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反冲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3363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型反冲过滤器,涉及过滤器技术领域,包括过滤缸、外滤芯、内滤芯,内滤芯内壁和外滤芯内壁均呈螺旋凹槽状,内滤芯位于外滤芯内,外滤芯位于过滤缸内,内滤芯内部设有第一过滤腔,内滤芯外侧壁设有第一过滤孔,内滤芯设有与第一过滤腔相连通的进液管,内滤芯可拆卸安装于过滤缸上;内滤芯外壁和外滤芯内壁之间形成第二过滤腔,外滤芯外侧壁设有孔径小于第一过滤孔孔径的第二过滤孔,过滤缸内壁和外滤芯外壁之间形成清液腔;过滤缸顶部设有与清液腔相连通的反冲管,过滤缸底部设有与清液腔相连通的出液管以及与第一过滤腔相连通的排渣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反冲清洗的方式可以清理滤芯的杂质,以保证过滤器的可持续使用。

An improved backwash fil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反冲过滤器
本技术涉及过滤器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改进型反冲过滤器。
技术介绍
过滤器是输送介质管道上不可缺少的一种装置,过滤器的作用是过滤拦截掉液体中的杂质,而过滤下来的杂质则会附在滤芯表面,当杂质在滤芯表面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会大大降低过滤器的通液速率,更有严重的会堵塞滤芯。现有的过滤器通常都是将滤芯拆卸下来进行清理或者更换新的,清洗速率较慢,这样不仅不利于过滤器的长期使用,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还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型反冲过滤器,不仅通过反冲清洗的方式可以清理滤芯的杂质,以保证过滤器的可持续使用,而且还采用螺旋凹槽式的过滤腔,具有良好的吸水排渣效果。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型反冲过滤器,包括过滤缸、内滤芯、外滤芯,所述内滤芯内壁和所述外滤芯内壁均呈螺旋凹槽状,所述内滤芯内壁上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外滤芯内壁上凹槽的宽度;所述过滤缸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脚,所述内滤芯内部设有第一过滤腔,所述内滤芯外侧壁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过滤腔相连通的第一过滤孔,所述内滤芯端面固定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外径大于所述内滤芯的外径,所述内滤芯沿中心线方向设有与外部相连通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贯穿所述固定环与所述第一过滤腔相连通,所述过滤缸一端设有与所述内滤芯相适配的插孔,所述内滤芯通过所述插孔插入所述过滤缸中,所述固定环上设有多个第一螺孔,所述过滤缸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螺孔相对应的第二螺孔,多个所述第二螺孔环绕所述插孔设置,所述内滤芯通过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螺孔、所述第二螺孔固定安装于所述过滤缸上;所述外滤芯位于所述过滤缸内,所述外滤芯一端固定于所述过滤缸靠近所述进液管的端面上,所述外滤芯的内径大于所述内滤芯的外径,所述内滤芯位于所述外滤芯内腔中,所述内滤芯外壁和所述外滤芯内壁之间形成第二过滤腔,所述外滤芯外侧壁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二过滤腔相连通的第二过滤孔,所述第二过滤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过滤孔的孔径,所述过滤缸内壁和所述外滤芯外壁之间形成清液腔;所述过滤缸顶部设有与所述清液腔相连通的反冲管,所述过滤缸底部设有与所述清液腔相连通的出液管,所述过滤缸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过滤腔相连通的排渣管。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环和所述过滤缸之间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孔相对应的通孔。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反冲管和所述出液管均位于所述过滤缸远离所述进液管的一侧,所述排渣管位于所述过滤缸靠近所述进液管的一侧。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外滤芯远离所述进液管的端部内壁设有与所述内滤芯相匹配的凹槽。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反冲管、所述进液管、所述出液管和所述排渣管上均安装有用于控制管道闭合的阀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改进型反冲过滤器,通过所述内滤芯和所述外滤芯的双层过滤,大大降低了液体中的杂质,而当滤芯上杂质积累过多时,通过所述反冲管通入清液,不需拆卸过滤器即可将所述外滤芯和所述内滤芯内的杂质通过排渣管冲出体外;本实施例的过滤器通过反冲清洗的方式可以清理滤芯的杂质,以保证过滤器的可持续使用,具有过滤效果好、清洗方便、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同时采用螺旋凹槽式的过滤腔,并且反冲管和排渣管设置于过滤器的不同两侧,使得过滤器在反冲时水流形成漩涡,具有很好的吸水排渣效果,使得杂质颗粒更加容易排出,提高了过滤器的反冲洗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改进型反冲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改进型反冲过滤器的固定环左视图。图中:100、过滤缸;110、支撑脚;120、插孔;130、第二螺孔;200、内滤芯;210、第一过滤孔;220、固定环;230、第一螺孔;300、外滤芯;310、第二过滤孔;320、凹槽;410、第一过滤腔;420、第二过滤腔;430、清液腔;510、第一反冲管;511、第一阀门;520、排渣管;521、第二阀门;530、进液管;531、第三阀门;540、出液管;541、第四阀门;600、密封垫;700、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及技术方案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仅为示意图,并不对尺寸进行限定,其实际尺寸以实物为准。