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生交错播种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8690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花生交错播种设备,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地轮轴、地轮、排种装置、种子箱、导种管、第一传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花生交错播种设备,通过地轮转动驱动排种装置,排种装置采用双排种轮结构且两排种轮以相同排种槽位置安装,以两穴同时排种方式等间距两穴连续同时排种,种子再通过出种斗进入导种管并落到种植田地上,可实现单行非等穴距交错播种要求,解决了非等穴距交错机械播种的技术难题;排种轮圆周上的每排排种槽沿排种轮轴向分布且每排槽数量与播种穴粒数相同,能使同穴种子同时从排种槽排出且数量准确;采用刮种轮进行刮种,不仅可刮去多余种子,还能减少种子破损,从而提高种子发芽率。

A peanut cross sow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花生交错播种设备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花生交错播种设备。
技术介绍
福建属于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种植的花生品种以珍珠豆型为主,该品种与其种植的规格和方式与黄淮海、东北和长江流域花生区有明显差别淮海、东北和长江流域花生区有很大差别,因此现有北方的花生生产机械设备难以适应福建省地块面积较小、地块分植方式也不适应农机作业的要求。为解决现有花生联合收获机不适应福建省花生机械收获的问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专利技术了"基于联合收获机花生组合交错配套栽培方法(专利技术专利专利号:201510769471.3)",该栽培方法(如图8所示)为:单垄双行以行距33cm,组合交错7-19cm种植,即以穴距(每穴2粒)7cm为一组合,间隔19cm交错种植。该栽培方法不仅可解决福建省花生栽培种植与机械收获的配合问题,还可满足福建省花生适当密植的农艺要求,进而提高产量;采用嘉农号(CH-4HL-2)半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对这种组合交错方法栽培的花生收获时,机械收获总损失率(地面落果率、留株损失率和地下埋果率之和)为2.68%,比传统栽培减少了3.98%,达到农业部《花生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中"总损失率≤3.5%"的要求。因此,及时开发适合福建花生栽培特点的组合交错花生播种机械,是事关福建省花生机械化生产成败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国内尚无花生组合交错型播种机械,也无其它作物(如大豆、玉米等)的组合交错型播种机械;同时花生机械播种又是这些作物当中难度最大的;因此研发这种花生组合交错型播种机械技术难度大。花生播种机一般包括开沟器、播种器和覆土器等部件,其核心部件为播种器,当前先对满足这种组合交错栽培要求的播种器进行研发并取得成功,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尚无花生组合交错型播种机械。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花生交错播种设备,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地轮轴、地轮、排种装置、种子箱、导种管、第一传动;所述地轮固定设置于地轮轴的两端;所述排种装置包括排种箱、排种轮、刮种轮、出种斗和挡种板;所述排种轮设置于排种箱内部,所述排种轮为两个,两个所述排种轮相互平行设置且以相背方向转动,所述排种轮的轮面上沿轴向相互交错分布有多个排种槽组,所述排种槽组包括多排排种槽,每排排种槽数量为多个,所述排种槽为平键槽类型,所述排种槽的深度沿排种轮旋转方向逐渐加深,两所述排种轮之间的箱体上设置有阻挡花生种子由两排种轮之间落下的挡种板;所述刮种轮为两个,两个所述排种轮上方各设置有一刮种轮,所述刮种轮的旋转方向与相邻排种轮的旋转方向一致,所述刮种轮的轮面与相邻排种轮的轮面之间的距离小于花生种子的平均宽度;所述出种斗包括左出种斗和右出种斗,两所述排种轮下方沿轴向均设置有左出种斗和右出种斗;所述种子箱设置于排种装置上方的机架上,所述种子箱用于向排种箱输入花生种子;所述导种管为多个,多个所述导种管一端分部连通左出种斗和右出种斗,另一端分部设置于机架两侧;所述地轮轴通过第一传动带动其中一个排种轮同向转动。其中,与所述地轮轴同向转动的排种轮为主排种轮,所述主排种轮固设于主动轴上,另一排种轮为从排种轮,所述从排种轮固设于从动轴上,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之间为齿轮传动,所述主动轴与相邻刮种轮之间、从动轴与其相邻刮种轮之间均为链传动或带传动,所述第一传动为链传动。其中,所述种子箱内设置有引导板和分流板。其中,所述刮种轮为毛刷滚轮。其中,所述挡种板为开口向下的V型,两个所述排种轮与挡种板之间的距离均小于花生种子的平均宽度。其中,所述出种斗的上方设置有挡板。其中,所述导种管下端设置有斜切口。