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新型电梯底坑防护栏,包括前护栏板(1),前护栏板(1)的两侧分别通过若干支架组件(2)连接有后护栏板(3),前护栏板(1)和后护栏板(3)均包括相互拼接的若干分护栏板(31),分护栏板(31)的外侧面设有若干中空的加强筋(32);所述支架组件(2)包括支架主体(21),支架主体(21)的两端分别与前护栏板(1)和后护栏板(3)连接,支架主体(21)上设有两个导压板(22),两个导压板(22)与支架主体(21)之间固定有对重导轨(2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强度高、安装简便的特点。
New elevator pit guard ra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电梯底坑防护栏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底坑防护栏,特别是一种新型电梯底坑防护栏。
技术介绍
由于在一般情况下,在井道布置图里面的对重装置与井道壁之间的距离都不会很大,设置的底坑防护栏会跟井道壁形成一个保护圈,使下底坑的维护人员无法进入对重装置的运行空间里面,而达到保障人员在底坑操作的安全的作用。现有的底坑护栏,例如申请号为201620510842.6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梯双侧底坑防护栏,具体公开了包括第一主防护栏、侧防护栏和第二主防护栏,侧防护栏通过连接支架与对重导轨连接;整体设计比较简单,第一主防护栏、侧防护栏和第二主防护栏较为单薄,强度较弱,容易因受到撞击而变形,保护效果不够理想,安装时需要安装侧防护栏,再将连接支架安装在侧防护栏上,安装较为麻烦。因此,现有的电梯底坑防护栏,具有强度较弱、安装较为麻烦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电梯底坑防护栏。本技术具有强度高、安装简便的特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新型电梯底坑防护栏,包括前护栏板,前护栏板的两侧分别通过若干支架组件连接有后护栏板,前护栏板和后护栏板均包括相互拼接的若干分护栏板,分护栏板的外侧面设有若干中空的加强筋;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支架主体,支架主体的两端分别与前护栏板和后护栏板连接,支架主体上设有两个导压板,两个导压板与支架主体之间固定有对重导轨。前述的新型电梯底坑防护栏中,所述分护栏板的两侧边均设有角钢,角钢与支架主体连接。前述的新型电梯底坑防护栏中,所述加强筋的截面呈梯形面,分护栏板与加强筋为一体成型结构。前述的新型电梯底坑防护栏中,所述支架主体上设有两个腰型孔,腰形孔内穿设有螺栓,导压板通过螺栓与支架主体连接。前述的新型电梯底坑防护栏中,所述导压板上设有与支架主体连接的安装孔,导压板的一端设有第一弯折板,导压板的另一端上下两侧均设有相对称的第二弯折板,第二弯折板的外端抵接在对重导轨上。前述的新型电梯底坑防护栏中,所述前护栏板和后护栏板均采用彩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支架组件将前护栏板、后护栏板和对重导轨连接在一起,省去了侧防护栏,安装简便、降低成本;其中的支架主体不仅可以作为连接件进行连接的作用,还可以起到侧防护的作用,提高连接强度和安全可靠性;前护栏板和后护栏板均由相互拼接的若干分护栏板构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者减少分护栏板的数量,从而适用于不同空间的井道底坑,通用性更广、维修更加方便;在分护栏板的外侧面设置的加强筋提高了前护栏板和后护栏板的强度,使得前护栏板和后护栏板不易变形,提高底坑防护栏的可靠度和维保人员在底坑操作时的安全性,且加强筋为中空状结构,降低防护栏的重量。因此,本技术具有强度高、安装简便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是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前护栏板;2、支架组件;21、支架主体;211、腰型孔;212、螺栓;22、导压板;221、安装孔;222、第一弯折板;223、第二弯折板;23、对重导轨;3、后护栏板;31、分护栏板;32、加强筋;33、角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实施例。如图1-4所示,新型电梯底坑防护栏,包括前护栏板1,前护栏板1的两侧分别通过若干支架组件2连接有后护栏板3,前护栏板1和后护栏板3均包括相互拼接的若干分护栏板31,分护栏板31的外侧面设有若干中空的加强筋32;所述支架组件2包括支架主体21,支架主体21的两端分别与前护栏板1和后护栏板3连接,支架主体21上设有两个导压板22,两个导压板22与支架主体21之间固定有对重导轨23。所述分护栏板31的两侧边均设有角钢33,角钢33与支架主体21连接。所述加强筋32的截面呈梯形面,分护栏板31与加强筋32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支架主体21上设有两个腰型孔211,腰形孔内穿设有螺栓212,导压板22通过螺栓212与支架主体21连接。所述导压板22上设有与支架主体21连接的安装孔221,导压板22的一端设有第一弯折板222,导压板22的另一端上下两侧均设有相对称的第二弯折板223,第二弯折板223的外端抵接在对重导轨23上。所述前护栏板1和后护栏板3均采用彩钢板。彩钢板轻便、更加便于安装,也免除了喷涂油漆的步骤,节省加工时间。工作原理:本使用新型通过支架组件2将前护栏板1、后护栏板3和对重导轨23连接在一起,省去了侧防护栏,安装简便、降低成本,在保证了底坑防护栏的可靠度下,占用空间小,扩大轿厢的净使用空间;其中的支架主体21不仅可以作为连接件起到连接的作用,还可以起到侧防护的作用,提高防护栏的连接强度和安全可靠性;前护栏板1和后护栏板3均由相互拼接的若干分护栏板31构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者减少分护栏板31的数量,从而适用于不同空间的井道底坑,通用性更广,当出现问题时,可仅仅拆卸其中某一块分护栏板31,维修方便;在分护栏板31的外侧面设置的加强筋32提高了前护栏板1和后护栏板3的强度,使得前护栏板1和后护栏板3不易变形,提高底坑防护栏的可靠度和维保人员在底坑操作时的安全性,且加强筋32为中空状结构,可以降低防护栏的重量,加强筋32的截面呈梯形状,强度更好,分护栏板31与加强筋32为一体成型结构,制造方便。分护栏板31通过角钢33与支架主体21连接,减少对分护栏板31的损伤,延长分护栏板31的使用寿命,且连接强度高,安装拆卸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电梯底坑防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护栏板(1),前护栏板(1)的两侧分别通过若干支架组件(2)连接有后护栏板(3),前护栏板(1)和后护栏板(3)均包括相互拼接的若干分护栏板(31),分护栏板(31)的外侧面设有若干中空的加强筋(32);所述支架组件(2)包括支架主体(21),支架主体(21)的两端分别与前护栏板(1)和后护栏板(3)连接,支架主体(21)上设有两个导压板(22),两个导压板(22)与支架主体(21)之间固定有对重导轨(23)。/n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电梯底坑防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护栏板(1),前护栏板(1)的两侧分别通过若干支架组件(2)连接有后护栏板(3),前护栏板(1)和后护栏板(3)均包括相互拼接的若干分护栏板(31),分护栏板(31)的外侧面设有若干中空的加强筋(32);所述支架组件(2)包括支架主体(21),支架主体(21)的两端分别与前护栏板(1)和后护栏板(3)连接,支架主体(21)上设有两个导压板(22),两个导压板(22)与支架主体(21)之间固定有对重导轨(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梯底坑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护栏板(31)的两侧边均设有角钢(33),角钢(33)与支架主体(2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梯底坑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栋,王煜祥,叶宗琰,施小芳,陈兵,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联合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