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暨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垃圾渗滤液纳滤膜浓缩液脱氮可降解性评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57441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渗滤液纳滤膜浓缩液脱氮可降解性评价装置,包括HA、FA分离装置,紫外预氧化装置,脱氮生化测试装置和TOC收集装置;HA、FA分离装置,紫外预氧化装置和脱氮生化测试装置均为环形通道且呈同心圆分布,HA、FA分离装置位于外环,脱氮生化测试装置位于内环,HA、FA分离装置与紫外预氧化装置之间设有抽水开关,紫外预氧化装置与脱氮生化测试装置之间设有抽水开关;紫外预氧化装置内设置有紫外光源,TOC收集装置与脱氮生化测试装置连通。在脱氮生化测试装置内利用假单胞菌降低渗滤液纳滤膜浓缩液的TOC值,从而评价垃圾渗滤液纳滤膜浓缩液可生化性,有望成为垃圾渗滤液浓缩液可生化性提升技术研究的重要手段。

A device for evaluating the denitrification and degradability of the concentrated solution of th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渗滤液纳滤膜浓缩液脱氮可降解性评价装置
本技术涉及垃圾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纳滤膜浓缩液脱氮可降解性评价装置。
技术介绍
垃圾渗滤液纳滤膜浓缩液成分复杂、含盐量高、污染物浓度高、可生化性差,对环境有严重的危害性。目前针对垃圾渗滤液膜浓液的处理,已报道的主要方法有:回灌法、蒸发法、高级氧化法等。回灌法随着回灌次数的增加会不断富集污染物,尤其是无机盐和难降解有机物,而蒸发法和高级氧化法,要达到浓液的无害化处理成本高昂,无法适应膜浓液产量越来越高的趋势。近年来,高级氧化预处理结合生化方法处理垃圾渗滤液膜浓液的研究已有报道,但由于没有探明影响膜浓液可生化性的关键性组分和如何匹配优化和降低高级氧化技术成本,导致在实际应用中,生化方法在处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高级氧化复合生化组合工艺在大规模工程应用方面仍存在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可对膜浓缩液可生化性进行评价的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垃圾渗滤液纳滤膜浓缩液脱氮可降解性评价装置,包括HA、FA分离装置,紫外预氧化装置,脱氮生化测试装置和TOC收集装置;所述HA、FA分离装置,紫外预氧化装置和脱氮生化测试装置均为环形通道且呈同心圆分布,HA、FA分离装置位于外环,紫外预氧化装置位于中环,脱氮生化测试装置位于内环,HA、FA分离装置与紫外预氧化装置之间设有抽水开关,紫外预氧化装置与脱氮生化测试装置之间设有抽水开关;紫外预氧化装置内设置有紫外光源,TOC收集装置与脱氮生化测试装置连通。所述脱氮生化测试装置内设有N2探头、O2探头、CO2探头、总溶解固体探头和温度探头。这些探头分别能测定生化过程中的N2、O2、CO2、总溶解固体和温度值,对后续假单胞菌生化阶段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外光源的波段为260nm~400nm。紫外光源为5个紫外LED灯,在紫外预氧化装置内呈现对称分布。所述HA、FA分离装置与紫外预氧化装置之间的抽水开关为4个,紫外预氧化装置与脱氮生化测试装置之间的抽水开关为4个,均呈现对称分布。脱氮生化测试装置中心处开有取样口,通过取样口与TOC收集装置连通。HA、FA分离装置内投加氯化铁的投加量为900-1400mg/L,或投加聚合硫酸铁的投加量为1300-1800mg/L。可降解性评价装置还包括控制面板。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在脱氮生化测试装置内利用假单胞菌降低渗滤液纳滤膜浓缩液的TOC值,从而评价的垃圾渗滤液纳滤膜浓缩液可生化性,有望成为垃圾渗滤液浓缩液可生化性提升技术研究的重要手段。2.本技术在脱氮生化测试装置内设置多个探头,可以实时监测浓缩液的生化过程,对后续假单胞菌生化阶段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脱氮可降解性评价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正视图。其中:1:HA、FA分离装置,2:紫外预氧化装置,3:脱氮生化测试装置,4:紫外LED灯,5:N2探头,6:O2探头,7:CO2探头,8:总溶解固体探头,9:TOC收集装置,10:温度探头,11:控制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垃圾渗滤液纳滤膜浓缩液脱氮可降解性评价装置包括HA、FA分离装置,紫外预氧化装置,脱氮生化测试装置。HA、FA分离装置,紫外预氧化装置和脱氮生化测试装置均为环形通道且呈同心圆分布,HA、FA分离装置位于外环,紫外预氧化装置位于中环,脱氮生化测试装置位于内环,HA、FA分离装置与紫外预氧化装置底部上设有四个抽水开关,紫外预氧化装置与脱氮生化测试装置底部上设有四个抽水开关。抽水开关呈现对称分布,浓缩液可通过抽水开关从外环流至中环,再从中环流到内环。HA、FA分离装置将浓缩液中的HA(胡敏酸)、FA(富里酸)分离出来,可采用沉淀分离法或树脂分离法,沉淀分离法即向浓缩液中投加氯化铁或聚合硫酸铁,氯化铁的投加量为900-1400mg/L,聚合硫酸铁的投加量为1300-1800mg/L。