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解决PCB复用设计中I2C地址冲突的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4407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解决PCB复用设计中I2C地址冲突的电路,包括作为从设备的完全相同的第一PCB装置和第二PCB装置以及作为主设备的第三PCB装置,第一PCB装置包括第一PCB以及设置在其上的第一装置组件,第二PCB装置包括第二PCB以及设置在其上的第二装置组件,第三PCB装置包括第三PCB以及设置在其上的CPU,第一PCB上设有第一连接器,第二PCB上设有第二连接器,第三PCB上设有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第一连接器与第三连接器插接,第二连接器与第四连接器插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主设备与从设备连接器的对插,实现了自动规避PCB复用设计中I2C地址冲突的问题,无需软件控制,使用起来较为简单。

A circuit for solving I2C address conflict in PCB reuse desig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解决PCB复用设计中I2C地址冲突的电路
本技术涉及PCB复用设计
,具体是一种用于解决PCB复用设计中I2C地址冲突的电路。
技术介绍
一般I2C总线上会需要多个设备,但在同一个I2C总线上不允许有相同地址的从设备存在。如果在一个整机中使用了两个相同的PCB装置(从设备),当这两个相同的PCB装置挂在同一个I2C地址上时,若未进行任何控制则必然造成地址冲突,影响正常通信。现有技术通过在相同的PCB装置(从设备)上增加CPU等器件,借助软件等辅助工具通过板内的CPU配置I2C地址,完成各自板内I2C信号的传输,使用起来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解决PCB复用设计中I2C地址冲突的电路,该电路无需借助软件就能够自动规避PCB复用设计中I2C地址冲突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解决PCB复用设计中I2C地址冲突的电路,包括作为从设备的第一PCB装置和第二PCB装置以及作为主设备的第三PCB装置,所述第一PCB装置和第二PCB装置完全相同,所述第一PCB装置包括第一PCB以及设置在第一PCB上的第一装置组件,所述第二PCB装置包括第二PCB以及设置在第二PCB上的第二装置组件,所述第三PCB装置包括第三PCB以及设置在第三PCB上的CPU,所述第一PCB上还设有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二PCB上还设有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三PCB上还设有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第三连接器插接,所述第二连接器与第四连接器插接;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端口输入引脚与第一装置组件的I2C可变地址引脚相连,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端口输入引脚与第一装置组件的I2C可变地址引脚之间的节点通过设置在第一PCB上的第一上拉电阻与VCC相连;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端口输入引脚与第二装置组件的I2C可变地址引脚相连,并且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端口输入引脚与第二装置组件的I2C可变地址引脚之间的节点通过设置在第二PCB上的第二上拉电阻与VCC相连;所述第三连接器的端口输入引脚接地,所述第四连接器的端口输入引脚悬空;所述CPU的I2C信号输出引脚依次通过第三连接器和第一连接器与第一装置组件的I2C信号输入引脚相连;所述CPU的I2C信号输出引脚依次通过第四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与第二装置组件的I2C信号输入引脚相连。所述的用于解决PCB复用设计中I2C地址冲突的电路,所述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均采用FFC连接器。所述的用于解决PCB复用设计中I2C地址冲突的电路,所述装置组件为DAC芯片。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通过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连接器的对插,实现了自动规避PCB复用设计中I2C地址冲突的问题,无需软件控制,使用起来较为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解决PCB复用设计中I2C地址冲突的电路,包括作为从设备的第一PCB装置和第二PCB装置以及作为主设备的第三PCB装置,第一PCB装置和第二PCB装置完全相同。第一PCB装置包括第一PCB1以及设置在第一PCB1上的第一装置组件11、第一连接器12和第一上拉电阻13,第二PCB装置包括第二PCB2以及设置在第二PCB2上的第二装置组件21、第二连接器22和第二上拉电阻23,第三PCB装置包括第三PCB3以及设置在第三PCB3上的CPU31、第三连接器32和第四连接器33。第一连接器12与第三连接器32插接,第三连接器32的PINx引脚(端口输入引脚)接地,第一连接器12的PINx引脚(端口输入引脚)与第一装置组件11的I2C可变地址引脚相连,并且第一连接器12的PINx引脚(端口输入引脚)与第一装置组件11的I2C可变地址引脚之间的节点通过第一上拉电阻13与VCC相连。