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差压式流量计以及包括其的测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3911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体化差压式流量计和测量系统。所述一体化差压式流量计包括:本体,其具有连接部、内部流道以及与其相连通的至少两个取压孔,该本体通过连接部与外部流体源相连通以引入流体使其流过内部流道;节流件,其布置在内部流道内,并且位于两个相邻的取压孔之间以在其间形成流体差压;壳体,其与本体相连并具有空腔;至少两个引压管,其布置在空腔内且各引压管的一端分别与取压孔中的一个相连通;传感器装置,其布置在空腔内并与各引压管的另一端相连通用于根据流入各引压管中的流体来检测获取其至少一个参数数据;流量变送器,其与壳体和传感器装置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参数数据来计算得到流体流量数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Integrated differential pressure flowmeter and its measurem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差压式流量计以及包括其的测量系统
本技术涉及流量测量
,尤其涉及一体化差压式流量计以及包括所述一体化差压式流量计的测量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流量测量领域中已经提供了众多类型的差压式流量计,它们获得了相当广泛的应用。例如,其中的孔板流量计作为一款常用的流量测量装置,其市场应用规模已经非常庞大。常用的孔板流量计大多数为分体式结构,其通常由孔板节流管道、差压变送器、流量积算仪以及连接的阀组、管件等众多零部件组成。在实际应用中,诸如孔板流量计等差压式流量计产品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之处,例如它们的整体结构比较复杂、现场安装操作繁琐、占用空间庞大、生产制造成本也较高等。此外,对于例如压力小、温度低、工况比较简单等测量场合,如果使用常规分体型流量计等现有流量计,则显得非常不适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体化差压式流量计以及包括其的测量系统,从而可以解决或者至少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首先,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它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差压式流量计,其包括:本体,其具有连接部、内部流道以及与所述内部流道相连通的至少两个取压孔,所述本体通过所述连接部与外部流体源相连通以引入流体使其流过所述内部流道;节流件,其布置在所述内部流道内,并且位于两个相邻的取压孔之间以在其间形成流体差压;壳体,其与所述本体相连并具有空腔;至少两个引压管,其布置在所述空腔内,并且各引压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取压孔中的一个相连通;传感器装置,其布置在所述空腔内并与各引压管的另一端相连通,用于根据流入各引压管中的流体来检测获取其至少一个参数数据;以及流量变送器,其与所述壳体和所述传感器装置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参数数据来计算得到流体流量数据。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体化差压式流量计中,可选地,所述节流件被构造成具有一个或多个穿孔的孔板,其被居中布置在所述两个相邻的取压孔之间。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体化差压式流量计中,可选地,所述孔板上的至少一个穿孔被构造成在所述孔板的两侧具有不同的孔径。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体化差压式流量计中,可选地,所述取压孔均具有相同的尺寸,并且所述引压管均具有相同的尺寸。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体化差压式流量计中,可选地,所述本体被构造成直线管道,并且所述节流件和/或所述壳体布置在所述本体的中部。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体化差压式流量计中,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两个凸缘,其分别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两端,用于通过连接件将所述本体连接至所述外部流体源。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体化差压式流量计中,可选地,所述两个凸缘被焊接到所述本体上。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体化差压式流量计中,可选地,所述流量变送器的表头被所述壳体支撑。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体化差压式流量计中,可选地,所述传感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和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用于分别检测获取流入各引压管中的流体的压力数据和温度数据。另外,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它还提供了一种测量系统,所述测量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差压式流量计。从与附图相结合的以下详细描述中,将会清楚地理解根据本技术的各技术方案的原理、特点、特征以及优点等。本技术采用了一体化结构设计,不仅整体结构简单且紧凑、占用体积小,而且易于制造、运输、安装和使用,并且成本较低,其特别适用于工况比较简单(例如温度较低、压力较小等)的各种流体流量参数测量,因此非常适合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只是出于解释目的而设计的,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图1是一个根据本技术的一体化差压式流量计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技术的一体化差压式流量计以及包括其的测量系统的结构、组成、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它们理解为对本技术形成任何的限制。