如图1~图2所示,包括过滤缸100、内滤芯200、外滤芯300,所述内滤芯200内壁和所述外滤芯300内壁均呈螺旋凹槽状,所述内滤芯200内壁上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外滤芯300内壁上凹槽的宽度;所述过滤缸100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脚110,所述内滤芯200内部设有第一过滤腔410,所述内滤芯200外侧壁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过滤腔410相连通的第一过滤孔210,所述内滤芯200端面固定设有固定环220,所述固定环220的外径大于所述内滤芯200的外径,所述内滤芯200沿中心线方向设有与外部相连通的进液管530,所述进液管530贯穿所述固定环220与所述第一过滤腔410相连通,所述过滤缸100一端设有与所述内滤芯200相适配的插孔120,所述内滤芯200通过所述插孔120插入所述过滤缸100中,所述固定环220上设有多个第一螺孔230,所述过滤缸100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螺孔230相对应的第二螺孔130,多个所述第二螺孔130环绕所述插孔120设置,所述内滤芯200通过螺栓700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螺孔230、所述第二螺孔130固定安装于所述过滤缸100上;所述外滤芯300位于所述过滤缸100内,所述外滤芯300一端固定于所述过滤缸100靠近所述进液管530的端面上,所述外滤芯300的内径大于所述内滤芯200的外径,所述内滤芯200位于所述外滤芯300内腔中,所述内滤芯200外壁和所述外滤芯300内壁之间形成第二过滤腔420,所述第一过滤腔410通过所述第一过滤孔210和所述第二过滤腔420相连通,所述外滤芯300外侧壁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二过滤腔420相连通的第二过滤孔310,所述第二过滤孔310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过滤孔210的孔径,所述过滤缸100内壁和所述外滤芯300外壁之间形成清液腔430,所述第二过滤腔420通过所述第二过滤孔310和所述清液腔430相连通;所述过滤缸100顶部设有与所述清液腔430相连通的反冲管510,所述过滤缸100底部设有与所述清液腔430相连通的出液管540,所述过滤缸100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过滤腔410相连通的排渣管520。更具体说,所述内滤芯200内壁上凹槽的宽度等于所述外滤芯300内壁上凹槽宽度的2倍左右,由于内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反冲过滤器,其特征在于:/n包括过滤缸(100)、内滤芯(200)、外滤芯(300),所述内滤芯(200)内壁和所述外滤芯(300)内壁均呈螺旋凹槽状,所述内滤芯(200)内壁上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外滤芯(300)内壁上凹槽的宽度;/n所述过滤缸(100)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脚(110),所述内滤芯(200)内部设有第一过滤腔(410),所述内滤芯(200)外侧壁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过滤腔(410)相连通的第一过滤孔(210),所述内滤芯(200)端面固定设有固定环(220),所述固定环(220)的外径大于所述内滤芯(200)的外径,所述内滤芯(200)沿中心线方向设有与外部相连通的进液管(530),所述进液管(530)贯穿所述固定环(220)与所述第一过滤腔(410)相连通,所述过滤缸(100)一端设有与所述内滤芯(200)相适配的插孔(120),所述内滤芯(200)通过所述插孔(120)插入所述过滤缸(100)中,所述固定环(220)上设有多个第一螺孔(230),所述过滤缸(100)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螺孔(230)相对应的第二螺孔(130),多个所述第二螺孔(130)环绕所述插孔(120)设置,所述内滤芯(200)通过螺栓(700)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螺孔(230)、所述第二螺孔(130)固定安装于所述过滤缸(100)上;/n所述外滤芯(300)位于所述过滤缸(100)内,所述外滤芯(300)一端固定于所述过滤缸(100)靠近所述进液管(530)的端面上,所述外滤芯(300)的内径大于所述内滤芯(200)的外径,所述内滤芯(200)位于所述外滤芯(300)内腔中,所述内滤芯(200)外壁和所述外滤芯(300)内壁之间形成第二过滤腔(420),所述外滤芯(300)外侧壁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二过滤腔(420)相连通的第二过滤孔(310),所述第二过滤孔(310)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过滤孔(210)的孔径,所述过滤缸(100)内壁和所述外滤芯(300)外壁之间形成清液腔(430);所述过滤缸(100)顶部设有与所述清液腔(430)相连通的反冲管(510),所述过滤缸(100)底部设有与所述清液腔(430)相连通的出液管(540),所述过滤缸(100)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过滤腔(410)相连通的排渣管(5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反冲过滤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过滤缸(100)、内滤芯(200)、外滤芯(300),所述内滤芯(200)内壁和所述外滤芯(300)内壁均呈螺旋凹槽状,所述内滤芯(200)内壁上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外滤芯(300)内壁上凹槽的宽度;
所述过滤缸(100)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脚(110),所述内滤芯(200)内部设有第一过滤腔(410),所述内滤芯(200)外侧壁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过滤腔(410)相连通的第一过滤孔(210),所述内滤芯(200)端面固定设有固定环(220),所述固定环(220)的外径大于所述内滤芯(200)的外径,所述内滤芯(200)沿中心线方向设有与外部相连通的进液管(530),所述进液管(530)贯穿所述固定环(220)与所述第一过滤腔(410)相连通,所述过滤缸(100)一端设有与所述内滤芯(200)相适配的插孔(120),所述内滤芯(200)通过所述插孔(120)插入所述过滤缸(100)中,所述固定环(220)上设有多个第一螺孔(230),所述过滤缸(100)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螺孔(230)相对应的第二螺孔(130),多个所述第二螺孔(130)环绕所述插孔(120)设置,所述内滤芯(200)通过螺栓(700)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螺孔(230)、所述第二螺孔(130)固定安装于所述过滤缸(100)上;
所述外滤芯(300)位于所述过滤缸(100)内,所述外滤芯(300)一端固定于所述过滤缸(100)靠近所述进液管(530)的端面上,所述外滤芯(300)的内径大于所述内滤芯(200)的外径,所述内滤芯(200)位于所述外滤芯(300)内腔中,所述内滤芯(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德巽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