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禽类孵化蛋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969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禽类孵化蛋车,包括壳体,壳体两侧内均垂直焊接有承重杆,且承重杆上分别滑动套设有上滑套与下滑套,两个上滑套与两个下滑套之间分别连接有上放置板与下放置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壳体内垂直设置的承重杆上套设上滑套与下滑套,以上下设置上放置板与下放置板,利用在上放置板与下放置板之间设置的两根丝杆带动螺母运动,通过螺母与上放置板及下放置板之间连接的上支杆与下支杆带动上放置板与下放置板在承重杆上进行高度位置的调节,通过减小二者之间的高度间距以充分利用壳体内的空间,通过增大二者之间的高度间距以便于对禽类孵化蛋进行翻转操作,同时也可以加速壳体内的高温热量扩散。

A kind of egg hatching vehicle for poult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禽类孵化蛋车
本技术涉及禽类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禽类孵化蛋车。
技术介绍
因为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荤食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餐桌上,传统的普通养殖早已满足不了庞大的荤食需求,所以新型禽类孵化养殖应运而起。但是,现有的孵化养殖仍然存在一些功能上的不足:其一,因为荤食需求量极为庞大,使得现有的孵化设备在孵化数量上差强人意,因为有限的空间内需要满足其他操作需要,只能通过缩减数量以为人工操作提供便利,但会使孵化数量大幅减少;其二,在孵化过程中需要人工对禽蛋进行定时翻转,防止胚胎发生粘连,但是现有的孵化车为了追求孵化高产,极尽可能地利用空间,使得狭小的孵化空间内高温热量得不到扩散,同时,也对人工翻蛋操作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对于长期储存的禽蛋,因为翻蛋不便不仅容易造成禽蛋的破裂,甚至会造成大面积的变质损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对禽类孵化蛋进行便捷防护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禽类孵化蛋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禽类孵化蛋车,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两侧内均垂直焊接有承重杆,且承重杆上分别滑动套设有上滑套与下滑套,两个所述上滑套与两个下滑套之间分别连接有上放置板与下放置板,且壳体中水平转动设有两根丝杆,两根丝杆上均螺纹连接有螺母,且螺母与上放置板及下放置板之间分别连接有上支杆与下支杆,所述壳体一侧外壁中转动套设有转轴,且延伸至壳体一侧外的丝杆与转轴上分别固定套设有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于主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壳体上端内电性连接有照明灯,且壳体两侧下端对应连接有万向轮。优选地,所述承重杆、上滑套与下滑套数量均为四个,且上放置板与下放置板分别水平设于四个上滑套与四个下滑套之间。优选地,两根所述丝杆为一体结构,且两根丝杆位于上放置板与下放置板之间。优选地,所述上支杆与下支杆数量均为两根,两根所述上支杆中端转动连接,且两根下支杆中端转动连接,两根所述上支杆两端分别与两个螺母及上放置板两侧销轴连接,且两根下支杆两端分别与两个螺母及下放置板两侧销轴连接。优选地,所述丝杆套设有从动齿轮的一端与转轴相对。优选地,所述上放置板与下放置板上端均开设有放置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在壳体内垂直设置承重杆,在承重杆上利用滑动套设的上滑套与下滑套对应设置上放置板与下放置板;通过在上放置板与下放置板之间转动设置丝杆,在丝杆上水平旋转的螺母与上放置板及下放置板之间分别连接上支杆与下支杆,以调节上放置板与下放置板之间的高度间距。2、本技术在通过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的啮合传动,在承重杆上通过减小上放置板与下放置板之间的高度间距,以便于充分利用壳体内的空间,在多层设置的上放置板与下放置板上存放更多数量的孵化蛋;在承重杆上通过增大上放置板与下放置板之间的高度间距,以便于对上放置板与下放置板上的孵化蛋进行翻转操作,同时也有助于壳体内的热量扩散。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在壳体内垂直设置的承重杆上套设上滑套与下滑套,以上下设置上放置板与下放置板,利用在上放置板与下放置板之间设置的两根丝杆带动螺母运动,通过螺母与上放置板及下放置板之间连接的上支杆与下支杆带动上放置板与下放置板在承重杆上进行高度位置的调节,通过减小二者之间的高度间距以充分利用壳体内的空间,通过增大二者之间的高度间距以便于对禽类孵化蛋进行翻转操作,同时也可以加速壳体内的高温热量扩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禽类孵化蛋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禽类孵化蛋车的A部分结构放大图。