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742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22:5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第一容器和第二电容器,所述第一容器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废水分布器(2)、曝气装置(4)、微电解室(5);所述废水分布器(2)通过进水口(1)与所述第一容器的外部联通;所述曝气装置(4)通过进气口(3)与所述第一容器的外部联通;所述第二电容器通过废水进水管(15)与所述第一容器联通,所述第二电容器内设置有多介质物料添加混合室(6)、均相光催化降解室(7)和光电催化反应室(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设备,通过联合使用微电解氧化技术、芬顿氧化技术和紫外灯光催化氧化技术进行废水的氧化处理,解决了常规单一催化、氧化技术造成的反应效率低和运行不稳定的问题。

A sewage treatment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微电解、芬顿反应和光催化深度处理废水技术具有新颖性、高效性、对废水无选择性等优点,尤其适合于工业废水中不饱合烃的降解,且反应条件也比较温和,无二次污染,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其工作原理是使用铁碳微电解-芬顿强氧化联合处理工艺,以及均相光催化氧化-非均相光催化氧化技术联合处理工艺。当有机废水中存在半导体粉末催化剂时,均相光催化氧化-非均相光催化氧化技术都可以利用该粉末催化剂。当这些混有粉末催化剂的废水经过一定强度的紫外光照射后,装置中的废水便能多次产生一定量的、多种形式的活性氧和自由基。由于这些活性氧和自由基具有较高的氧化电位,所以能和COD作用并使其降解,进而反应为水和二氧化碳,从而达到治理废水的目的。光催化氧化工艺技术,就是采用这种半导体材料作为光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可大大降低废水处理费用。更重要的是微电解、芬顿反应和光催化深度处理废水技术,可无选择的将废水污染物降解为无毒的无机小分子物质如CO2、H2O及各种相应的无机离子,而实现无害化治理工业废的水污染。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普遍仅仅具有单一的微电解、芬顿反应或光催化处理功能,并且存在反应时间短,光照强度低、处理废水效果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设备,以解决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不能同时对污水进行微电解、芬顿反应和光催化处理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第一容器和第二电容器,所述第一容器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废水分布器、曝气装置、微电解室;所述废水分布器通过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容器的外部联通;所述曝气装置通过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容器的外部联通。所述第二电容器通过进水管与所述第一容器联通,所述第二电容器内设置有多介质物料添加混合室、均相光催化降解室和光电催化反应室。具体的,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容器上的微电解材料入口、微电解材料出口和污泥排放口;所述微电解材料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容器的顶部;所述微电解材料出口和污泥排放口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容器的底部。具体的,所述微电解室包括微电解材料层和微电解材料托盘;所述微电解材料层和所述微电解材料托盘均位于所述微电解室的底部,且所述微电解材料层位于所述微电解材料托盘的上方。具体的,所述多介质物料添加混合室包括:介质A进料口、介质B进料口、介质C进料口和废水混合液体出口;所述介质A进料口、介质B进料口和介质C进料口均设于所述多介质物料添加混合室的上端,等距离分布;所述废水混合液体出口设置于所述多介质物料添加混合室底部的中心,并通过管道连接到所述多介质物料添加混合室中上部侧面的液体分布器上;所述多介质物料添加混合室为圆筒型,所述介质A进料口、介质B进料口和介质C进料口均沿切线进入所述多介质物料添加混合室。具体的,所述均相光催化降解室与所述液体分布器设置于同一高度,所述均相光催化降解室中设置有紫外线光源。具体的,所述光电催化反应室设置在所述多介质物料添加混合室和均相光催化降解室的下方;所述光电催化反应室内部设置有多个可拆卸的废水流动层板,所述废水流动层板的一端设置有废水流动层控制板,所述废水流动层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废水导流板;相邻的所述废水流动层板上,所述废水流动层控制板和所述废水导流板的位置交替设置;所述废水流动层控制板的上部凸出于所述废水流动层板的高度为200mm,所述废水流动层控制板的下部凸出于所述废水流动层板的高度为200mm。具体的,所述废水流动层板的数量大于或等于5层,相邻的所述废水流动层板之间的间距为300mm至400mm;任一所述废水流动层板上方均设有多组紫外线光源;任一所述废水流动层板与其对应的紫外线光源之间的距离可为50mm至100mm。具体的,所述均相光催化降解室的顶部设置有废水PH值检测仪。具体的,所述光电催化反应室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口。