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挽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3252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挽索,包括挽索本体和挽锁,所述挽锁包括锁体和锁扣,所述锁体内设有上下贯穿的两个锁孔,所述锁扣包括上锁扣和下锁扣,所述上锁扣和下锁扣分别从锁体的上端和下端插入锁孔内,并通过锁紧装置锁紧;所述挽索本体的末端通过套接缝纫护套形成绳眼,所述绳眼套装在上锁扣或下锁扣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固定更加牢固可靠,且可以通过挽锁更好更安全的连接锚点挂点和使用者安全带,防止挽锁与使用者和挂点断开,造成人员伤亡。

A kind of ro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挽索
本技术涉及一种挽索,属于挽索

技术介绍
在劳动保护领域,个人防护系统(PPE)中,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日益提高,劳动保护用品日益完善,专业化、标准化劳动保护用品快速成为该领域产品的发展趋势。在劳动领域里,绳索作业、树上作业、狭窄空间、高空建筑作业、屋顶作业、高空移动平台和救援作业中,防坠落保护系统是个人防护的关键系统,防坠落产品是个人防护用品中的关键产品。挽索作为防坠落产品之一,在防坠落保护系统中非常关键。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该产品在劳动保护领域和户外运动领域中广泛应用,是产品系统中的必要组成部分。而现有挽索产品,尤其是挂钩部分,连接处不够牢固,往往会由于作业人员很难将其固定牢固,一旦没有固定牢固,在作业时会造成挂钩脱落,容易发生人身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挽索,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挽索,包括挽索本体和挽锁,所述挽锁包括锁体和锁扣,所述锁体内设有上下贯穿的两个锁孔,所述锁扣包括上锁扣和下锁扣,所述上锁扣和下锁扣分别从锁体的上端和下端插入锁孔内,并通过锁紧装置锁紧;所述挽索本体的末端通过套接缝纫护套形成绳眼,所述绳眼套装在上锁扣或下锁扣上。优选的,所述上锁扣和下锁扣分别呈U型,在其两臂上分别设有同侧位的锯齿。进一步的,所述锁紧装置位于锁体的上部和下部,位于锁体上部的锁紧装置包括位于锁体内前侧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的两侧中部固定连接转动轴,且转动轴分别与锁体的前壁和后壁铰接,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固定连接在锁体内的定位杆和限位杆,所述第一齿轮的转动轴上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和定位板,所述第三齿轮的转动轴上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所述定位杆为磁石材料件,所述定位板为金属材料件,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平行,且均穿过锁孔壁上的开口与上锁扣的锯齿接触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用以卡住上锁扣,所述定位杆通过磁力连接定位板,所述限位杆用以限制第一固定板的转动角度,所述第一齿轮一侧的转动轴穿过锁体前壁与调节旋钮固定连接;位于锁体下部的锁紧装置与位于锁体上部的锁紧装置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锯齿呈直角三角形状,且其直角边形成的面位于远离上锁扣或下锁扣的端部位置,所述第一固定板与限位杆之间的夹角为15-30°。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旋钮的中部为弧形板,其两端均为半球形体,且一端半球形体的直径大于另一端半球形体的直径,半球形体直径较小的一端与第一齿轮一侧的转动轴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挽索本体的规格为10-13mm,为皮芯结构。优选的,所述挽索本体为动力绳索或静力绳索。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固定更加牢固可靠,且可以通过挽锁更好更安全的连接锚点挂点和使用者安全带,防止挽锁与使用者和挂点断开,造成人员伤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挽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挽索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是本技术挽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挽索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二。图5是本技术挽索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三。图中:1、挽索本体;2、锁体;3、锁孔;4、上锁扣;5、下锁扣;6、缝纫护套;7、绳眼;8、锯齿;9、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第三齿轮;12、定位杆;13、限位杆;14、第一固定板;15、定位板;16、调节旋钮;17、定位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一种挽索,包括挽索本体1和挽锁,所述挽锁包括锁体2和锁扣,所述锁体2内设有上下贯穿的两个锁孔3,所述锁扣包括上锁扣4和下锁扣5,所述上锁扣4和下锁扣5分别从锁体2的上端和下端插入锁孔3内,并通过锁紧装置锁紧,为避免上锁扣4和下锁扣5在锁孔3内晃动,所述锁孔3与上锁扣4和下锁扣5大小形状匹配,刚好能容纳上锁扣4和下锁扣5穿入,避免发生晃动;所述挽索本体1的末端通过套接缝纫护套6形成绳眼7,所述绳眼7套装在上锁扣4或下锁扣5上。