其中,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位置调节装置,所述位置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导种管的下端开口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花生交错播种设备,通过地轮转动驱动排种装置,排种装置采用双排种轮结构且两排种轮以相同排种槽位置安装,以两穴同时排种方式等间距两穴连续同时排种,种子再通过出种斗进入导种管并落到种植田地上,可实现单行非等穴距交错播种要求,解决了非等穴距交错机械播种的技术难题;排种轮圆周上的每排排种槽沿排种轮轴向分布且每排槽数量与播种穴粒数相同,能使同穴种子同时从排种槽排出且数量准确;排种轮的轮面上沿轴向相互交错分布有多个排种槽组,可实现以组合方式多行(如双行)交错播种要求;采用刮种轮进行刮种,不仅可刮去多余种子,还能减少种子破损,从而提高种子发芽率;排种槽设置为平键槽类型有利于充种,从而降低窝眼空穴率;排种槽的深度沿排种轮旋转方向逐渐加深,有利于充种、刮种及减少种子破损。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花生交错播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花生交错播种设备的排种箱的剖视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花生交错播种设备的排种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花生交错播种设备的地轮的俯视图;图5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花生交错播种设备的种子箱的剖视图;图6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花生交错播种设备的导种管的俯视图;图7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花生交错播种设备的出种斗的俯视图;图8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花生交错播种设备的种植效果示意图;标号说明:1、机架;2、地轮轴;21、地轮;3、排种装置;31、排种箱;32、排种轮;321、排种槽;33、刮种轮;34、出种斗;341、左出种斗;342、右出种斗;35、挡种板;36、挡板;4、种子箱;41、引导板;42、分流板;5、导种管;6、第一传动。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花生交错播种设备,包括设置于机架1上的地轮轴2、地轮21、排种装置3、种子箱4、导种管5、第一传动6;所述地轮21固定设置于地轮轴2的两端;所述排种装置3包括排种箱31、排种轮32、刮种轮33、出种斗34和挡种板35;所述排种轮32设置于排种箱31内部,所述排种轮32为两个,两个所述排种轮32相互平行设置且以相背方向转动,所述排种轮32的轮面上沿轴向相互交错分布有多个排种槽321组,所述排种槽321组包括多排排种槽321,每排排种槽321数量为多个,所述排种槽321为平键槽类型,所述排种槽321的深度沿排种轮32旋转方向逐渐加深,两所述排种轮32之间的箱体上设置有阻挡花生种子由两排种轮32之间落下的挡种板35;所述刮种轮33为两个,两个所述排种轮32上方各设置有一刮种轮33,所述刮种轮33的旋转方向与相邻排种轮32的旋转方向一致,所述刮种轮33的轮面与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花生交错播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地轮轴、地轮、排种装置、种子箱、导种管、第一传动;/n所述地轮固定设置于地轮轴的两端;/n所述排种装置包括排种箱、排种轮、刮种轮、出种斗和挡种板;/n所述排种轮设置于排种箱内部,所述排种轮为两个,两个所述排种轮相互平行设置且以相背方向转动,所述排种轮的轮面上沿轴向相互交错分布有多个排种槽组,所述排种槽组包括多排排种槽,每排排种槽数量为多个,所述排种槽为平键槽类型,所述排种槽的深度沿排种轮旋转方向逐渐加深,两所述排种轮之间的箱体上设置有阻挡花生种子由两排种轮之间落下的挡种板;/n所述刮种轮为两个,两个所述排种轮上方各设置有一刮种轮,所述刮种轮的旋转方向与相邻排种轮的旋转方向一致,所述刮种轮的轮面与相邻排种轮的轮面之间的距离小于花生种子的平均宽度;/n所述出种斗包括左出种斗和右出种斗,两所述排种轮下方沿轴向均设置有左出种斗和右出种斗;/n所述种子箱设置于排种装置上方的机架上,所述种子箱用于向排种箱输入花生种子;/n所述导种管为多个,多个所述导种管一端分部连通左出种斗和右出种斗,另一端分部设置于机架两侧;/n所述地轮轴通过第一传动带动其中一个排种轮同向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花生交错播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地轮轴、地轮、排种装置、种子箱、导种管、第一传动;
所述地轮固定设置于地轮轴的两端;
所述排种装置包括排种箱、排种轮、刮种轮、出种斗和挡种板;
所述排种轮设置于排种箱内部,所述排种轮为两个,两个所述排种轮相互平行设置且以相背方向转动,所述排种轮的轮面上沿轴向相互交错分布有多个排种槽组,所述排种槽组包括多排排种槽,每排排种槽数量为多个,所述排种槽为平键槽类型,所述排种槽的深度沿排种轮旋转方向逐渐加深,两所述排种轮之间的箱体上设置有阻挡花生种子由两排种轮之间落下的挡种板;
所述刮种轮为两个,两个所述排种轮上方各设置有一刮种轮,所述刮种轮的旋转方向与相邻排种轮的旋转方向一致,所述刮种轮的轮面与相邻排种轮的轮面之间的距离小于花生种子的平均宽度;
所述出种斗包括左出种斗和右出种斗,两所述排种轮下方沿轴向均设置有左出种斗和右出种斗;
所述种子箱设置于排种装置上方的机架上,所述种子箱用于向排种箱输入花生种子;
所述导种管为多个,多个所述导种管一端分部连通左出种斗和右出种斗,另一端分部设置于机架两侧;
所述地轮轴通过第一传动带动其中一个排种轮同向转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乐初枝林丛陈宇任晓丹李晓霞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福建省机械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