树脂分离法即向浓缩液中投加XAD-8树脂。紫外预氧化装置通过氧化作用使浓缩液中的有害离子分离。装置内设置有紫外LED灯,紫外LED灯的波段为260nm~400nm。氧化作用投加的氧化药剂为过氧化氢或过氧乙酸中的一种。脱氮生化测试装置使用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降低浓缩液的总有机碳(TOC值)。脱氮生化测试装置内加入简单培养基作为营养源,以浓缩液作为有机碳源,在温度22±2℃下曝气培养。为了监测脱氮生化测试装置内的生化过程,设有N2探头、O2探头和CO2探头,用于监测生化过程中N2、O2、CO2的含量变化,以判断浓缩液的生化进程。随着生化时间的增长,N2、CO2的含量逐渐升高最后趋于平缓,O2的含量逐渐降低最后趋于平缓。还设有总溶解固体(TDS)探头,用于监测生化过程中总溶解固体的含量变化,随着生化时间的增长,TDS的含量逐渐降低最后趋于平缓。还设有温度探头,用于监测生化过程中浓缩液的温度变化。随着生化时间的增长,温度先是逐渐升高然后逐渐降低。脱氮生化测试装置中心处设有取样口,通过取样口与TOC收集装置连通。TOC收集装置用于收集生化过程中的浓缩液,以测定其TOC的含量。随着生化时间的增长,TOC的含量逐渐降低最后趋于平缓。脱氮可降解性评价装置还包括控制面板,用于对装置进行参数设置和管理。以中国山东济南某一老龄(15年)垃圾填埋场的DTRO膜(碟管式反渗透膜)浓缩液为处理对象,该填埋场采用了二级DTRO工艺(Rochem,德国),最高运行压力可达5.8MPa。DTRO膜浓缩液采样于一级DTRO所产出的浓缩液,其中膜浓液中长链烃和卤代烃的含量要高于原垃圾渗滤液,大量的芳香族化合物、邻苯二甲酸酯类等也在膜浓液中被检出,且其盐浓度较高。本实施例涉及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ATCC27853(其购买得到的商业来源:北纳生物,http://www.bnbio.com/pub/search.asp?Keyword=27853)为假单胞菌属,该菌为直或稍弯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属于化能有机营养菌,严格好氧,呼吸代谢,从不发酵,有极强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可以将多种有机物作为能量来源,因此本技术选择假单胞菌接种垃圾渗滤液纳滤膜浓缩液。由于垃圾渗滤液浓缩液为高盐溶液,微生物难易生存,试验前需将浓缩液稀释检测,接种浓度不超过30mg/L。向HA、FA分离装置中投加500ml浓缩液、1400mg/L的氯化铁,经沉淀分离后的浓缩液进入预氧化阶段。向紫外预氧化装置中加入10ml过氧化氢(纯度为AR级),打开紫外LED灯(波段为350nm),进行预氧化30分钟。预氧化结束后,进入脱氮生化环节,需将浓缩液稀释50倍后再接种假单胞菌(每100ml溶液接种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渗滤液纳滤膜浓缩液脱氮可降解性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HA、FA分离装置,紫外预氧化装置,脱氮生化测试装置和TOC收集装置;所述HA、FA分离装置,紫外预氧化装置和脱氮生化测试装置均为环形通道且呈同心圆分布,HA、FA分离装置位于外环,紫外预氧化装置位于中环,脱氮生化测试装置位于内环,HA、FA分离装置与紫外预氧化装置之间设有抽水开关,紫外预氧化装置与脱氮生化测试装置之间设有抽水开关;紫外预氧化装置内设置有紫外光源,TOC收集装置与脱氮生化测试装置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渗滤液纳滤膜浓缩液脱氮可降解性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HA、FA分离装置,紫外预氧化装置,脱氮生化测试装置和TOC收集装置;所述HA、FA分离装置,紫外预氧化装置和脱氮生化测试装置均为环形通道且呈同心圆分布,HA、FA分离装置位于外环,紫外预氧化装置位于中环,脱氮生化测试装置位于内环,HA、FA分离装置与紫外预氧化装置之间设有抽水开关,紫外预氧化装置与脱氮生化测试装置之间设有抽水开关;紫外预氧化装置内设置有紫外光源,TOC收集装置与脱氮生化测试装置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氮可降解性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氮生化测试装置内设有N2探头、O2探头和CO2探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氮可降解性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氮生化测试装置内设有总溶解固体探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氮可降解性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氮生化测试装置内设有温度探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氮可降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佘少桦陆钢郑剑峰汤嘉炜姚荣厚杨少军王旸陈俊杰李全
申请(专利权)人:暨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