第二连接器22与第四连接器33插接,第四连接器33的PINx引脚(端口输入引脚)悬空,第二连接器22的PINx引脚(端口输入引脚)与第二装置组件21的I2C可变地址引脚相连,并且第二连接器22的PINx引脚(端口输入引脚)与第二装置组件21的I2C可变地址引脚之间的节点通过第二上拉电阻23与VCC相连。CPU31的I2C信号输出引脚依次通过第三连接器32和第一连接器12与第一装置组件11的I2C信号输入引脚相连;CPU31的I2C信号输出引脚依次通过第四连接器33和第二连接器22与第二装置组件21的I2C信号输入引脚相连。第一连接器12、第二连接器22、第三连接器32和第四连接器33均采用常用连接器,如柔性扁平电缆连接器(FFC连接器)、板板连接器等。第一装置组件11和第二装置组件21可为各类芯片,如DAC芯片等。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由于第一连接器12与第三连接器32插接(两者的PINx引脚接通),而第三连接器32的PINx引脚接地,所以第一装置组件11的I2C可变地址引脚A0始终为低电平,即A0=0;由于第二连接器22与第四连接器33插接(两者的PINx引脚接通),而第四连接器33的PINx引脚悬空,所以第二装置组件21的I2C可变地址引脚A0始终为高电平,即A0=1;由于第一装置组件11的I2C可变地址引脚A0与第二装置组件21的I2C可变地址引脚A0始终具有不同的电平,则规避了第一PCB装置与第二PCB装置出现I2C地址冲突的问题。综上所述,本技术无需借助软件,仅仅通过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连接器的对插,就实现了控制两个相同PCB装置上装置组件的I2C可变地址引脚始终具有不同的电平,进而实现了规避PCB复用设计中出现I2C地址冲突的问题。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解决PCB复用设计中I2C地址冲突的电路,包括作为从设备的第一PCB装置和第二PCB装置以及作为主设备的第三PCB装置,所述第一PCB装置和第二PCB装置完全相同,所述第一PCB装置包括第一PCB以及设置在第一PCB上的第一装置组件,所述第二PCB装置包括第二PCB以及设置在第二PCB上的第二装置组件,所述第三PCB装置包括第三PCB以及设置在第三PCB上的CPU,其特征在于:/n所述第一PCB上还设有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二PCB上还设有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三PCB上还设有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第三连接器插接,所述第二连接器与第四连接器插接;/n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端口输入引脚与第一装置组件的I2C可变地址引脚相连,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端口输入引脚与第一装置组件的I2C可变地址引脚之间的节点通过设置在第一PCB上的第一上拉电阻与VCC相连;/n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端口输入引脚与第二装置组件的I2C可变地址引脚相连,并且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端口输入引脚与第二装置组件的I2C可变地址引脚之间的节点通过设置在第二PCB上的第二上拉电阻与VCC相连;/n所述第三连接器的端口输入引脚接地,所述第四连接器的端口输入引脚悬空;所述CPU的I2C信号输出引脚依次通过第三连接器和第一连接器与第一装置组件的I2C信号输入引脚相连;所述CPU的I2C信号输出引脚依次通过第四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与第二装置组件的I2C信号输入引脚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解决PCB复用设计中I2C地址冲突的电路,包括作为从设备的第一PCB装置和第二PCB装置以及作为主设备的第三PCB装置,所述第一PCB装置和第二PCB装置完全相同,所述第一PCB装置包括第一PCB以及设置在第一PCB上的第一装置组件,所述第二PCB装置包括第二PCB以及设置在第二PCB上的第二装置组件,所述第三PCB装置包括第三PCB以及设置在第三PCB上的CPU,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PCB上还设有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二PCB上还设有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三PCB上还设有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第三连接器插接,所述第二连接器与第四连接器插接;
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端口输入引脚与第一装置组件的I2C可变地址引脚相连,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端口输入引脚与第一装置组件的I2C可变地址引脚之间的节点通过设置在第一PCB上的第一上拉电阻与VCC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小银陈浩石倩倩柯先金李思文周友权钱昊吕盼稂金一严德斌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富煌君达高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