(400)末剪叉单元(480)上,伞把(100)、静合伞盒(350)、动合伞盒(360)、推块(490)、剪叉机构(400)等组成合伞动力机构(499);接力杆(492)安装在中棒内,下端连接在推块(490)上,上端固定连接顶块(493),插销(491)穿过中棒插销槽(200.1)插入顶块插销槽(493.1),且插销(491)露在中棒(200)外的部分固定连接在下巢插销固定槽(230.2)内,接力杆(492)、顶块(493)、插销(491)、中棒(200)等构成了远距外传机构(494);下巢(230)套设在中棒(200)上滑动,露在中棒(200)外部的插销(491)固定连接在下巢插销固定槽(230.2)内,开伞弹性件(240)套设在中棒上且安装在下巢(230)之上,中巢(220)套设在中棒且安装在开伞弹性件(240)之上,开伞弹性件(240)在下巢(230)与中巢(220)之间夹着,支撑杆前段(320.2)端铰接在下巢上,支撑杆后段(320.3)端铰接在长骨中间接头(310.1)上,长骨前段(310.2)端铰接在上巢(210)上,拉杆(330)一端铰接在中巢(220)上,另一端铰接在支撑杆中间接头(320.1)上,下巢(230)、中巢(220)、开伞弹性件(240)、拉杆(330)、支撑杆(320),组成了支撑杆驱动机构(340);伞面的开合,由以上机构组件的联动,驱动长骨(310)的开合实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长骨前段(310.2)端铰接在上巢(210)上,拉杆(330)一端铰接在中巢(220)上,另一端铰接在支撑杆中间接头(320.1),支撑杆前段(320.2)端铰接在下巢(230)上,支撑杆后段(320.3)铰接在长骨中间接头(310.1)上,拉杆(330)的安装位置在长骨(310)与支撑杆(320)的夹角之间;支撑杆前段(320.2)、支撑杆前段’(325.2)、拉杆(330)与拉杆’(335)、中巢(220)、下巢(230)组成的A平面六连杆机构,在开伞时受开伞弹性件(240)的弹力作用,向下运动,合伞时受远距外传机构(494)的上推的力的作用,向上运动;支撑杆(320)、支撑杆’(325)、长骨前段(310.2)、长骨前段’(315.2)、上巢(210)、下巢(230),组成的B平面六连杆机构(580)在开伞时受开伞弹性件(240)的弹力作用,向下运动,合伞时受远距外传机构(494)的上推的力的作用,向上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特征在支于撑杆前段(320.2)端通过支撑杆头铰销(321)与下巢(230)铰接,支撑杆后段(320.3)端通过支撑杆尾铰销(322)铰接在长骨中间接头(310.1)上;拉杆(330)一端通过拉杆头铰销(331)与中巢(220)铰接,另一端通过拉杆尾铰销(332)与支撑杆中间接头(320.1)铰接;长骨(310)一端通过长骨铰销(311)铰接在上巢(210);线段长度有如下关系:b1<GW;(b2+GW)>EF;b1是中棒中心线(H)与支撑杆中心线(Y)的交点(P)与支撑杆中心线(Y)与拉杆中心线(T)的交点(W)之间的线段;b2是支撑杆中心线(Y)与拉杆中心线(T)的交点(W)与长骨中心线(X)与支撑杆中心线(Y)的交点(F)之间的线段;GW是中棒中心线(H)与拉杆中心线(T)的交点(G)与支撑杆中心线(Y)与拉杆中心线(T)的交点(W)之间的线段;EF是中棒中心线(H)与长骨中心线(X)的交点(E)与长骨中心线(X)与支撑杆中心线(Y)的交点(F)之间的线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伞把(100)上安装有直线运动机构,不仅是支持人手把持的作用,还是安装机构的底架;伞把(100)上开有剪叉铰销孔(100.1),作为剪叉机构(400)的固定铰销座;伞把(100)上开有剪叉铰销槽(100.2),作为剪叉机构(400)活动铰销的滑动空间;伞把(100)开有剪叉机构槽(100.7),剪叉机构(400)伸展、折叠穿过的空间;伞把(100)上开有静合伞盒槽(100.3),安装静合伞盒(350);伞把(100)上开有动合伞盒槽(100.4),安装动合伞盒(360);合伞动力机构(499)以伞把(100)为底架,装有剪叉机构及与其连接的推块(490)、静合伞盒和动和伞盒、铰销等;剪叉机构(400)由多组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尺寸相同、等距对称、运动相似的剪杆组成的剪叉单元串联而成,通过剪叉式的运动,展现直线位移,其它直线运动机构,如萨鲁斯机构等也同样的可以应用于合伞动力机构中;连接在剪叉机构末剪叉单元上的推块(490),把以直线运动机构的直线位移,转化成便于联接的平台块的直线位移,承接、传递直线运动机构伸展的推力、折叠的拉力给接力杆(492);铰销11(511)~铰销16(516)分别穿过静合伞盒铰销槽(350.1)且串联对应的剪叉单元,把静合伞盒(350)与剪叉机构(400)滑动连接起来,铰销21(521)~铰销26(526)分别穿过动合伞盒铰销槽(3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友军宋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宝电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