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形喷雾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3426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喷雾器技术领域的一种环形喷雾设备,包括环形钢管、直通阀门、堵头、短钢管和喷头,环形钢管的一端外壁车有螺纹并通过螺纹与直通阀门连接,环形钢管的另一端管口内壁焊接有堵头,环形钢管的内侧内外壁贯通有三个通孔,且三个通孔的孔壁均与一条短钢管的一端焊接,短钢管的另一端外壁车有螺纹并通过螺纹与喷头连接,环形钢管的后侧焊接有连接钢管,连接钢管的底部与支撑柱的顶部焊接,支撑柱的底部焊接有通风固定管,环形钢管的外侧顶部焊接有吊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科学合理,通过增大喷雾装置的喷雾面积来提高井下孔口捕尘的效果。

An annular spray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形喷雾设备
本技术涉及喷雾器
,具体为一种环形喷雾设备。
技术介绍
矿井是形成地下煤矿生产系统的井巷、硐室、装备、地面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有时把矿山地下开拓中的斜井、竖井、平硐等也称为矿井,在煤炭采矿业中,井下卸压施工地点较多,粉尘治理难度较大,特别是在回风下山、轨道下山等通风风量较大的地点,采用原有“一字”型喷雾不能对孔口做到全面降尘,孔口捕尘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和/或现有一种环形喷雾设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形喷雾设备,能够解决上述提出的井下卸压施工地点较多,粉尘治理难度较大,特别是在回风下山、轨道下山等通风风量较大的地点,采用原有“一字”型喷雾不能对孔口做到全面降尘,孔口捕尘效果较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形喷雾设备,其包括:环形钢管、直通阀门、堵头、短钢管和喷头,所述环形钢管的一端外壁车有螺纹并通过螺纹与直通阀门连接,所述环形钢管的另一端管口内壁焊接有堵头,所述环形钢管的内侧内外壁贯通有三个通孔,且三个通孔的孔壁均与一条短钢管的一端焊接,所述短钢管的另一端外壁车有螺纹并通过螺纹与喷头连接,所述环形钢管的后侧焊接有连接钢管,所述连接钢管的底部与支撑柱的顶部焊接,所述支撑柱的底部焊接有通风固定管,所述环形钢管的外侧顶部焊接有吊环。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环形喷雾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环形钢管的外侧焊接有把手。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环形喷雾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堵头与环形钢管的接缝处、所述短钢管与环形钢管的接缝处涂覆有防水密封胶层。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种环形喷雾设备设有环形钢管、堵头、短钢管和喷头,环形钢管的内侧开均匀的贯通开有三个通孔,三个通孔分别与一条短钢管进行焊接,短钢管的另一端通过螺纹与喷头连接,环形钢管的一端与通过螺纹与直通阀门进行连接,另一端的管口内焊接有堵头,打开直通阀门,水流进入环形钢管,并进入三条短钢管,通过三个喷头朝向环形钢管的中心进行喷雾,实现全方位较大面积的喷雾,增强对孔口的覆盖程度,达到更好的捕尘效果;环形钢管的后侧焊接有连接钢管,连接钢管通过支撑柱与通风固定管固定连接,通风固定管为中空管,可插入孔口,在不妨碍孔口捕尘的同时将本装置固定在孔口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环形喷雾设备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环形喷雾设备左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环形喷雾设备仰视示意图。图中:100环形钢管、110直通阀门、120堵头、200短钢管、210喷头、300连接钢管、400支撑柱、500通风固定管、600吊环、700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一种环形喷雾设备,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包括:环形钢管100、直通阀门110、堵头120、短钢管200和喷头210;请参阅图1和图3,环形钢管100的一端外壁车有螺纹并通过螺纹与直通阀门110连接,直通阀门110用于控制水流进入环形钢管100,环形钢管100的另一端管口内壁焊接有堵头120,堵头120用于防止环形钢管100漏水;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3,环形钢管100的内侧内外壁贯通有三个通孔,且三个通孔的孔壁均与一条短钢管200的一端焊接,短钢管200的另一端外壁车有螺纹并通过螺纹与喷头210连接,水流从环形钢管100进入短钢管200后经喷头210喷出,进行捕尘;请参阅图2和图3,环形钢管100的后侧焊接有连接钢管300,连接钢管300的底部与支撑柱400的顶部焊接,支撑柱400的底部焊接有通风固定管500,连接钢管300和支撑柱400均用于连接环形钢管100与通风固定管500,通风固定管500用于插入孔口,从而使本装置能够固定在孔口处,环形钢管100的外侧顶部焊接有吊环600,吊环600在本装置不使用时方便悬挂;环形钢管100的外侧焊接有把手700,把手700方便使用者手持本装置;堵头120与环形钢管100的接缝处、短钢管200与环形钢管100的接缝处涂覆有防水密封胶层,用于防止漏水;在具体使用时,本领域技术人员需采用气焊高温加热将钢管弯曲成弧形,得到环形钢管100,并在环形钢管100的内侧均匀贯通三个通孔,将三条短钢管200分别与三个通孔焊接,将环形钢管100的一端与直通阀门110固定连接,将环形钢管100的另一端管口内壁与堵头120进行焊接,当需要进行孔口捕尘时,将本装置通过通风固定管500插入孔口,将直通阀门110与水管连接,通过直通阀门110上的手柄打开直通阀门110,水流进入环形钢管100,堵头120阻挡水流防止泄露,水流流入短钢管200,在压力作用下水流经喷头210喷出水雾,对孔口排出的灰尘进行捕尘处理。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技术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形喷雾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钢管(100)、直通阀门(110)、堵头(120)、短钢管(200)和喷头(210),所述环形钢管(100)的一端外壁车有螺纹并通过螺纹与直通阀门(110)连接,所述环形钢管(100)的另一端管口内壁焊接有堵头(120),所述环形钢管(100)的内侧内外壁贯通有三个通孔,且三个通孔的孔壁均与一条短钢管(200)的一端焊接,所述短钢管(200)的另一端外壁车有螺纹并通过螺纹与喷头(210)连接,所述环形钢管(100)的后侧焊接有连接钢管(300),所述连接钢管(300)的底部与支撑柱(400)的顶部焊接,所述支撑柱(400)的底部焊接有通风固定管(500),所述环形钢管(100)的外侧顶部焊接有吊环(60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形喷雾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钢管(100)、直通阀门(110)、堵头(120)、短钢管(200)和喷头(210),所述环形钢管(100)的一端外壁车有螺纹并通过螺纹与直通阀门(110)连接,所述环形钢管(100)的另一端管口内壁焊接有堵头(120),所述环形钢管(100)的内侧内外壁贯通有三个通孔,且三个通孔的孔壁均与一条短钢管(200)的一端焊接,所述短钢管(200)的另一端外壁车有螺纹并通过螺纹与喷头(210)连接,所述环形钢管(100)的后侧焊接有连接钢管(3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朔王永王洪刚居昌波王维斌
申请(专利权)人:龙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