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轻床生化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微轻床生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废水排放量随之与日俱增,对我国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破坏也日渐显现。为了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我国的环保法规日趋严格,对各大小污水处理厂(站)的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等目标污染物的控制要求也越来越高。生化法是各大小污水处理厂(站)中最常用的公认的相对经济的主要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AO、A2O工艺及其改良工艺,氧化沟,Cass工艺,SBR工艺等为代表的传统活性污泥法,和以曝气生物滤池(简称BAF)、生物接触氧化法及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简称MBBR)为代表的生物膜法,以及以膜生物反应器(简称MBR)为代表的高浓度活性污泥法。为了提高处理效率和稳定性,普遍的思路是提高生化池的容积负荷,而提高生化池容积负荷的有效做法通常是提高污泥浓度或微生物量。对于现有上述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高的污泥浓度对其后续沉淀环节或泥水分离环节的正常运行带来很大的考验,一般难以持续的稳定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轻床生化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00),所述壳体(100)下部连通有进水管(13),顶部连通有出水管(34);其特征在于,/n所述壳体(100)内部设有污水处理区(200),壳体(100)的上部连通有排泥管(36);/n所述污水处理区(200)内自下而上设有第一处理单元(1)和第二处理单元(2),第一处理单元(1)包括至少一个缺氧区(10)或者包括至少一个缺氧区(10)和至少一个厌氧区,所述第二处理单元(2)包括至少一个好氧区(20);/n所述污水处理区(200)的第一处理单元(1)、第二处理单元(2)内分别设置有密度相同或不同的第一分散式微轻填料(16)和第二分散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轻床生化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00),所述壳体(100)下部连通有进水管(13),顶部连通有出水管(34);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00)内部设有污水处理区(200),壳体(100)的上部连通有排泥管(36);
所述污水处理区(200)内自下而上设有第一处理单元(1)和第二处理单元(2),第一处理单元(1)包括至少一个缺氧区(10)或者包括至少一个缺氧区(10)和至少一个厌氧区,所述第二处理单元(2)包括至少一个好氧区(20);
所述污水处理区(200)的第一处理单元(1)、第二处理单元(2)内分别设置有密度相同或不同的第一分散式微轻填料(16)和第二分散式微轻填料(26),所述第一、二分散式微轻填料(16、26)的密度为污水密度的0.65~1.00倍;所述污水处理区(200)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分离填料的分离筛网(211);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内底部设有用于冲洗的第一充气装置(12),所述第二处理单元(2)底部设有在污水处理时用于曝气的第二充气装置(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轻床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的任意横截面为圆形,或者正n边形且n≥4,或者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轻床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分散式微轻填料(16、26)分别为均一、规则形状的实体,最大直线尺寸不小于5mm,比表面积不小于300m2/m3;且在污水流过时,分散到第一处理单元(1)的第一、二分散式微轻填料(16、26)所占体积不低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容积的50%,且第一、二分散式微轻填料(16、26)的填充体积不高于所述污水处理区(200)容积的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轻床生化处理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迟金宝,潘建通,陈凯华,汪翠萍,张雷,张鹤,赵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博汇特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