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翼展开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342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航天卫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翼展开机构。一种太阳翼展开机构,包括:公铰、母铰、支撑框、蜗轮A、蜗轮B、蜗杆、蜗杆连接轴、弹簧板、扭转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阻尼转盘和弹簧板的设置产生旋转阻尼使得展开机构在展开过程展开状态平稳中不会形成瞬时冲击,同时阻尼转盘和弹簧板在展开角到达180度时可以对展开机构进行锁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的蜗轮蜗杆组件可以使公铰与母铰的展开同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活动部位接触面之间设置有环形垫片和不同材质的组件的组合可以有效防止真空冷焊效应的产生。

A solar wing deployment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翼展开机构
本技术涉及航天卫星
,具体涉及一种太阳翼展开机构。
技术介绍
太阳翼是收集太阳能用于航天卫星供能的装置,是航天卫星的能源来源。航天卫星在发射状态时受运载空间限制,在发射阶段需将太阳翼折叠收拢于卫星侧壁,当卫星与火箭分离后,卫星太阳翼展开成平面状。卫星太阳翼的展开机构在卫星的发射及运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太阳翼的展开是卫星进入真正工作状态的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太阳翼不能展开,卫星将因为电池剩余能量逐渐变小而失去工作能力,进而严重影响卫星在轨飞行的寿命,因此卫星太阳翼的展开机构是保证卫星正常运行的关键部件。目前常见的太阳翼展开机构分为两种:有源与无源,有源一般用做可重复折叠解锁式太阳翼机构,在大型卫星中应用较多,通常采用电机驱动,但也存在着消耗电力资源,结构较为复杂。而对于微小卫星,通常采用无源驱动展开太阳翼,常见的为弹簧驱动,折叠时弹簧受预应力存储弹簧势能,当机构解锁后,弹簧释放弹性势能,实现机构的展开。弹簧驱动方式的优点是系统相对独立,可靠性比较高。但弹簧驱动的驱动力不容易控制,伸展结束时的瞬间易造成相邻太阳翼片间发生强烈碰撞,使得伸展过程不可控,锁定与释放过程平稳性较差,同步展开不可控。同时在真空环境下存在真空冷焊效应,因此活动件还要具有防止真空冷焊产生的手段。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展开释放过程平稳,展开同步顺畅且具有防止真空冷焊效应产生的太阳翼展开机构对于微小卫星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正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做出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展开释放过程平稳,展开同步顺畅且具有防止真空冷焊效应产生的太阳翼展开机构,该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太阳翼展开机构,包括:公铰、母铰、支撑框、蜗轮A、蜗轮B、蜗杆、蜗杆连接轴、弹簧板、扭转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由上安装板、下安装板及设置在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两侧的固定板组成、上安装板顶面的扭转弹簧安装段组成,上安装板上的两个安装孔与下安装板上两个安装孔对应且同轴;所述公铰左侧为安装板其上设置有两个通孔用于与太阳翼连接,公铰右侧板状部上设置有水平限位槽,公铰右侧板状部下端的圆柱形限位段A、扁轴段A、螺纹段A插入上安装板、下安装板上两个安装孔中的一个安装孔;所述母铰右侧为安装板其上设置有两个通孔用于与太阳翼连接,母铰左侧板状部上设置有水平限位槽,母铰左侧板状部下端圆柱形限位段B、扁轴段B、螺纹段B插入上安装板、下安装板上两个安