具体的,所述光电催化反应室的底部设置有废水出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设备,通过联合使用微电解氧化技术、芬顿氧化技术和紫外灯光催化氧化技术进行废水的氧化处理,解决了常规单一催化、氧化技术造成的反应效率低和运行不稳定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设备采用悬浮催化剂来进行光催化氧化反应,由于与微电解技术和芬顿氧化技术联合使用,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综合处理,消除了单一使用悬浮式催化反应器所存在的催化剂分离、回收困难的缺点,设备综合运行费用低、操作简便、运行稳定。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设备所用的光源都为人造光源-紫外线灯,紫外线灯管通过软连接与装置箱体固定,便于安装、更换和清洗。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设备中,微电解部分、芬顿和光催化氧化处理装置上均开设有通风孔,便于及时排除氧化COD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气(废气由专用管道引入废气吸收系统)。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设备可以根据处理水量、水质特性灵活调节供水与排水,可以根据废水的浓度及水量,串联或并联使用,也可与其它废水处理装置联用,尤其适于对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催化氧化处理。附图说明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申请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污水处理设备的一个具体示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进水口,2-废水分布器,3-进气口,4-曝气装置,5-微电解室,6-多介质物料添加混合室,7-均相光催化降解室,8-光电催化反应室,9-微电解材料入口,10-微电解材料出口,11-污泥排放口,12-微电解材料托盘,13-出水管,14-排气口,15-废水进水管,16-介质A进料口,17-介质B进料口,18-介质C进料口,19-废水混合液体出口,20-液体分布器,21-紫外线光源,22-紫外线灯管固定和密封装置,23-排气口,24-废水PH值检测仪,25-废水导流板,26-废水流动层控制板,27-废水湍流制造装置,28-废水流动层板,29-紫外线光源反光板,30-支撑骨架不锈钢管,31-废水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铁碳微电解技术就是利用金属腐蚀原理法,形成原电池对废水进行处理的良好工艺,又称内电解法、铁屑过滤法等。它是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利用填充在废水中的铁碳微电解材料自身产生1.2V电位差对废水进行电解处理,以达到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目的。反应的原理是铁受到腐蚀变成二价的铁离子进入溶液。为了增加电位差,促进铁离子的释放,在铁-碳床中加入一定比例铜粉或铅粉。其中电位低的铁成为阳极,电位高的碳成为阴极,在酸性充氧条件下发生电化学反应,其反应过程如下:阳极(F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容器和第二电容器,所述第一容器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废水分布器(2)、曝气装置(4)、微电解室(5);所述废水分布器(2)通过进水口(1)与所述第一容器的外部联通;所述曝气装置(4)通过进气口(3)与所述第一容器的外部联通;所述第二电容器通过废水进水管(15)与所述第一容器联通,所述第二电容器内设置有多介质物料添加混合室(6)、均相光催化降解室(7)和光电催化反应室(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容器和第二电容器,所述第一容器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废水分布器(2)、曝气装置(4)、微电解室(5);所述废水分布器(2)通过进水口(1)与所述第一容器的外部联通;所述曝气装置(4)通过进气口(3)与所述第一容器的外部联通;所述第二电容器通过废水进水管(15)与所述第一容器联通,所述第二电容器内设置有多介质物料添加混合室(6)、均相光催化降解室(7)和光电催化反应室(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容器上的微电解材料入口(9)、微电解材料出口(10)和污泥排放口(11);所述微电解材料入口(9)设置在所述第一容器的顶部;所述微电解材料出口(10)和污泥排放口(11)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容器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解室(5)包括微电解材料层和微电解材料托盘(12);所述微电解材料层和所述微电解材料托盘(12)均位于所述微电解室(5)的底部,且所述微电解材料层位于所述微电解材料托盘(12)的上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介质物料添加混合室(6)包括:介质A进料口(16)、介质B进料口(17)、介质C进料口(18)和废水混合液体出口(19);
所述介质A进料口(16)、介质B进料口(17)和介质C进料口(18)均设于所述多介质物料添加混合室(6)的上端,等距离分布;所述废水混合液体出口(19)设置于所述多介质物料添加混合室(6)底部的中心,并通过管道连接到所述多介质物料添加混合室(6)中上部侧面的液体分布器(20)上;
所述多介质物料添加混合室(6)为圆筒型,所述介质A进料口(16)、介质B进料口(17)和介质C进料口(18)均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华甄雷肖苏亚存张英志冯晓辉周二龙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京电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