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绕线轮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6279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2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动绕线轮组件,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底部设有支架,所述支架轴接有绕线轮,所述绕线轮的一端轴接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轴接有布线丝杠,所述布线丝杠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滑槽和若干个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交错排列,布线丝杠上设有布线器,所述布线器在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上滑动,所述布线器分别可拆卸连接有编码器和过线轮机构,所述编码器包括编码器线轮,所述过线轮机构包括过线轮,所述编码器线轮与过线轮接触连接形成过线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小了此处缆线的磨损程度,并且对穿过过线轮的缆线由过线轮进行导向,保证了缆线平稳通过,不会出现缆线缠绕的问题,提高了布线工作的效率。

A manual winding wheel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动绕线轮组件
本技术涉及缆线绕线轮组件工业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手动绕线轮组件。
技术介绍
旋转绕线轮通常包括具有摇把组件的绕线轮单元、缆线围绕其卷绕并安装在绕线轮单元上使得卷筒可前后运动的卷筒、可转动地支承在绕线轮单元上并围绕卷筒卷绕缆线的转子以及将摇把组件的转动传递到转子上的转动传递机构,转动传递机构由齿轮组传动组成,摇把组件包括摇把轴、从摇把轴径向延伸的摇把臂以及安装在摇把臂尖端上的摇把抓握部,使用时缆线伸入过线孔并缠绕在绕线轮上,摇动把手使缆线缠绕到绕线轮上,但是由于缆线质量大并且尺寸较粗,缆线在过线孔受到的磨损程度较高,很容易导致缆线被拉断,且目前布线过程中在缆线穿孔处的缆线由于没有稳定地导向,缆线常会无规律地缠绕在一起,需要时刻用手扶住缆线,这样就降低了布线工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动绕线轮组件,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降低缆线的磨损并提高布线的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手动绕线轮组件,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底部设有支架,所述支架轴接有绕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动绕线轮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底部设有支架(2),所述支架(2)轴接有绕线轮(3),所述绕线轮(3)的一端轴接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轴接有布线丝杠(4),所述布线丝杠(4)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滑槽(5)和若干个第二滑槽(6),若干个所述第一滑槽(5)相互平行,若干个所述第二滑槽(6)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滑槽(5)与第二滑槽(6)相贯通,所述第一滑槽(5)与第二滑槽(6)交错排列,所述第一滑槽(5)的尺寸与第二滑槽(6)的尺寸相同,布线丝杠(4)上设有布线器,所述布线器在第一滑槽(5)与第二滑槽(6)上滑动,所述布线器分别可拆卸连接有编码器和过线轮机构,所述编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动绕线轮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底部设有支架(2),所述支架(2)轴接有绕线轮(3),所述绕线轮(3)的一端轴接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轴接有布线丝杠(4),所述布线丝杠(4)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滑槽(5)和若干个第二滑槽(6),若干个所述第一滑槽(5)相互平行,若干个所述第二滑槽(6)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滑槽(5)与第二滑槽(6)相贯通,所述第一滑槽(5)与第二滑槽(6)交错排列,所述第一滑槽(5)的尺寸与第二滑槽(6)的尺寸相同,布线丝杠(4)上设有布线器,所述布线器在第一滑槽(5)与第二滑槽(6)上滑动,所述布线器分别可拆卸连接有编码器和过线轮机构,所述编码器包括编码器线轮(7),所述过线轮机构包括过线轮(8),所述编码器线轮(7)与过线轮(8)接触连接形成过线孔(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绕线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轮(3)包括绕线轮轴(3.1),所述绕线轮轴(3.1)两端可拆卸连接有盖板(3.2),所述绕线轮轴(3.1)开设有穿线孔(3.3),所述盖板(3.2)上固接有滑环(3.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文马庆勋李文生郝志伟刘德旺许龚颜赵益晨赵海鹏乔杰杨立彪贾鹏宙苏建国王丽俊马文豪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瑞泰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