装孔的另一个安装孔;所述蜗轮A套装在扁轴段A上位于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之间,蜗轮A随扁轴段A同步转动;所述蜗轮B套装在扁轴段B上位于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之间,蜗轮B随扁轴段B同步转动;所述蜗杆位于蜗轮A和蜗轮B之间的支撑框侧面上,且与蜗轮B分别与蜗杆啮合;所述蜗杆连接轴安装在蜗杆的连接孔内设置阻尼转盘的一端位于支撑框背面;所述弹簧板设置在支撑框背面;所述扭转弹簧套装在扭转弹簧安装段上,扭转弹簧两端的伸出部分别位于公铰上设置的限位槽和母铰上设置的限位槽内。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太阳翼展开机构结构紧凑,占用太阳翼表面布片面积小。本技术通过阻尼转盘和弹簧板的设置产生旋转阻尼使得展开机构在展开过程展开状态平稳中不会形成瞬时冲击,同时阻尼转盘和弹簧板在展开角到达180度时可以对展开机构进行锁定。本技术设置的蜗轮蜗杆组件可以使公铰与母铰的展开同步。本技术在活动部位接触面之间设置有环形垫片和不同材质的组件的组合可以有效防止真空冷焊效应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为公铰结构图。图2为母铰结构图。图3为支撑框结构图。图4为展开机构前视图。图5为展开机构后视图。图6为蜗杆连接轴结构图。图7为弹簧板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将通过参考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样对于本技术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人员中具有普通技术的人来说容易实现这些实施例。然而本技术也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因此本技术不限于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另外,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技术,与本技术没有连接的部件将从附图中省略。如图1-图7所示,一种太阳翼展开机构,包括:公铰100、母铰200、支撑框300、蜗轮A410、蜗轮B420、蜗杆430、蜗杆连接轴440、弹簧板500、扭转弹簧600;如图1所示,所述公铰100呈倒U型板状其材质为钛合金,公铰100左侧为安装板其上设置有两个通孔用于与太阳翼连接,公铰100右侧板状部上设置有水平限位槽,公铰100右侧板状部下端依次设置有圆柱形限位段A102、扁轴段A103、螺纹段A104,所述限位段A102截面大于扁轴段A103截面,扁轴段A103截面大于螺纹段A104截面;如图2所示,所述母铰200呈倒U型板状其材质为钛合金,母铰200右侧为安装板其上设置有两个通孔用于与太阳翼连接,母铰200左侧板状部上设置有水平限位槽,母铰200左侧板状部下端依次设置有圆柱形限位段B202、扁轴段B203、螺纹段B204,所述限位段B202截面大于扁轴段B203截面,扁轴段B203截面大于螺纹段B204截面;如图3、图4、图5所示,所述支撑框300为陶瓷材质,支撑框300由上下水平设置的上安装板301和下安装板302及设置在上安装板301和下安装板302两侧的固定板组成,上安装板301上设置有两个左右分布的安装孔且两个安装孔的圆心在同一直线上,下安装板302上设置有两个左右分布的安装孔且两个安装孔的圆心在同一直线上,上安装板301左侧安装孔与下安装板302左侧安装孔同轴,上安装板301右侧安装孔与下安装板302右侧安装孔同轴,上安装板301两个安装孔一侧设置有扭转弹簧安装段303,设置在上安装板302与下安装板302两侧的两个固定板上设置有同轴的安装孔;如图1-图5所示,所述公铰100上的扁轴段A103安装在支撑框300左侧且位于上安装板301与下安装板302左侧设置的安装孔内,限位段A102位于上安装板301顶面,限位段A102与上安装板301之间设置有聚四氟乙烯垫片,螺纹段A104上套装有螺帽且螺帽与下安装板302之间设置有聚四氟乙烯垫片,所述母铰200上的扁轴段B203安装在支撑框300右侧且位于上安装板301与下安装板302右侧设置的安装孔内,限位段B202位于上安装板301顶面,限位段B202与上安装板301之间设置有聚四氟乙烯垫片,螺纹段B204上套装有螺帽且螺帽与下安装板302之间设置有聚四