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332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声换能器件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扬声器,包括扬声器单体、围壁、设于围壁顶部的顶板和设于围壁底部的底板,围壁、顶板和底板围合形成用于收容扬声器单体的收容腔,底板内嵌于围壁中,围壁包括朝向收容腔且与底板固定连接的内表面、背对内表面设置的外表面、连接内表面与外表面且靠近底板的下限面和与下限面相对设置的顶表面,底板具有背离扬声器单体的底面,下限面到顶表面所在平面的垂直间距为L

spea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扬声器
本技术涉及电声换能器件
,具体指一种扬声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扬声器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助听器等便携式电子设备,因此,对于扬声器的稳定批量生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内嵌型壳体组装底板时难以判断底板高度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底板低于管控高度:1、会减小壳体的实际腔体体积,造成扬声器性能损失;2、当底板采用超声装配时,过压还易导致扬声器单体、柔性电路板等受损。如果底板高于管控高度:1、底板与围壁的结合强度不足,受到外力作用时易导致底板从壳体分离;2、高度超高的话,易导致壳体无法装配。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扬声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解决组装底板时难以判断底板高度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扬声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扬声器,包括扬声器单体、围壁、设于所述围壁顶部的顶板、以及设于所述围壁底部的底板,所述围壁、所述顶板以及所述底板围合形成用于收容所述扬声器单体的收容腔,所述底板内嵌于所述围壁中,所述围壁包括朝向所述收容腔且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的内表面、远离所述收容腔且与所述内表面相对设置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内表面与外表面且靠近所述底板的下限面以及与所述下限面相对设置的顶表面,所述底板具有背离所述扬声器单体的底面,所述下限面到所述顶表面所在平面的垂直间距为L1,所述底面到所述顶表面所在平面的垂直间距设为S,L1≤S。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围壁自所述下限面沿振动方向朝向远离所述下限面的方向凸设有若干个凸起,所述凸起包括与所述顶表面相对设置的上限面,所述上限面到所述顶表面所在平面的垂直间距为L2,L2≥S。作为一种改进,其中L1<S<L2。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围壁为矩形,包括四个侧壁,每个所述侧壁设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凸起。作为一种改进,沿所述围壁长轴方向设置的所述侧壁间隔设有四个所述凸起。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凸起与所述围壁一体成型。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顶板、所述围壁和所述扬声器单体围合形成前腔室,所述围壁远离所述底板的端部设有与所述前腔室连通的卡槽,所述顶板卡设于所述卡槽中。作为一种改进,任意一个所述侧壁靠近所述顶板一侧设有出音孔,所述出音孔与所述前腔室连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围壁远离顶板的一侧设置用于表示底板在围壁嵌入程度的下限面,可以在组装底板时准确判断其嵌入程度,避免底板过多的嵌入围壁内,减少容纳腔的腔体体积,造成扬声器性能损失或者扬声器单体受损。通过设置用于表示底板在围壁中嵌入程度的上限面,可以避免底板过少地嵌入在围壁中,致使底板与围壁的结合强度不足,当受到外力作用时导致底板易与围壁分离。因此,在组装扬声器的底板时,将其嵌入到围壁的下限面和上限面之间即可,便于工人操作,如果出现嵌入高度不在下限面和上限面之间时,能根据围壁的下限面和上限面快速发现不合格产品。因此,本技术提供的扬声器能准确的判断组装底板时底板的高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扬声器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扬声器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扬声器的爆炸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围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中沿A-A线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扬声器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扬声器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扬声器的爆炸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围壁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7中沿B-B线的剖视图。