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挖孔桩止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人工挖孔桩止水结构。
技术介绍
在沿河或沿江地区,临近主河道区域河滩覆盖层往往较薄,且具有较强的透水性,浅滩处岩层面往往较高,采用桩基础时入岩深度大,采用机械钻孔工艺受入岩深度及岩层硬度影响,施工进度缓慢,工期不能保证,通常会采用人孔挖孔、岩层爆破的成孔工艺,但采用人工挖孔桩又会在施工过程中面临孔内严重积水导致无法施工的问题,人工挖孔的止水结构通常做法为:通过加大护壁的厚度,护壁混凝土采用抗渗混凝土,在护壁施工段的接缝处用密封止水浆抹一圈,但此施工工艺的止水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人工挖孔桩止水结构,其克服了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人工挖孔桩止水结构,它包括置于桩孔内的止水钢护筒,止水钢护筒与桩孔内壁之间填充水泥浆,形成桩孔止水结构,该止水钢护筒的中心轴线与桩孔中心轴线重合。一实施例之中:还包括若干内撑,该若干内撑沿止水钢护筒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在止水钢护筒内且内撑的径向外周与止水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挖孔桩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桩孔内的止水钢护筒,止水钢护筒与桩孔内壁之间填充水泥浆,形成桩孔止水结构,该止水钢护筒的中心轴线与桩孔中心轴线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挖孔桩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桩孔内的止水钢护筒,止水钢护筒与桩孔内壁之间填充水泥浆,形成桩孔止水结构,该止水钢护筒的中心轴线与桩孔中心轴线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挖孔桩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内撑,该若干内撑沿止水钢护筒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在止水钢护筒内且内撑的径向外周与止水钢护筒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工挖孔桩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撑包括若干螺纹钢筋,该若干螺纹钢筋的中心处在同一平面内交叉设置并沿圆周方向均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秋胜,曾凡福,赵朋,裴如鹏,张立锋,卢池,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一局集团厦门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