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藻类栽培技术的改进,具体讲是一种冲绳枝管藻的海上栽培生产方法;其属于海藻栽培
技术介绍
中国是海藻栽培大国。海藻的栽培、加工技术是先进的,例如,海带、紫菜和龙须菜等大型海藻在产量上是世界名列前茅。由于中国海区存在藻类栽培和动物养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有许多海域只进行海洋动物的养殖,甚至于只进行单一物种的养殖,然而,这种模式引起栽培水域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养殖动物疾病爆发,严重制约着海洋动物养殖业的持续发展。为了进一步发展藻类栽培业,科技工作者已经发展了裙带菜,江蓠和羊栖菜的养殖,而且在大规模栽培上做了很大的努力,在技术上是成功的。有一种冲绳枝管藻(Cladosiphon okamuranus Tokida)属褐藻门(Phaeophyta),索藻科(Chordariaceae),枝管藻属(Cladosiphon),原产于日本。该冲绳枝管藻的藻体呈丝状,柔软,褐色或深褐色,长20-50cm,直径3.0-4.0mm。它富含褐藻硫酸多糖(fucoidin)等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表明,冲绳枝管藻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并有抗肿瘤、降脂、调压等多种医用功能,对病原性大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绳枝管藻的海上栽培生产方法,所述的冲绳枝管藻1331-2(CladosiphonokamuranusTokida1331-2)是一种丝状褐藻,属褐藻门(Phaeophyta),索藻科(Chordariaceae),枝管藻属(Cla dosiphon)海藻,其藻体柔软,呈丝状,褐色或深褐色,长20~50cm,直径3.0~4.0mm;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海上栽培生产方法按如下步骤:(1)冲绳枝管藻的保种:①冲绳枝管藻的成体保种:将用灭菌海水洗净的藻体 切成3~5cm的藻体2~3段,包埋在固体培养基中,密封,在温度为16±2 ...
【技术特征摘要】
CN 2005-11-12 20051010455701.一种冲绳枝管藻的海上栽培生产方法,所述的冲绳枝管藻1331-2(Cladosiphonokamuranus Tokida1331-2)是一种丝状褐藻,属褐藻门(Phaeophyta),索藻科(Chordariaceae),枝管藻属(Cladosiphon)海藻,其藻体柔软,呈丝状,褐色或深褐色,长20~50cm,直径3.0~4.0mm;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海上栽培生产方法按如下步骤(1)冲绳枝管藻的保种①冲绳枝管藻的成体保种将用灭菌海水洗净的藻体切成3~5cm的藻体2~3段,包埋在固体培养基中,密封,在温度为16±2℃,光照强度为1000~2000lux,光周期为12L/12D条件下保种;②冲绳枝管藻盘状体保种A)将冲绳枝管藻藻体的同化丝端部有膨大的二倍体孢子囊,在显微镜下用毛细管将孢子囊挑出,置于盛有灭菌海水营养液的试管中;B)将上述试管放在温度为23±2℃,光照强度为7000lux,光周期为12L/12D条件下培养;C)当试管壁上出现盘状体时,将盘状体吸出,转移到盛有灭菌海水营养液的数个三角瓶中,在温度为23±2℃,光照强度为7000lux,光周期为12L/12D的条件下培养30~40天;D)将上述三角瓶放在温度为16±2℃,光照强度为/2000~3000lux,光周期为12L/12D条件下保种,备用;该藻种的保藏号CCTCC№M206025;(2)冲绳枝管藻采苗①将采苗容器洗净消毒;②将苗网在淡水中充分浸泡、清洗,投入采苗容器中;③将灭菌海水营养液倒入采苗容器中;④将保种的冲绳枝管藻盘状体藻液倒入采苗容器中,采苗培养温度控制在20~26℃之间,光照强度10000~50000lux,采苗培养中,20~30天更换一次灭菌海水营养液;⑤采苗培养时间为30~50天,当苗网的网帘70~80%的表面被枝管藻盘状体所覆盖时,为适宜的采苗密度;(3)冲绳枝管藻海上栽培①选择海区,栽培冲绳枝管藻的自然海区应具备以下条件水质洁净,潮流通畅,风浪较小,海底质为平坦的沙底;②栽培海水温度为18~26℃,栽培海水盐度为20~50,栽培海水透明度为3~7m,栽培海区水深低潮时为1~10m;③栽培设施的设置根据海区底质选择适宜的栽培设施设桩固定于海底;将采好的苗网置于栽培设施上进行栽培;④为防止鱼类敌害的侵害,在栽培设施外围2~3m处采用由长竹竿和围在长竹竿外面的网片构成的海区围网结构;⑤冲绳枝管藻栽培期间的管理A)当苗网70-80%的表面被盘状体覆盖,海区水温在18~26℃之间时,将多个苗网捆在一起,挂在浮筏上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成,朱清华,连绍兴,郑兰红,时艳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