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转运架
本技术涉及车辆运输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转运架。
技术介绍
微型卡车等车辆在转运时通常需要使用车辆转运架进行支撑和固定。在装载时通常将多个车辆转运架装载在卡车、集装箱或船舶等运输设备上以装载多个车辆,提高运力。现有的车辆转运架在使用时不能充分利用运输设备的货物空间,影响运输设备的装载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转运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辆转运架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转运架,包括:底架,底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第一结构具有避让槽,避让槽的内轮廓尺寸大于第二结构的外轮廓尺寸;前支架,设置在第一结构上,前支架与第一结构之间具有避让空间,前支架用于支撑车辆的车头;后支架,设置在第二结构上,后支架的高度低于前支架的高度,后支架用于支撑车辆的车尾。进一步地,底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底梁,两个底梁相互倾斜设置,两个底梁在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形成第一结构,两个底梁在长度方向的另一部分形成第二结构,两个底梁之间的距离最大的位置形成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转运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架(10),所述底架(1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所述第一结构具有避让槽(11),所述避让槽(11)的内轮廓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结构的外轮廓尺寸;/n前支架(20),设置在所述第一结构上,所述前支架(20)与所述第一结构之间具有避让空间(16),所述前支架(20)用于支撑车辆的车头;/n后支架(30),设置在所述第二结构上,所述后支架(30)的高度低于所述前支架(20)的高度,所述后支架(30)用于支撑车辆的车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转运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架(10),所述底架(1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所述第一结构具有避让槽(11),所述避让槽(11)的内轮廓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结构的外轮廓尺寸;
前支架(20),设置在所述第一结构上,所述前支架(20)与所述第一结构之间具有避让空间(16),所述前支架(20)用于支撑车辆的车头;
后支架(30),设置在所述第二结构上,所述后支架(30)的高度低于所述前支架(20)的高度,所述后支架(30)用于支撑车辆的车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转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0)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底梁(12),两个所述底梁(12)相互倾斜设置,两个所述底梁(12)在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形成所述第一结构,两个所述底梁(12)在长度方向的另一部分形成所述第二结构,两个所述底梁(12)之间的距离最大的位置形成所述避让槽(11)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转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0)还包括:
限位梁(13),所述限位梁(13)的两端一一对应地与两个所述底梁(12)连接,两个所述底梁(12)位于所述限位梁(13)的一侧的部分为所述第一结构,两个所述底梁(12)位于所述限位梁(13)的另一侧的部分为所述第二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转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0)还包括:
第一插接部(14),设置在所述第一结构上,所述第一插接部(14)具有供叉车的货叉插入的第一插孔;
第二插接部(15),设置在所述第二结构上,所述第二插接部(15)具有供叉车的货叉插入的第二插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转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20)包括:
前支撑梁(21),所述前支撑梁(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结构连接;
前承载梁(22),与所述前支撑梁(2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前承载梁(22)用于承载所述车辆的车头,所述避让空间(16)位于所述前支撑梁(21)、所述前承载梁(22)和所述第一结构之间;
第一限位部(23),设置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立国,张波,崔井泉,赵淑英,伍湘球,王力军,何玉芳,张淑英,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