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密性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39835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控制器、供气装置、输液管固定装置和显示装置,输液管固定装置包括盖帽夹具和圆锥夹具,盖帽夹具上设置有放置口,放置口和输液器的帽头相适配,圆锥夹具上固定设置有接口,供气装置包括气泵、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进气管道的首尾连通气泵和接口,排气管道的一端和接口相连通,排气管道的另一端设置有流量表和压力表,流量表和压力表均和显示装置固定连接,流量表和压力表均和控制器电连接,显示装置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不同颜色的信号灯,信号灯和控制器电连接,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降低了读数容易出错的可能性,提高了工作效率的优点。

Air tightness det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密性检测装置
本技术属于检测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输液器属于常用的医疗器械,现有技术中的输液器包括锥头和帽头,输液器在进行生产制造时,常需要对其气密性进行检测,检测的项目包括是否泄漏,是否堵塞,是否破膜。目前,现有技术中,申请公布号为“CN201310554294.8”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输液器漏堵检测机,本技术通过固定输液器的两端,并从输液器的一端充入气体,根据对气体压力的压力值的反馈,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将压力值和标准压力值进行对比,对比结果在控制器中显示出来,用于判断漏堵的现象。但是,由于对每条输液器漏堵的情况都需要从控制器的显示中进行读取分析,操作人员长时间的工作后,眼睛容易产生疲劳感,不仅读数容易发生错误,而且影响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能够降低读数容易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控制器、供气装置、输液管固定装置和显示装置,输液管固定装置包括盖帽夹具和圆锥夹具,盖帽夹具上设置有放置口,放置口和输液器的帽头相适配,圆锥夹具上固定设置有接口,接口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一通口、第二通口和第三通口,第一通口和输液器的锥头相适配,供气装置包括气泵、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进气管道的首尾分别连通气泵和第二通口,进气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和控制器电连接,排气管道的一端和第三通口相连通,排气管道的另一端设置有流量表和压力表,排气管道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控制器电连接,流量表的外壳和显示装置固定连接,压力表的外壳和显示装置固定连接,流量表和压力表均和控制器电连接,显示装置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不同颜色的信号灯,信号灯和控制器电连接。输液管固定装置用于固定输液器的两端,气泵中的气体经过进气管道进入第二通口中,第二通口中的气体经过第一通口,由输液器的锥头一端打入输液器中,输液器中的气体通过排气管道分别经过流量表和压力表,流量表将测定的流量数值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将流量数值和设定数值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通过信号灯的形式表示出来,通过信号灯的表示即可判定输液器是否破膜,是否堵,压力表将测定的压强数值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将压强数值和设定数值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通过信号灯的形式表示出来,通过信号灯的表示即可判定输液器是否泄漏,操作人员通过信号灯的表示即可判断输液器是否破膜、是否堵、是否泄漏,降低了读数容易出错的可能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信号灯和排气管道一一对应,信号灯包括三排,第一排信号灯设置于流量表的底部,为绿灯,第二排信号灯设置于流量表的顶部,为黄灯,第三排信号灯设置于压力表的顶部,为红灯。通过不同颜色的灯的亮起即可判断输液器检测的情况。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放置口包括若干个,接口包括若干个,进气管道进入圆锥夹具后分为若干支进气管道,每个支进气管道和接口一一对应设置,排气管道包括若干个,排气管道的一端和接口一一对应设置,排气管道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流量表和压力表。第一电磁阀开启第二电磁阀关闭后,气泵中的气体进入进气管道中,进气管道中的气体分别进入每个支进气管道中,每个支进气管道中的气体进入与之一一对应的接口中,接口中的气体进入与之连接的输液器中,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二电磁阀开启后,输液器中的气体进入与之连接的接口中,接口中的和气体分别进入与之一一对应的排气管道中,每个排气管道中的气体均可通过流量表和压力表进行检测。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显示装置固定设置于工作台上,工作台底部设置有脚踏开关,脚踏开关和所述控制器电连接。踩下脚踏开关,脚踏开关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开启,第二电磁阀关闭,将脚从脚踏开关处撤离,脚踏开关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二电磁阀开启。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工作台一侧设置有放置架。输液器挂于放置架上,未经过检测的输液器放置于一侧,对输液器进行检测时,不需要将输液器从放置架上取下,检测合格的输液器移动至另一侧,检测不合格的输液器取下分类放置。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输液器的锥头插入圆锥夹具中,将输液器的帽头插入盖帽夹具中,踩下脚踏开关,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开启,第二电磁阀关闭,此时气泵中的气体被打入输液器中,松开脚踏开关,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二电磁阀开启,此时输液器中的气体通过排气管道进入显示装置中,气体通过流量表,流量表对气体的流量进行检测,数值在流量表上进行显示,同时将测定的数值信息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将测定的数值和设定的数值进行比较,判定输液器是否破膜,是否堵,之后将判定的结果通过信号灯表示出来。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输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圆锥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气密性检测装置进行输液器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中,1-输液器;2-控制器;3-供气装置;4-显示装置;5-输液管固定装置;6-脚踏开关;7-放置架;8-工作台;10-锥头;11-帽头;30-气泵;31-进气管道;310-支进气管道;311-第一电磁阀;32-接口;320-第一通口;321-第二通口;322-第三通口;33-排气管道;330-第二电磁阀;40-流量表;41-压力表;42-信号灯;420-黄灯;421-红灯;422-绿灯;50-盖帽夹具;51-圆锥夹具;500-放置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根据图1至图4所示,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控制器2、供气装置3、输液管固定装置5和显示装置4,输液管固定装置5包括盖帽夹具50和圆锥夹具51,盖帽夹具50上设置有放置口500,放置口500和输液器1的帽头11相适配,圆锥夹具51上固定设置有接口32,接口32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一通口320、第二通口321和第三通口322,第一通口320和输液器1的锥头10相适配,供气装置3包括气泵30、进气管道31和排气管道33,进气管道31的首尾连通气泵30和第二通口321,进气管道31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330,第一电磁阀330和控制器2电连接,排气管道33的一端连通第三通口322,排气管道33的另一端设置有流量表40和压力表41,排气管道33设置有流量表40和压力表41的一端,为封闭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供气装置、输液管固定装置和显示装置,所述输液管固定装置包括盖帽夹具和圆锥夹具,所述盖帽夹具上设置有放置口,所述放置口和输液器的帽头相适配,所述圆锥夹具上固定设置有接口,所述接口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一通口、第二通口和第三通口,所述第一通口和输液器的锥头相适配,所述供气装置包括气泵、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的首尾分别连通气泵和第二通口,所述进气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排气管道的一端和第三通口相连通,所述排气管道的另一端设置有流量表和压力表,所述排气管道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流量表的外壳和显示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压力表的外壳和显示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流量表和压力表均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显示装置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不同颜色的信号灯,所述信号灯和控制器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供气装置、输液管固定装置和显示装置,所述输液管固定装置包括盖帽夹具和圆锥夹具,所述盖帽夹具上设置有放置口,所述放置口和输液器的帽头相适配,所述圆锥夹具上固定设置有接口,所述接口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一通口、第二通口和第三通口,所述第一通口和输液器的锥头相适配,所述供气装置包括气泵、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的首尾分别连通气泵和第二通口,所述进气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排气管道的一端和第三通口相连通,所述排气管道的另一端设置有流量表和压力表,所述排气管道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流量表的外壳和显示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压力表的外壳和显示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流量表和压力表均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显示装置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不同颜色的信号灯,所述信号灯和控制器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平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吉春医用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