所述上锁扣4和下锁扣5分别呈U型,在其两臂上分别设有同侧位的锯齿8,所述锯齿8呈直角三角形状,且其直角边形成的面位于远离上锁扣4或下锁扣5的端部位置。所述锁紧装置位于锁体2的上部和下部,位于锁体2上部的锁紧装置包括位于锁体2内前侧的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10和第三齿轮11,所述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10和第三齿轮11的两侧中部固定连接转动轴,且转动轴分别与锁体2的前壁和后壁铰接,所述第一齿轮9与第二齿轮10啮合,所述第二齿轮10与第三齿轮11啮合;所述第一齿轮9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固定连接在锁体2内的定位杆12和限位杆13,所述第一齿轮9的转动轴上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14和定位板15,所述第三齿轮11的转动轴上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所述定位杆12为磁石材料件,所述定位板15为金属材料件,所述第一固定板14与第二固定板平行,且均穿过锁孔3壁上的开口与上锁扣4的锯齿8接触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14位于锯齿8之间的间隙内,所述第一固定板14和第二固定板用以卡住上锁扣4,所述定位杆12通过磁力连接定位板15,所述限位杆13用以限制第一固定板14的转动角度,所述第一齿轮9一侧的转动轴穿过锁体2前壁与调节旋钮16固定连接;位于锁体2下部的锁紧装置与位于锁体2上部的锁紧装置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14与限位杆13之间的夹角为15-30°,使得第一固定板14承受更大的应力,不容易断裂。所述调节旋钮16的中部为弧形板,其两端均为半球形体,且一端半球形体的直径大于另一端半球形体的直径,半球形体直径较小的一端与第一齿轮9一侧的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旋钮16的设计符合人体工学设计,手指掰动调节旋钮16较为舒适;直径较大的半球形体中部设有定位螺栓17,所述定位螺栓17与弧半球形体螺接,并与锁体2螺接,用以固定调节旋钮16,防止误操作造成锁扣滑出锁孔3,造成安全损伤。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安装时,首先将挽索本体1通过绳眼7套装在上锁扣4或下锁扣5上,然后将上锁扣4或下锁扣5的两臂装入锁体2的锁孔3内,锯齿8的倾斜面陆续与第一固定板14和第二固定板接触,待上锁扣4或下锁扣5推进至一定距离后,停止推送,第一固定板14和第二固定板位于锯齿8的间隙内,且定位杆12通过磁力将定位板15吸住,保持第一固定板14和第二固定板一直位于锯齿8的间隙内,然后通过定位螺栓17螺接调节旋钮16和锁体2,防止误操作造成上锁扣4或下锁扣5滑出锁孔3。所述第一固定板14和第二固定板双重固定上锁扣4或下锁扣5,使得上锁扣4或下锁扣5与锁体2的固定更加牢固可靠。拆卸时,首先旋转定位螺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挽索,其特征在于:包括挽索本体(1)和挽锁,所述挽锁包括锁体(2)和锁扣,所述锁体(2)内设有上下贯穿的两个锁孔(3),所述锁扣包括上锁扣(4)和下锁扣(5),所述上锁扣(4)和下锁扣(5)分别从锁体(2)的上端和下端插入锁孔(3)内,并通过锁紧装置锁紧;所述挽索本体(1)的末端通过套接缝纫护套(6)形成绳眼(7),所述绳眼(7)套装在上锁扣(4)或下锁扣(5)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挽索,其特征在于:包括挽索本体(1)和挽锁,所述挽锁包括锁体(2)和锁扣,所述锁体(2)内设有上下贯穿的两个锁孔(3),所述锁扣包括上锁扣(4)和下锁扣(5),所述上锁扣(4)和下锁扣(5)分别从锁体(2)的上端和下端插入锁孔(3)内,并通过锁紧装置锁紧;所述挽索本体(1)的末端通过套接缝纫护套(6)形成绳眼(7),所述绳眼(7)套装在上锁扣(4)或下锁扣(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挽索,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锁扣(4)和下锁扣(5)分别呈U型,在其两臂上分别设有同侧位的锯齿(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挽索,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位于锁体(2)的上部和下部,位于锁体(2)上部的锁紧装置包括位于锁体(2)内前侧的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10)和第三齿轮(11),所述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10)和第三齿轮(11)的两侧中部固定连接转动轴,且转动轴分别与锁体(2)的前壁和后壁铰接,所述第一齿轮(9)与第二齿轮(10)啮合,所述第二齿轮(10)与第三齿轮(11)啮合;所述第一齿轮(9)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固定连接在锁体(2)内的定位杆(12)和限位杆(13),所述第一齿轮(9)的转动轴上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14)和定位板(15),所述第三齿轮(11)的转动轴上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润喜刘瑞强李钦坤张曼沈明刘鹏杜洪飞公彦秀陈岩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鲁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