附图标号说明:100、扬声器;1、扬声器单体;2、围壁;21、凸起;221、内表面;222、外表面;223、下限面;224、顶表面;225、上限面;23、出音孔;24、侧壁;25、卡槽;3、顶板;4、底板;41、底面;5、收容腔;51、前腔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至图10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一种扬声器100,包括扬声器单体1、围壁2、设于围壁2顶部的顶板3、以及设于围壁2底部的底板4,围壁2、顶板3以及底板4围合形成用于收容扬声器单体1的收容腔5,底板4内嵌于围壁2中,围壁2包括朝向收容腔5且与底板4固定连接的内表面221、远离收容腔5且与内表面221相对设置的外表面222、连接内表面221与外表面222且靠近底板4的下限面223以及与下限面223相对设置的顶表面224,底板4具有背离扬声器单体1的底面41,下限面223到顶表面224所在平面的垂直间距为L1,底面41到顶表面224所在平面的垂直间距设为S,L1≤S。通过在围壁2远离顶板3的一侧设置用于表示底板4在围壁2嵌入程度的下限面223,可以在组装底板4时准确判断其嵌入程度,避免底板4过多的嵌入围壁2内,减少收容腔5的腔体体积,造成扬声器100性能损失或者扬声器单体1受损。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100能准确的判断组装底板4时底板4的嵌入下限,进而可以判断组装时底板4的高度。即使组装时出现底板4低于下限面223的情况,因组装采用的超声波焊头略大于底板4,工人也可以通过下限面223是否被压伤而很容易的识别过压不良品,因此,进一步有利于产品的稳定批量生产。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5,顶板3、围壁2和扬声器单体1围合形成前腔室51,围壁2远离底板4的端部设有与前腔室51连通的卡槽25,顶板3卡设于卡槽25中。在本实施例中,顶板3为钢片。另外,其中一个侧壁24靠近顶板3一侧设有与前腔室51连通出音孔23,通过设置出音孔23,有助于扬声器100中声音的发出。可以理解地,出音孔23设于顶板3或者顶板3与围壁2之间也是可以的。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围壁2自下限面223沿振动方向朝向远离下限面223的方向凸设有若干个凸起21,凸起21包括与顶表面224相对设置的上限面225,上限面225到顶表面224所在平面的垂直间距为L2,L2≥S。请参阅图6至图10,其中L1<S<L2。设置用于表示底板4在围壁2中嵌入程度的上限面225,可以避免底板4过少地嵌入在围壁2中,致使底板4与围壁2的结合强度不足,当受到外力作用时导致底板4易与围壁2分离。在组装扬声器100的底板4时,将其嵌入到围壁2的下限面223和上限面225之间即可,便于工人操作,如果出现嵌入高度不在下限面223和上限面225之间时,能根据围壁2的下限面223和上限面225快速发现不合格产品。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100通过下限面223和上限面225双向管控底板4的高度,判断简单,而且工人易于识别,更进一步的有利于产品的稳定批量生产。请再次参阅图6和图9,围壁2为矩形,包括四个侧壁24,每个侧壁24设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凸起21。在本实施例中,沿围壁2长轴方向设置的侧壁24间隔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扬声器单体、围壁、设于所述围壁顶部的顶板、以及设于所述围壁底部的底板,所述围壁、所述顶板以及所述底板围合形成用于收容所述扬声器单体的收容腔,所述底板内嵌于所述围壁中,所述围壁包括朝向所述收容腔且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的内表面、远离所述收容腔且与所述内表面相对设置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内表面与外表面且靠近所述底板的下限面以及与所述下限面相对设置的顶表面,所述底板具有背离所述扬声器单体的底面,所述下限面到所述顶表面所在平面的垂直间距为L

【技术特征摘要】
1.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扬声器单体、围壁、设于所述围壁顶部的顶板、以及设于所述围壁底部的底板,所述围壁、所述顶板以及所述底板围合形成用于收容所述扬声器单体的收容腔,所述底板内嵌于所述围壁中,所述围壁包括朝向所述收容腔且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的内表面、远离所述收容腔且与所述内表面相对设置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内表面与外表面且靠近所述底板的下限面以及与所述下限面相对设置的顶表面,所述底板具有背离所述扬声器单体的底面,所述下限面到所述顶表面所在平面的垂直间距为L1,所述底面到所述顶表面所在平面的垂直间距设为S,L1≤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壁自所述下限面沿振动方向朝向远离所述下限面的方向凸设有若干个凸起,所述凸起包括与所述顶表面相对设置的上限面,所述上限面到所述顶表面所在平面的垂直间距为L2,L2≥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阳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