在本文中,技术术语“连接”及其衍生词意指特定部件被直接和/或间接地连接至另一部件,并且为了清楚起见在本文中没有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经公知的一般事项。此外,对于在本文所提及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本技术仍然允许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者删减而不存在任何的技术障碍,从而也应当认为这些根据本技术的更多实施例是在本文的记载范围之内。在图1中示意性地展示出了一个根据本技术的一体化差压式流量计实施例的剖视结构。请参考图1,在该一体化差压式流量计100中,它可以包括本体1、节流件5、引压管6、壳体7、传感器装置9和流量变送器10,下面就通过这个实施例来对本技术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等方面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体1构成了该一体化差压式流量计100的主要结构部分,它提供了可供各类流体(如气体、液体或其混合物等)流动通过的内部流道3。在具体应用时,可将该内部流道3构造成具有简单结构的直线管道,并且其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方形或其他的适宜形状,从而便于进行加工制造、运输、安装以及维护等。当然,本技术也允许将内部流道3构造成更为复杂的结构形式,以便能够充分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需求。可以在本体1上设置两个或者更多个取压孔4,以便使得在内部流道3中流动的流体可经由取压孔4流入到随后将介绍的引压管6中,从而能够采集获得与所流入的流体相关的参数数据(如压力、温度、压力差等)。作为举例说明,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示出了两个取压孔4,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对于此类取压孔在本体1上的具体设置数量、布置位置、结构尺寸等,本技术完全允许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情况来进行灵活设置、选择或者调整。通过在本体1上设置连接部2,可以将该本体1连接到外部流体源(如测量环境中的工作管道等),以便从其引入流体来流动穿过内部流道3,这在图1中使用箭头A和箭头B对流体在内部流道3内的流动方向进行了示意性标示。对于连接部2来讲,它可以采用任何可行的结构形式,并且可将其按照需要布置在本体1上的任何适宜位置处。例如,在图1的实施例中,可在本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凸缘结构来用作连接部2,例如可采用焊接等连接方式将它们固装到该本体1上,然后就可以使用诸如螺栓、螺母等任何适宜的连接件将本体1连接到外部流体源上。为了便于进行加工制造、装配和维护等操作,可将上述两个凸缘构造成彼此完全相同,并且还可将它们相对于本体1进行对称布置。节流件5是设置在内部流道3内,以便用来起到节流作用并由此产生进行测量所需要的流体差压。具体来讲,可将节流件5布置在任意两个相邻的取压孔4之间,由于节流件5产生节流效果从而在这两个取压孔4之间形成了流体差压。在图1中使用了不同的附图标记P1和P2对相应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差压式流量计,其特征在于,包括:/n本体(1),其具有连接部(2)、内部流道(3)以及与所述内部流道(3)相连通的至少两个取压孔(4),所述本体(1)通过所述连接部(2)与外部流体源相连通以引入流体使其流过所述内部流道(3);/n节流件(5),其布置在所述内部流道(3)内,并且位于两个相邻的取压孔(4)之间以在其间形成流体差压;/n壳体(7),其与所述本体(1)相连并具有空腔;/n至少两个引压管(6),其布置在所述空腔内,并且各引压管(6)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取压孔(4)中的一个相连通;/n传感器装置(9),其布置在所述空腔内并与各引压管(6)的另一端相连通,用于根据流入各引压管(6)中的流体来检测获取其至少一个参数数据;以及/n流量变送器(10),其与所述壳体(7)和所述传感器装置(9)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参数数据来计算得到流体流量数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差压式流量计,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1),其具有连接部(2)、内部流道(3)以及与所述内部流道(3)相连通的至少两个取压孔(4),所述本体(1)通过所述连接部(2)与外部流体源相连通以引入流体使其流过所述内部流道(3);
节流件(5),其布置在所述内部流道(3)内,并且位于两个相邻的取压孔(4)之间以在其间形成流体差压;
壳体(7),其与所述本体(1)相连并具有空腔;
至少两个引压管(6),其布置在所述空腔内,并且各引压管(6)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取压孔(4)中的一个相连通;
传感器装置(9),其布置在所述空腔内并与各引压管(6)的另一端相连通,用于根据流入各引压管(6)中的流体来检测获取其至少一个参数数据;以及
流量变送器(10),其与所述壳体(7)和所述传感器装置(9)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参数数据来计算得到流体流量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差压式流量计,其中,所述节流件(5)被构造成具有一个或多个穿孔的孔板,其被居中布置在所述两个相邻的取压孔(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差压式流量计,其中,所述孔板上的至少一个穿孔被构造成在所述孔板的两侧具有不同的孔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正宏王徐坚李俊毅李卫民汤俐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洛丁森工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浙江洛丁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