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室蜗牛养殖用喷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3723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温室蜗牛养殖用喷水装置,包括壳体、行走轮、搅拌腔、抽水腔和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底部的输出端设有转动杆、轴承、横杆和竖杆,所述壳体外侧的左面设有进水管和进料斗,所述搅拌腔外侧的右面在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连接管、抽水泵、倒L型出水管、连接软管和喷水花洒,所述壳体外侧顶面的前侧和后侧均设有与其垂直的挡板、固定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长度为挡板长度的一半,所述壳体外侧的顶面在靠近右侧的位置设有缠绕杆,所述缠绕杆的上端部设有限位板,两个挡板内部之间在位于连接板的下方设有喷水花洒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可搅拌、稳定性高。

A water spray device for snail culture in Greenho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室蜗牛养殖用喷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蜗牛养殖
,具体是指一种温室蜗牛养殖用喷水装置。
技术介绍
蜗牛在我国用以食用和药用历史悠久。2000多年前的《尔雅》“释鱼篇”中详细地记载了蜗牛。公元前6世纪,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就记录了蜗牛治病的实例。公元1774年明代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较详细地记述了蜗牛的形态及药用价值。20世纪以来,不少科学家对蜗牛的研究曾作出了很多贡献,尤其对蜗牛的养殖与应用均作过不懈的努力,但一直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直到80年代前,我国大陆蜗牛的产量及出口的数量还很小,出口量不及台湾省的1/10。但自从80年代末期,当人们对蜗牛进行了全面地分析和化验后,发现其体内含有20种氨基酸,30多种酶以及血液凝集素等,真正了解了蜗牛对人类的价值与作用后,蜗牛的养殖业就蓬勃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我国城乡日益兴旺的一项家庭副业。为了提高蜗牛的存活率,现在大部分的蜗牛养殖都在温室里进行。在温室中养殖蜗牛时需要保持土壤的湿度,因此需要喷水装置对土壤进行定期喷洒。现有技术中的喷水装置在使用时,没有搅拌装置对混合液进行搅拌,不便于使用,而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室蜗牛养殖用喷水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外侧的底面设有配合其使用的行走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搅拌腔(7)和抽水腔(3),所述搅拌腔(7)外侧的顶面和壳体(1)之间设有空腔(12),所述空腔(12)的内部设有电机(24),所述电机(24)底部的输出端设有转动杆(25),所述转动杆(25)位于搅拌腔(7)内部,所述转动杆(25)的底部和壳体(1)之间通过轴承(6)连接,所述转动杆(25)上从上至下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横杆(26),所述横杆(26)的底部中间均设有竖杆(27),所述壳体(1)外侧的左面设有与搅拌腔(7)相通的进水管(9),所述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室蜗牛养殖用喷水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外侧的底面设有配合其使用的行走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搅拌腔(7)和抽水腔(3),所述搅拌腔(7)外侧的顶面和壳体(1)之间设有空腔(12),所述空腔(12)的内部设有电机(24),所述电机(24)底部的输出端设有转动杆(25),所述转动杆(25)位于搅拌腔(7)内部,所述转动杆(25)的底部和壳体(1)之间通过轴承(6)连接,所述转动杆(25)上从上至下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横杆(26),所述横杆(26)的底部中间均设有竖杆(27),所述壳体(1)外侧的左面设有与搅拌腔(7)相通的进水管(9),所述进水管(9)的上端部设有与其相通的进料斗(11),所述搅拌腔(7)外侧的右面在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与其相通的连接管(5),所述连接管(5)位于抽水腔(3)中且连接管(5)的另一端设有抽水泵(2),所述抽水泵(2)的顶面设有配合其使用的倒L型出水管(23),所述倒L型出水管(23)的另一端通过壳体(1)的右面延伸至外部且靠近壳体(1)的上端部,所述倒L型出水管(23)的另一端设有连接软管(21),所述连接软管(21)的另一端设有喷水花洒(22),所述壳体(1)外侧顶面的前侧和后侧均设有与其垂直的挡板(20),两个挡板(20)的左侧之间通过固定板(13)连接,两个挡板(20)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运刚雍学名单桂侠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宁之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