氟乙烯垫片;如图4、图5所示,所述蜗轮A410为陶瓷材质,蜗轮A410套装在扁轴段A103上位于上安装板301和下安装板302之间,蜗轮A410随扁轴段A103同步转动,蜗轮A410两端设置聚四氟乙烯垫片;如图4、图5所示,所述蜗轮B420为陶瓷材质,蜗轮B420套装在扁轴段B203上位于上安装板301和下安装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翼展开机构,包括:公铰(100)、母铰(200)、支撑框(300)、蜗轮A(410)、蜗轮B(420)、蜗杆(430)、蜗杆连接轴(440)、弹簧板(500)、扭转弹簧(600);/n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300)由上安装板(301)、下安装板(302)及设置在上安装板(301)和下安装板(302)两侧的固定板组成、上安装板(301)顶面的扭转弹簧安装段(303)组成,上安装板(301)上的两个安装孔与下安装板(302)上两个安装孔对应且同轴;/n所述公铰(100)左侧为安装板其上设置有两个通孔用于与太阳翼连接,公铰(100)右侧板状部上设置有水平限位槽,公铰(100)右侧板状部下端的圆柱形限位段A(102)、扁轴段A(103)、螺纹段A(104)插入上安装板(301)、下安装板(302)上两个安装孔中的一个安装孔;/n所述母铰(200)右侧为安装板其上设置有两个通孔用于与太阳翼连接,母铰(200)左侧板状部上设置有水平限位槽,母铰(200)左侧板状部下端圆柱形限位段B(202)、扁轴段B(203)、螺纹段B(204)插入上安装板(301)、下安装板(302)上两个安装孔的另一个安装孔;/n所述蜗轮A(410)套装在扁轴段A(103)上位于上安装板(301)和下安装板(302)之间,蜗轮A(410)随扁轴段A(103)同步转动;/n所述蜗轮B(420)套装在扁轴段B(203)上位于上安装板(301)和下安装板(302)之间,蜗轮B(420)随扁轴段B(203)同步转动;/n所述蜗杆(430)位于蜗轮A(410)和蜗轮B(420)之间的支撑框(300)侧面上,且与蜗轮B(420)分别与蜗杆(430)啮合;/n所述蜗杆连接轴(440)安装在蜗杆(430)的连接孔内,蜗杆连接轴(440)设置阻尼转盘(441)的一端位于支撑框(300)背面;/n所述弹簧板(500)设置在支撑框(300)背面;/n所述扭转弹簧(600)套装在扭转弹簧安装段(303)上,扭转弹簧(600)两端的伸出部分别位于公铰(100)上设置的限位槽和母铰(200)上设置的限位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翼展开机构,包括:公铰(100)、母铰(200)、支撑框(300)、蜗轮A(410)、蜗轮B(420)、蜗杆(430)、蜗杆连接轴(440)、弹簧板(500)、扭转弹簧(600);
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300)由上安装板(301)、下安装板(302)及设置在上安装板(301)和下安装板(302)两侧的固定板组成、上安装板(301)顶面的扭转弹簧安装段(303)组成,上安装板(301)上的两个安装孔与下安装板(302)上两个安装孔对应且同轴;
所述公铰(100)左侧为安装板其上设置有两个通孔用于与太阳翼连接,公铰(100)右侧板状部上设置有水平限位槽,公铰(100)右侧板状部下端的圆柱形限位段A(102)、扁轴段A(103)、螺纹段A(104)插入上安装板(301)、下安装板(302)上两个安装孔中的一个安装孔;
所述母铰(200)右侧为安装板其上设置有两个通孔用于与太阳翼连接,母铰(200)左侧板状部上设置有水平限位槽,母铰(200)左侧板状部下端圆柱形限位段B(202)、扁轴段B(203)、螺纹段B(204)插入上安装板(301)、下安装板(302)上两个安装孔的另一个安装孔;
所述蜗轮A(410)套装在扁轴段A(103)上位于上安装板(301)和下安装板(302)之间,蜗轮A(410)随扁轴段A(103)同步转动;
所述蜗轮B(420)套装在扁轴段B(203)上位于上安装板(301)和下安装板(302)之间,蜗轮B(420)随扁轴段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强强保玲张浩翔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魔方卫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