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坡体防滑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980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坡体防滑加固结构,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包括水泥支架、水泥地板、抓地柱、下柱孔、水泥桩、植被区、卡扣、侧板,水泥支架内部设有下柱孔,水泥支架之间设有植被区,水泥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泥地板,水泥地板上设有通孔,水泥桩贯穿通孔;抓地柱包括抓地柱外壳、柱体,柱体与抓地柱外壳插接,卡扣与侧板固定连接;该结构中的水泥支架与坡体平行,抓地柱与水泥支架垂直,水泥地板呈三棱柱状,水泥地板上的通孔垂直地面;抓地柱上端大下端小,且上端比下柱孔大,抓地柱外壳内壁设有卡槽,同时卡扣紧紧扣入抓地外壳内壁上的卡槽内。

A kind of anti-skid reinforced structure of building slo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坡体防滑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的,涉及一种建筑坡体防滑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垃圾堆填区、火力发电工厂等具有一定污染的项目,政府往往在偏远的地区划定红线,将这些环卫设施设置在远离市区的地方。这些地方地质条件往往较为恶劣,且其四周基本都为山地,为了在山地上获得尽可能多的平整的建设用地,往往需要将山地边坡进行处理,将高处按一定坡率放坡开挖,将低处按一定坡率回填。其中,难度较大的是对回填边坡的加固处理,若采用传统的加固方式,需要对填方边坡按一定坡率进行放坡,但是由于有用地红线的限制,不能对坡体进行无限制的放坡,应该在红线处设置支挡措施。很多的坡体都需要进行加固,高坡体发生变形破坏的事故频繁发生,高坡体的加固对工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抗滑桩、锚(索)杆、格构加固、喷锚网支护和注浆加固等加固方案。但是现有的加固结构复杂、不易施工,也难以实现模块化。
技术实现思路
该种建筑坡体防滑加固结构解决上述提出的加固结构复杂、不易施工,也难以实现模块化的问题;该结构中的水泥支架与坡体平行,抓地柱与水泥支架垂直,水泥地板呈三棱柱状,水泥地板上的通孔垂直地面;抓地柱上端大下端小,且上端比下柱孔大,抓地柱外壳内壁设有卡槽;水泥支架间的植被区种上根茎比较发达的植被,侧板在柱体往下压的时候呈发射状插入地面,同时卡扣紧紧扣入抓地外壳内壁上的卡槽内。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坡体防滑加固结构,包括水泥支架、水泥地板、抓地柱、下柱孔、水泥桩、植被区、卡扣、侧板,所述水泥支架内部设有下柱孔,所述水泥支架之间设有植被区,所述水泥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泥地板,水泥地板上设有通孔,所述水泥桩贯穿通孔;所述抓地柱包括抓地柱外壳、柱体,所述柱体与抓地柱外壳插接,所述抓地柱外壳的底部内壁上设置有有卡扣,所述卡扣与侧板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水泥支架与坡体平行,抓地柱与水泥支架垂直。进一步的,所述水泥地板呈三棱柱状,水泥地板上的通孔垂直地面。进一步的,所述抓地柱上端大下端小,且上端比下柱孔大,抓地柱外壳内壁设有卡槽。进一步的,所述水泥支架间的植被区种上根茎比较发达的植被。进一步的,所述侧板在柱体往下压的时候呈发射状插入地面,同时卡扣紧紧扣入抓地外壳内壁上的卡槽内。有益效果:水泥支架与坡体平行,抓地柱与水泥支架垂直,便于水泥支架与坡体融为一体,贴合紧密,泥土不易松动;水泥地板呈三棱柱状,水泥地板上的通孔垂直地面,便于支架受力,三棱柱面与下方的泥土形成一定角度,不易打滑,水泥桩垂直插入地面,能够有力的将三棱柱固定,提供更大的力量给水泥支架;抓地柱上端大下端小,且上端比下柱孔大,便于抓地柱压入坡体,坡体不易开裂;水泥支架间的植被区种上根茎比较发达的植被,根在坡体内部不断延伸,有利于保持水土,使坡体更稳定;侧板在柱体往下压的时候呈发射状插入地面,抓地柱外壳内壁设有卡槽,同时卡扣紧紧扣入抓地外壳内壁上的卡槽内,增大坡体对的挤压力,使抓地柱与坡体形成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抓地柱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部分结构图。