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供配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4990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式供配电系统,其包括:主柜以及至少一个辅柜;主柜中设置有整流模块和监控模块;整流模块集成设置于主柜底部的整流模块插框上,位于主柜中的蓄电池组集成设置于整流模块插框下方的电源插框中;监控模块设置于整流模块的上方,并集成设置于主柜底部的配电插框的门体上;分布于辅柜中的蓄电池集成设置于辅柜底部的电源插框中,主柜和辅柜中的蓄电池组经整流模块和监控模块进行配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整流模块和监控模块对主柜和辅柜中的分布式的蓄电池组进行配电,且根据需求可满足低、中大、超高功率机柜的配电,可以实现三相平衡且只占用左右机柜内空间,还可通用电源插框按实际功率需求来配置模块数量。

Combined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式供配电系统
本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供配电系统。
技术介绍
数据中心的飞速发展决定了对数据中心供电的更高要求,其中数据中心的供电架构是由蓄电池的连接方式和电池位置构成,而数据中心要求的不间断供电技术核心就在于其不间断的电源和电池技术。目前业内常用的备用电池电压从高到低分别有UPS的400多伏,到直流电源的380V、240V及48V,甚至电池内嵌到IT设备内的12V等。甚至还有采用飞轮的中压UPS或者5V等更低电压的小UPS等。随着数据中心的大规模建设,能源成本和效率成为新的着眼点,鉴于数据中心供电的特殊性,数据中心供电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市电直供技术,在省去传统UPS设备投资和场地占用、降低前期成本的同时,还通过减少转换级数、提高供电效率实现后期运营成本的减少。而且这里所说的提高效率,不仅仅是指电网侧到IT设备输入侧的供电路径上高效率,而是一次能源侧到CPU等的整个能源路径上的高效率和绿色环保。目前采用的供电技术存在的问题:(1)传统的380V直流。由于数据中心内部的设备复杂多样,涉及很多行业及不同供应商,如果仅仅为了适应380V直流供电,数据中心内的全部设备都要定制,那么带来的成本增加及开展难度就足以抵消了其节能利好,不仅在数据中心租赁方难以推广,在用户侧也无法接受。(2)240V高压直流技术。可以比传统供电方案实现高效率,甚至实现近100%的市电直供,但其双电源配置以及高压电池等仍不是很完美方案。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br>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组合式供配电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式供配电系统,其包括:主柜以及至少一个辅柜;所述主柜中设置有整流模块和监控模块;所述整流模块集成设置于所述主柜底部的整流模块插框上,位于所述主柜中的蓄电池组集成设置于所述整流模块插框下方的电源插框中;所述监控模块设置于所述整流模块的上方,并集成设置于所述主柜底部的配电插框的门体上,所述配电插框包括:正极母排、电池熔丝、支路输出开关、交流输入开关,所述电流经交流输入开关、电池熔丝、支路输出开关、正极母排形成供电线路;分布于所述辅柜中的蓄电池集成设置于辅柜底部的电源插框中,所述主柜和辅柜中的蓄电池组经所述整流模块和监控模块进行配电。作为本技术的组合式供配电系统的改进,所述主柜设置为一个,辅柜设置为两个、五个或者八个。作为本技术的组合式供配电系统的改进,任一柜体的上部空间为服务器安装空间,下部空间为整流模块、监控模块以及蓄电池的安装空间。作为本技术的组合式供配电系统的改进,所述整流模块为多个,多个整流模块并排地以热插拔的方式集成设置于所述整流模块插框的上层。作为本技术的组合式供配电系统的改进,所述整流模块的型号为:AC/DC48100M。作为本技术的组合式供配电系统的改进,所述监控模块为触控屏以及单片机。作为本技术的组合式供配电系统的改进,所述正极母排采用接地铜排,其截面积大于等于进出线母线电缆截面积的至少一半。作为本技术的组合式供配电系统的改进,任一柜体的柜门中形成有风道,所述风道上开设有与外部相连通的通风口,且所述风道内部具有改变气流流向的折弯结构,所述风道与柜体相连通的位置还设置有过滤网。