图中:1壳体、2承重杆、3上滑套、4下滑套、5上放置板、6下放置板、7丝杆、8螺母、9上支杆、10下支杆、11转轴、12从动齿轮、13主动齿轮、14放置槽、15万向轮、16照明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禽类孵化蛋车,包括壳体1,具体参照说明附图1,壳体1一侧开口,且开口中铰接有门体,以便于人工进行操作,其特征在于,壳体1两侧内均垂直焊接有承重杆2,且承重杆2上分别滑动套设有上滑套3与下滑套4,两个上滑套3与两个下滑套4之间分别连接有上放置板5与下放置板6,且壳体1中水平转动设有两根丝杆7,进一步的,壳体1两侧中均套设有轴承,以为两根丝杆7提供可旋转的限位支撑,两根丝杆7上均螺纹连接有螺母8,且螺母8与上放置板5及下放置板6之间分别连接有上支杆9与下支杆10,壳体1一侧外壁中转动套设有转轴11,且延伸至壳体1一侧外的丝杆7与转轴11上分别固定套设有从动齿轮12与主动齿轮13,从动齿轮12于主动齿轮13啮合连接,壳体1上端内电性连接有照明灯16,照明灯16用于为壳体1内的孵化蛋提供光照,同时维持孵化所需的温度,且壳体1两侧下端对应连接有万向轮15,以便于对壳体1整体进行移动。承重杆2、上滑套3与下滑套4数量均为四个,且上放置板5与下放置板6分别水平设于四个上滑套3与四个下滑套4之间,两根丝杆7为一体结构,且两根丝杆7位于上放置板5与下放置板6之间。具体参照说明附图1,上滑套3与下滑套4均以四个为一组,本方案的说明附图以两组示意,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3-5组,以便于在承重杆上设置适合的上放置板5与下放置板6,从而存放较多数量的孵化蛋。上支杆9与下支杆10数量均为两根,两根上支杆9中端转动连接,且两根下支杆10中端转动连接,两根上支杆9两端分别与两个螺母8及上放置板5两侧销轴连接,且两根下支杆10两端分别与两个螺母8及下放置板6两侧销轴连接。具体参照说明附图1,进一步说明:通过两根上支杆9与两根下支杆10之间的位置与角度调整,以带动上放置板5与下放置板6进行高度位置调节。上滑套3与下滑套4在承重杆2上进行滑动,可为上放置板5与下放置板6提供进一步的限位支撑,以确保上放置板5与下放置板6上下运动的稳定性。丝杆7套设有从动齿轮12的一端与转轴11相对应,上放置板5与下放置板6上端均开设有放置槽14。具体参照说明附图1,每相邻的两组放置板之间设置一组从动齿轮12与主动齿轮13进行啮合传动,以便于共同调节。本技术可通过以下操作方式阐述其功能原理:当需要充分利用壳体1内的空间时,顺时针旋转转轴11,主动齿轮13带动从动齿轮12旋转,使得丝杆7在壳体1内进行同向旋转,两个螺母8以丝杆7为导向反向移动,两个螺母8带动上支杆9与下支杆10均趋于水平,使得上滑套3带动上放置板5在承重杆2上下移,下滑套4带动下放置板6在承重杆2上上移,从而减小上放置板5与下放置板6之间的高度间距。当需要对上放置板5与下放置板6上的孵化蛋进行翻转,且需要对孵化蛋进行散热时,逆时针旋转转轴11,主动齿轮13带动从动齿轮12旋转,使得丝杆7在壳体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禽类孵化蛋车,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两侧内均垂直焊接有承重杆(2),且承重杆(2)上分别滑动套设有上滑套(3)与下滑套(4),两个所述上滑套(3)与两个下滑套(4)之间分别连接有上放置板(5)与下放置板(6),且壳体(1)中水平转动设有两根丝杆(7),两根丝杆(7)上均螺纹连接有螺母(8),且螺母(8)与上放置板(5)及下放置板(6)之间分别连接有上支杆(9)与下支杆(10),所述壳体(1)一侧外壁中转动套设有转轴(11),且延伸至壳体(1)一侧外的丝杆(7)与转轴(11)上分别固定套设有从动齿轮(12)与主动齿轮(13),所述从动齿轮(12)于主动齿轮(13)啮合连接,所述壳体(1)上端内电性连接有照明灯(16),且壳体(1)两侧下端对应连接有万向轮(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禽类孵化蛋车,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两侧内均垂直焊接有承重杆(2),且承重杆(2)上分别滑动套设有上滑套(3)与下滑套(4),两个所述上滑套(3)与两个下滑套(4)之间分别连接有上放置板(5)与下放置板(6),且壳体(1)中水平转动设有两根丝杆(7),两根丝杆(7)上均螺纹连接有螺母(8),且螺母(8)与上放置板(5)及下放置板(6)之间分别连接有上支杆(9)与下支杆(10),所述壳体(1)一侧外壁中转动套设有转轴(11),且延伸至壳体(1)一侧外的丝杆(7)与转轴(11)上分别固定套设有从动齿轮(12)与主动齿轮(13),所述从动齿轮(12)于主动齿轮(13)啮合连接,所述壳体(1)上端内电性连接有照明灯(16),且壳体(1)两侧下端对应连接有万向轮(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禽类孵化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杆(2)、上滑套(3)与下滑套(4)数量均为四个,且上放置板(5)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琪车艳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圣农禽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