图1-3中:支架1、水泥地板2、抓地柱3、下柱孔4、水泥桩5、植被区6、卡扣7、侧板8、通孔201、抓地柱外壳301、柱体302。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3中,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建筑坡体防滑加固结构,包括水泥支架1、水泥地板2、抓地柱3、下柱孔4、水泥桩5、植被区6、卡扣7、侧板8,其特征在于:水泥支架1内部设有下柱孔4,水泥支架1之间设有植被区6,水泥支架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泥地板2,水泥地板2上设有通孔201,水泥桩5贯穿通孔201;抓地柱3包括抓地柱外壳301、柱体302,柱体302与抓地柱外壳301插接,卡扣7与侧板8固定连接。优选的,水泥支架1与坡体平行,抓地柱3与水泥支架1垂直,便于水泥支架1与坡体融为一体,贴合紧密,泥土不易松动。优选的,水泥地板2呈三棱柱状,水泥地板2上的通孔201垂直地面,便于支架受力,三棱柱面与下方的泥土形成一定角度,不易打滑,水泥桩5垂直插入地面,能够有力的将水泥地板2固定,提供更大的力量给水泥支架1。优选的,抓地柱3上端大下端小,且上端比下柱孔4大,便于抓地柱3压入坡体,坡体不易开裂。优选的,水泥支架1间的植被区6种上根茎比较发达的植被,根在坡体内部不断延伸,有利于保持水土,使坡体更稳定。优选的,侧板8在柱体302往下压的时候呈发射状插入地面,抓地柱外壳301内壁设有卡槽,同时卡扣7紧紧扣入抓地外壳301内壁上的卡槽内,增大坡体对的挤压力,使抓地柱3与坡体形成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工作原理:在使用本技术一种建筑坡体防滑加固结构时,首先,将坡体凸出不易于水泥支架1安装的部分修理平整,将水泥地板2铺好,打入水泥桩5将水泥地板2固定住,其次,安放好水泥支架1,将水泥支架1的下端与水泥地板2固定连接好,将下柱孔4对应的泥土挖出,将抓地柱外壳301用力挤进去,放入侧板8,将卡扣7与水泥柱外壳301内壁的卡槽位置对应好,然后压入柱体302,使柱体302完全嵌入柱体外壳301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坡体防滑加固结构,包括水泥支架(1)、水泥地板(2)、抓地柱(3)、下柱孔(4)、水泥桩(5)、植被区(6)、卡扣(7)、侧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支架(1)内部设有下柱孔(4),所述水泥支架(1)之间设有植被区(6),所述水泥支架(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泥地板(2),水泥地板(2)上设有通孔(201),所述水泥桩(5)贯穿通孔(201);所述抓地柱(3)包括抓地柱外壳(301)、柱体(302),所述柱体(302)与抓地柱外壳(301)插接,所述抓地柱外壳(301)的底部内壁上设置有有卡扣(7),所述卡扣(7)与侧板(8)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坡体防滑加固结构,包括水泥支架(1)、水泥地板(2)、抓地柱(3)、下柱孔(4)、水泥桩(5)、植被区(6)、卡扣(7)、侧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支架(1)内部设有下柱孔(4),所述水泥支架(1)之间设有植被区(6),所述水泥支架(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泥地板(2),水泥地板(2)上设有通孔(201),所述水泥桩(5)贯穿通孔(201);所述抓地柱(3)包括抓地柱外壳(301)、柱体(302),所述柱体(302)与抓地柱外壳(301)插接,所述抓地柱外壳(301)的底部内壁上设置有有卡扣(7),所述卡扣(7)与侧板(8)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江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