作为本技术的组合式供配电系统的改进,所述蓄电池组由单模块电池组成,所述单模块电池选自铅酸蓄电池组、铁锂蓄电池组、钛酸锂蓄电池组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整流模块和监控模块对主柜和辅柜中的分布式的蓄电池组进行配电,且根据需求可满足6KW内低功率机柜、15KW中大功率机柜、24KW超高功率机柜的配电,可以实现三相平衡且只占用左右机柜内空间,还可通用电源插框按实际功率需求来配置模块数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组合式供配电系统的主视图;图2为柜体的风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柜体的风道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组合式供配电系统中整流模块的外形图;图5为本技术的组合式供配电系统中整流模块与整流模块插框的装配关系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组合式供配电系统中监控模块与配电插框的装配关系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组合式供配电系统中配电插框及其上正极母排、电池熔丝、支路输出开关、交流输入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直流/交流柔性推挽加速节能供电控制模块和蓄电池自动预防性维护控制模块的工作方法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式供配电系统,其包括:主柜1以及至少一个辅柜2。所述主柜1设置为一个,辅柜2设置为两个、五个或者八个。从而,使得主柜1和辅柜2中的蓄电池组3,可采用2+1配置给6KW内低功率机柜、采用5+1配置给15KW中大功率机柜,采用8+1配置给24KW超高功率机柜,可以实现三相平衡且只占用左右机柜内空间。所述主柜1及辅柜2中的蓄电池组3由单模块电池组成,为了实现单模块电池的组合,各单模块电池通过电源插框进行固定。从而,可通用电源插框按实际功率需求来配置模块数量。所述单模块电池选自铅酸蓄电池组3、铁锂蓄电池组3、钛酸锂蓄电池组3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铅酸蓄电池组3采用700W/48V高功率电池,180Ah/48V;终止电压1.67V,558*125*316,单组重量59KG,总重量354KG;考虑组间20CM层间预留,总高度990CM。铁锂/钛酸锂电池组采用600*516*140单模组;单模块总量28KG(铁壳,塑料壳可以降低30%),总重量84KG,考虑组间20CM层间预留,总高度480cm。如图2、3所示,为了满足主柜1和辅柜2通风的需求,任一柜体1、2的柜门中形成有风道4,所述风道4上开设有与外部相连通的通风口41,且所述风道4内部具有改变气流流向的折弯结构42,以达到更好的防尘防水目的。所述风道4与柜体相连通的位置还设置有过滤网43。其中,风道4可嵌入到柜体中,也可采用外置的方式自柜体表面凸伸设置。当嵌入到柜体中时,通风口41开设在风道4的壁面上;当自柜体表面凸伸设置时,风道4口开设在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供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供配电系统包括:主柜以及至少一个辅柜;/n所述主柜中设置有整流模块和监控模块;/n所述整流模块集成设置于所述主柜底部的整流模块插框上,位于所述主柜中的蓄电池组集成设置于所述整流模块插框下方的电源插框中;/n所述监控模块设置于所述整流模块的上方,并集成设置于所述主柜底部的配电插框的门体上,所述配电插框包括:正极母排、电池熔丝、支路输出开关、交流输入开关,所述电流经交流输入开关、电池熔丝、支路输出开关、正极母排形成供电线路;/n分布于所述辅柜中的蓄电池集成设置于辅柜底部的电源插框中,所述主柜和辅柜中的蓄电池组经所述整流模块和监控模块进行配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供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供配电系统包括:主柜以及至少一个辅柜;
所述主柜中设置有整流模块和监控模块;
所述整流模块集成设置于所述主柜底部的整流模块插框上,位于所述主柜中的蓄电池组集成设置于所述整流模块插框下方的电源插框中;
所述监控模块设置于所述整流模块的上方,并集成设置于所述主柜底部的配电插框的门体上,所述配电插框包括:正极母排、电池熔丝、支路输出开关、交流输入开关,所述电流经交流输入开关、电池熔丝、支路输出开关、正极母排形成供电线路;
分布于所述辅柜中的蓄电池集成设置于辅柜底部的电源插框中,所述主柜和辅柜中的蓄电池组经所述整流模块和监控模块进行配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供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柜设置为一个,辅柜设置为两个、五个或者八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供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任一柜体的上部空间为服务器安装空间,下部空间为整流模块、监控模块以及蓄电池的安装空间。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静张煊刘伟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智博汇能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